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8岁女儿躲在厕所哭:多少中国孩子,毁在“太懂事”上

最近,“直播女王”薇娅的日程表刷爆了网络:

这不是一周、一个月的日程,而是一年中330天的日程。

虽然如今她已经年入过亿,但也因为每天忙到飞起,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次访谈中,当她提到女儿独立又懂事,先是有一丝自豪,随之却红了眼眶。

8岁的妮妮,似乎习惯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甚至薇娅打电话给她,也会冷静地说“我在上网课呢,别打扰我”。

但这份懂事背后,却隐藏着太多不忍和委屈。

有一次薇娅又要出差,女儿轻松地说“你走吧,我去趟洗手间”。

助手琦儿悄悄地说,她不会哭了吧?薇娅说,不可能!

可事实是,妮妮真的在洗手间哭了。

薇娅心疼地问为什么哭,女儿倔强地说,眼睛进了沙子了。

一瞬间惭愧涌上薇娅心头,她从没想过看似乖巧的女儿,

只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痛苦,而作为母亲,她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也是在这个瞬间,薇娅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小时候父母离开,我不敢表达。

别人看我都是很开朗,但有时候我很想站出来说些什么,但是又觉得不能说。”

薇娅和女儿想说又不敢说的,是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依恋,

也是一个孩子最本能的委屈和苦恼。

可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忧,她们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学会忍耐。

其实很多“被迫”懂事的孩子都是这样,早早褪去天真肆意的一面,

不敢流露真实的想法和情绪,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惹别人不高兴。

他们心中装满了他人,将自己逼进角落,

身上贴满了听话、乖巧、省心、懂事的标签,却唯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让人心疼。

我们都希望孩子谦逊礼让、有教养,但这不意味着让渡自我,事事忍让。

在一定边界之内允许孩子释放自我、获得尊重,是比“懂事”更重要的事。

《请回答1988》中说: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他们不是不在乎误解,只是习惯了自己消化一切。

之前,我们就提到过大火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中,“别人家的孩子”朱朝阳。

他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一个 “不”字的 “ 懂事孩子 ” 。

少言寡语,被同学欺负也只是忍着,不想惹麻烦;

父母离异,母亲问“你想去见爸爸吗?”,他毫不犹豫地反问“你想让我去吗?”

被父亲的新妻子、女儿挖苦、欺负,他也只是抿抿嘴,皱皱眉,没对任何人说起。

儿时玩伴严良说,朱朝阳小时候开朗又爱说话,现在变化很大。

他何尝不想说些什么,可是母亲独自打拼的心酸,他看在眼里;

父亲得来不易的美满家庭,他不忍伤害,只能将一腔无奈和困惑,深深埋在心里。

可怕的是,父母还十分欣慰于他的懂事和乖巧,对儿子的尴尬处境毫无察觉。

后来朱朝阳发现父亲带自己过生日、吃甜品,不过是想套他的话,甚至偷偷开录音笔取证,

那一刻,他竟然没有质问也没有愤怒,而是极其自然地用一大段懂事而煽情的“心里话”,

让父亲羞愧到无地自容,成功消除了他对自己的不信任。

他的聪明不禁让人背后发凉,这是一个初中生该有的克制、冷峻,甚至心机吗?

这种虚伪的懂事,是将朱朝阳压得喘不过气的大山,

最终却讽刺地成了他回击父母无声的武器。

像朱朝阳这样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成人化的孩子”。

他们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体贴家长、谦让同学,甚至早早就肩负照顾家里的任务。

或许他们会成为人们口中的乖孩子、老好人,

但同时也被剥夺了开口说话、自我保护乃至确立自尊的机会。

在成年后,也更容易抑郁、自卑、消极,要么一生无法真正享受“做自己”的快乐,

要么某一刻将所有负面情绪爆发,直至崩溃。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一直以嬉笑怒骂、泼辣犀利闻名。

但其实她从小就在“必须懂事”的期待里,匆匆结束了短暂又痛苦的童年。

傅首尔与母亲相依为命,妈妈在粮店工作,1.5米不到的个头,却要扛起200斤大米。

在她的记忆里,妈妈常常哭,最常说的话是“妈妈好难,你要懂事。”

所以,当其他人在作文里写“想当科学家、运动员”,她写下的梦想是,“快点长大”。

她割舍了不切实际的梦想,努力赚钱,按部就班地早婚早育,可正如她所说:

我人生中那些被偷走的快乐,那些想干没干成的事,除了我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傅首尔给孩子起名“多乐”,或许是想说:人生艰难,唯望多乐。

她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太早背上沉重的枷锁,懂事、听话,却无法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傅首尔是幸运的,继父和老公用爱和包容慢慢治愈了她内心的伤痕,她也活得越来越自信、轻松。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幸运,终其一生可能都在阴影中挣扎。

正如《人间失格》中的叶藏,一生都在讨好别人、抹杀自我:

不喜欢父亲送他的狮子面具,却还是装作很想要的样子;

明明喜欢美术,却一言不发地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学校;

甚至吃不喜欢的事物,扮丑供人取乐。

他越是能嗅到别人喜欢什么,就越得牺牲自我,依赖别人的评价存活。

最后,叶藏变得窝囊而空虚,自暴自弃,

而现实中小说的作者太宰治,也因为有过相似的经历,抑郁自杀。

每个孩子都应该在无条件的爱和安全中成长,

而父母的责任就是在一定的底线之下,尽可能创造自由表达和呼吸的空间。

真正的懂事,是发自内心的共情、尊重、体贴,

这意味着既不过分委屈自己,也顾全别人的利益和感受。

而“伪懂事”,则是因为害怕失去认可和关注,而不断自我牺牲、迎合别人,

被催促着装出宽容谦和的假象,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

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说: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

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

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

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好哭的孩子有奶喝,而懂事的孩子活该没糖吃。

马伊琍一向对女儿爱马严格教导,但是她在某次直播中却说:不希望孩子太懂事。

原来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文艺汇演时明明想扮演 “妈妈” 的角色,

却不敢和别的同学竞争,只得默默地扮演其他角色。

马伊琍发现后告诉她:“你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爱马依然怯怯地说:我不敢。

她这才回想起,女儿平时也很少表达感受,长辈稍微不高兴,她就会立刻认错,从来不顶嘴。

可正是女儿的温驯服管,让马伊琍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于是,她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陪爱马沟通、开解,终于让孩子学会勇敢表达自己说出那句 “我不愿意” 。

一味让孩子听话懂事,总是被当作最正当有效的方教育式,殊不知,这也最粗暴残忍。

当孩子的分辨力还比较弱的时候,

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把委曲求全、压抑正常需求,误认为懂事、谦让和责任。

知乎上有位高中老师说,班上有个女生被批评后,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说了重话,竟然能如此条理清,真诚克制地表达所思所想,既感恩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建议,令人感动,叹服。

而她的父母,正是如此坦诚宽容地对待孩子的。

他们非常在意女儿所说的话,用心倾听,不吝啬肯定和赞美,温柔而充满善意。

在父母言传身教下,这个女生才逐渐养成了表达不同声音的勇气。

同时又能把话说得让人欣然接受,没有一丝不恰当,这才是真正的懂事、成熟、人人欢迎的人啊。

正如心理学家所言:

世界上有两类父母,一类自己能力不足,把孩子当作麻烦和困难,对孩子最大的要求就是乖乖听话;

而另一类父母,对自己和孩子充满信心,不怕挑战,不但允许孩子发出不同的声音,还会尽全力支持孩子发展个性。

好的父母,不会一味让孩子听话,而是先学会“闭嘴”,

耐心探寻“无理取闹”背后,是不是藏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和苦恼;

好的父母,不会随便发泄垃圾情绪和压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来源。

再苦再难,也要挡在孩子身前,撑起一片无忧无虑的晴空。

作为父母,不该用“懂事”要求孩子过早承担不属于他们的义务,

也不该用“懂事”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

别让孩子在应该肆意玩笑,挥洒天真的时候,就学会了看脸色,扮大度,

这样只会让他加速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和希望。

愿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律安心生活,

愿所有父母都能告诉孩子,别急,你有的是时间慢慢长大!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分享。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会:

上课容易走神,小动作不断;

在家写作业时拖拉磨蹭、借口多;

做题时经常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看题不仔细,考虑问题不全面;

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孩子出现以上这些行为的根源是专注力差,如果不解决孩子专注力问题,找多少名师,请多少家教都没用!

7月8日 晚20:00 木棉大学-首席亲子教育导师雪梨妈妈为你解析如何抓住2个关键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倍增。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们的wx:木棉大学,进入菜单点击免费直播,获取观看地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薇娅8岁女儿躲在厕所哭:多少中国孩子,毁在“太懂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