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成千上万个孙武与孔丘

题目: 《孙子兵法》读后:成千上万个孙武与孔丘

作者:曲润琏

时间:20190312

刚翻完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三联书店,三联书店,201401(201806重印)。

这本书,前200页读于20190217至0309,后100页20190310至0311,两天看完了。翻得急了点,不过也做到了,《孙子兵法》原文的每个字,都能明晓其义,自己觉得不熟练的,还一一录在了书上原文旁边。

这是李零论《孙子》的第N本书了。他说具体字词的解释,参考前几本就够了;所以这一本里,有些字词根本就没有解释,需要我借助网络,自己反复推敲。倒也别有所获。

李零的书,一如既往地好。读这本书到一半,索性又从网上订了李零的其他杂文集。有空再品,过瘾。

总评,《孙子兵法》确实精良。李零说,人文,经为首;科技,兵为首。然。据说孙武在从未实战的情况下,写了兵法十三篇,即成兵圣,也算奇人奇事。

关于《孙子兵法》的具体感悟,我觉得每一段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都非难事。书中,李零还进行了广泛发挥,顺便科普了诸多古代科技人文知识,大快朵颐。

我索性不在这里进行细致与深入的分享了。

说几个细节小瑕疵:

一是P66,倒数第二段的倒数第二行,“人”是人力资源,误。“力”是人力资源。

二是P88,第二行,“军”字后面似乎少了“事”字。

三是P110,《形第四》4.1中,“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李的解释,含混。我觉得,较通顺的解释是:“我先为不可胜状态,这是第一阶段,守的阶段,但此时尚不足以胜;之后抓住敌人的失误,达到可胜敌的状态,是进入攻的阶段,攻则有余力,足以胜利。”

四是P192《行军第九》9.1“视生处高”与“前死后生”,李零的解释很牵强。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描述起来很麻烦,以图画在书上了,就不在笔记中啰嗦了。

五是P212,《地形第十》10.3“退不避罪”,李零的解释是“打坏了”,不精准。我觉得应解释为“不避抗命避战之罪”(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六是P218《地形第十》10.5有三个“胜之半也”,李零对“半”的解释是“50%”,中途不惜换了个基数,以圆自说。我觉得不对。“半”应解释为“很少”或“一部分”(不完全、半路上)。在下列词中,“半”均不表示50%:一星~点儿,一鳞~爪,~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总的看,李零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用语活泼,简洁灵动,解释古文旁征博引,每每妙语联珠、一气呵成,读来畅快淋漓,常生击节赞叹之感。

我总算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看李零不顺眼,而李先生连回应都懒得回应。

如果森林里,有一只蚂蚁在投诉大象,呐喊着要跟大象单挑,你觉得,大象会如何回应?

如果能穿越回古代,换种环境,我并不怀疑,李零先生可能成为第二个孙武,第二个孔丘。

智者与智者之间的实力差别,没有那么大。按照“时势造英雄”的铁律,有成千上万的人具备成为智哲圣贤的能力。毕淑敏有篇文字的题目就是《成千上万的丈夫》,怎么了?

附旧文,前年我的一篇笔记

20170611看毕名人传记《孙子》:

孙武姓氏由来:舜之后代;周武王女婿胡满,因获封陈国,后人改姓陈;避难时齐桓公赐田庄,又改为田;齐景公又赐姓孙。

将门之后。前535出生,喜读书,听祖父与父亲讲战役故事及得失;18至20岁带家人一起离开齐国,前往上升期的吴国。入吴之初几年闲居,无任何实战经验,即形成《孙子兵法》十三篇之初稿。

孙武结交伍员。此时伍员避难于吴,因楚怀王,冤杀其父兄。(伍员祖上,与楚庄王,发生了“一鸣惊人”之故事)。伍员与太子建避走于郑,太子建欲恩将仇报而被杀,伍员与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虽一夜白头,终逃到吴国,投奔公子光。公子光的父亲老大为王,后嘱王位兄传弟,二弟后传三弟,因四弟不接受且出逃隐居(思:书中言四弟因贤而让位,我看可能力有不逮担心被杀故避之),三弟之子继位,成为吴王僚。伍员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助好友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派要离,用苦肉计(断臂又杀妻),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同归于尽。于是吴国初稳。

伯喜,与伍员一样,被楚怀王杀家人,同样避难于吴。

伍员向阖闾反复推荐孙武。孙武宫中演兵,杀美女,阖闾不乐(或因不喜孙武独断,无视己威)。

孙武主将,以3万人,助阖闾夺舒邑,大胜。小试牛刀,未与楚主力作战。

吴国之祖,是周文王之大子二子。三子姬昌继位,大子二子避之,西至吴山,是为西吴;后又南迁远走至海边,建国“句吴”,即为东吴。后周文王封之为吴君。(思:书中说有礼让之风,我看似乎是美化。可能是互相仇杀而避祸,史书作者故意曲解矣。)

越国,乃大禹所葬之会稽山,历年祭奠,第五代夏王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国号于越,专门祭奠。后渐沦落。战国时,异子出,渐渐强大,至允常(勾践之父?)。

吴对楚大战。阖闾亲征,多数时间孙武为主,伍员等辅助。反复战役,胜多败少,以少胜多,终战败楚国,楚昭王避走。伍员鞭尸泄愤,又欲屠郑国,见船桨而饶之。接着阖闾住楚宫,斗志松懈了;随后孙武被轻视,只能成为伍员之助手了;吴兵抢掠,军纪涣散,历时半年,激起楚人之反抗。

申包胥,曾助伍员,但反对杀楚昭王、灭楚国。前往秦,哭七日夜,秦派兵助楚,追赶吴兵。越国允常在南部相助,也攻入吴地抢掠。阖闾之弟夫概反叛,回国后抓了夫差,自立为王。

阖闾在伍员孙武帮助下,巧计借水路回吴国,很快平叛。

伍员孙武,带剩余吴兵,虚虚实实,以较小的代价,把大部分吴兵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再次攻楚,夫差为将,伍员辅之,孙武再辅。胜。又欲攻齐,齐服软。于是阖闾休养生息,历时8年。

越国允常去世,勾践即位。吴王夫差决定攻越。被勾践大败之,伤足,感染而亡。嘱夫差报仇。

夫差休养后,用伯喜,伍云辅之,孙武再辅。攻越,胜。勾践在范蠡帮助下,买通伯喜,当奴三年,被放回。伍员始终反对。

孙武无职无权。夫差欲攻齐,孙武50岁左右,决定隐退。

夫差与齐国大战,伯喜为副将,伍员失去信任。夫差歼齐军10万人。伯喜说服夫差,杀了伍员。

孙武将兵法传给儿子。

夫差称霸,人在国外。本国被越国攻。5年后,吴国灾荒,勾践来攻,吴大败,夫差消沉。三年后,再战,夫差被围,历时三年,终被擒自杀,吴被越灭。

思:历史波澜壮阔,中华能人辈出,长河曲折蜿蜒,令人抚卷叹息。孙武,其事多为传说,其人,可能书卷气太浓,有书生气,善总结与理论,非合格政治家与武者。而伍员是武将,同时有一定理论;伯喜首先似政治家,其次才是军事家。孙武未受国王重视,因其综合能力不足也。但是,古代,书难获得,文字成卷者、善总结者,鲜见,因此孙武著书,得以流传,并受到历代学者重视与推崇。或谓,世少英雄,世少兵书,遂使竖子孙武成名,如此而已。孙武,理论家,适合在军事大学当教师,实战能力未必多强,且,政治修为不高,可为将,难为帅,因此被夺兵权后,则难成事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读后:成千上万个孙武与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