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是如何起源的?汉字绝对功不可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两国的文化交流频繁。近现代的日本文化对中国的近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相对遥远的古代则恰好相反。

古代中国因其文化先进而对周边国家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文字方面。古代朝鲜、古代越南、古代日本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和中国一样使用着汉字。虽然现在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已经取消了汉字,但是在日语里面依旧留存了大量的汉字,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今天的日语。

拥有大量汉字的日语

正是因为日语当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所以说日语的出现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汉字没有引进日本之前,其实日本是没有自己固有的文字,这点也是现在大多数语言学家的共识。虽然日本自称在汉字没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有过所谓的“神代文字”。但是据考证这所谓的“神代文字”不过是平安时代的发音体系罢了发音体系罢了。

古代日本人最初看的汉字是那些雕刻在印章、铜镜、兵器等器物上的简单文字。到了公元4世纪,汉字体系开始大量地传入日本。最初向日本人传授汉字的人,居然不是中国人而是与日本更相近的朝鲜人。据日本《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时代百济学者王仁东渡日本献《论语》和《千字文》。后来,日本人便跳过朝鲜人直接向中国人系统地学习了汉字。

到了8世纪前后,日本人发明了“万叶假名”,即忽略汉字原有的字意,利用汉字的音和训标记日语的方法“万叶假名”。“万叶假名”的发明,是日语“中为和用”的里程碑。在这之后日语里面汉字的精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很多日语里面的汉字与中文汉字意思有所差异,比如说“本”在日语当中是“书”的意思,“新闻”专指“报纸”。

与中国文言文如出一辙的文言日语

我们都知道语言分口语跟书面语,在书面语方面古代日本的文言日语,跟汉语特别是文言文简直是如出一辙。大和、奈良时期的《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早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也大量应用了汉字。《古事记》的序言几乎是汉字书写的,正文部分采用了和汉折中的写法。

“天地初发之时,于高天原成神明,天之御中主神。次高御产巢日神。次神产巢日神。此三柱神者,并独神成坐而,隐身也”这是日本《古事记》的一段序言。要知道《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里面包含了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在如此重要的文献的序言当中,居然原封不动的使用了汉字来记载,可见汉字对新生的日语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学日语的小可爱看我主页简介哦~

《古事记》除了序言使用了汉字之外,在正文里面还出现了大量的汉语成语、谚语。如星雲の志/青云之志、漁夫の利/渔翁得利、塞翁が馬/塞翁失马、過ちては改むるに憚るなかれ/过则勿惮改、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一叶知秋、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も青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等。虽然采用了和汉折中的写法,但是依旧掩盖不了汉字对日语巨大影响的事实。

密切相关的中日口语

根据语言学家的划分,日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在语法上日语与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日语当中宾语、补语在谓语前面,谓语则是在最后面。但是这并不妨碍日语口语与汉语口语的联系。现代日语的口语当中既掺杂了古代汉语又融合了现代汉语。比如日语的当用汉字有的是古代汉语的繁体字, 如:書、話、計、運、馬等等;又有现代汉语的简化字, 如: 大、小、多、少、上、下、左、右等等。

此外因为日本大规模引进汉语的时间大致在隋唐时期,当时中国的官话是河洛话,而保存河洛话最完整的则是现在的闽南语。所以在一些日语的口语当中,很多词语的读音跟闽南语是一模一样,比如说“世界”、“时间”、“了解”、“先生”等等,特别是“先生”一词在闽南语当中多数情况下专指教师先生(即老师),而在日语当中“先生”一样特指老师。

终上所述,汉语、汉字在日语的诞生、成长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这并不妨碍汉语、汉字对日语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语是如何起源的?汉字绝对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