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纪念诸葛亮的诗。诗中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如绵绵江水般的敬仰之情。

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绝对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那时《三国演义》还没有诞生,说明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人们已经对诸葛亮有了极高的评价。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两人都是足智多谋,可是为什么诸葛亮能够流芳百世而司马懿却不能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独揽大权却君臣和睦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拽着诸葛亮的手,泣不成声地嘱咐:“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誓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君对臣的信任,臣对君的忠贞无不让世人为之动容。

此后,诸葛亮为了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坚守自己对刘备的诺言,终其一生都尽心尽力辅助刘禅,从不懈怠。并且诸葛亮忠心耿耿,尽管自己大权在握,还是尚父,尽管刘禅孱弱,他却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他为了复兴汉室江山,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不辞辛劳,南征北战,深入不毛,六出祁山,以弱攻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到临死之前,诸葛亮最放不下的仍然是蜀汉的北伐大业。诸葛亮的一生对蜀汉可以说是竭尽全力、殚精竭虑。虽然他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却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所有人的尊重。

反观司马懿,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在一代枭雄曹操面前藏头缩尾,暗自蓄力。后来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灭曹爽三族,独揽军政大权。直至最后司马氏篡位夺权,取代曹魏。他的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大权在握却不谋私利

诸葛亮一生节俭。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一国丞相,为蜀国操劳一生,仅有区区如此薄产,怎不叫人肃然起敬。即使在临终前,他不但没有对亲属加以提携,也不提拔儿子,反而不忘训诫守节俭之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再看司马懿,“食邑五万户”。其父子在曹魏期间位高权重,红极一时。司马懿官至太尉,司马昭、司马师都曾任职大将军。他做官是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子孙后代。

这种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和诸葛亮的大公无私形成鲜明对比,高下立判。

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

在军事能力上,诸葛亮也远远超过司马懿。诸葛亮千古名策《隆中对》帮助穷途末路的刘备制定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顶级战略规划。刘备要人才没人才,要军队没军队,却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一步步实现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

而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仅仅只是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罢了,在智谋上的确非常聪明,但是在功绩上远不如诸葛亮。再到后来,司马懿坐拥绝对优势兵力、远比蜀汉方便快捷的后勤供应、具有兵种优势和主场优势,但却被兵微将少的诸葛亮多次击败,并被死死压制。只能龟缩在城池里,畏蜀如虎。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也由衷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诸葛亮伟大的政治才能

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建立的这个政府是历史上少有的做到了公平法制的政府,所以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百姓都自发的进行吊丧。虽然由于诸葛亮连年北伐,导致蜀国的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但在这个政府下,老百姓不用担心贪官污吏,不用担心上面的人仗势欺人,这在我国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在政治上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云泥之别。如果非要比较,可以看他们对待政敌的处理上。诸葛亮以国家利益为先,对李严态度是“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后因李严运粮不力,耽误北伐大事。才对他进行处理,也只不过贬为庶民,并未殃及李严的家人。而且李严也心服口服。以至诸葛亮死后,李严感叹“孔明一死,再也没有人会用我了”。再看司马懿,对曹爽、王凌及其亲信皆是屠三族。


诸葛亮是千古难见的全才

诸葛亮是世间少有的综合性人才。诸葛亮除了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经济学家、法律学家等外,还有很多杰出的才能。“损益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使得蜀国的战斗力大增。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也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还是个出色的艺术家,书法绘画和音乐无一不精。

后世的高度评价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最后,陈寿写道: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犯干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麼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麼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於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演义的推波助澜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忠臣的楷模和智慧的化身,被誉为千古一相。他是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一号主人公,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故事历来都让读者如痴如醉。诸葛亮成为一个神一样的人物,除了史书对他的高度评价,还要归功于民间一些演义,评书的推波助澜。

​综上所述,用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主流价值观来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但凡能够流芳千古的人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诸葛亮是忠义贤臣,司马懿是乱臣贼子,所以,最后千古流芳的,自然非诸葛亮莫属!



如果你觉得本文不错,还请收藏转发哦!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