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班关于班级氛围的讨论

兰姐:

存在感从来都不是刷出来,或者说,不是靠出现在聚会上刷出来的。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人很少参加聚会,却总被人提起有多优秀,因为他们的优秀和成就就是最好的宣传语。为了聚会而聚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无效社交会给你制造一种忙碌的假象,耽误了我们原本可以用来提升自我的宝贵时间。让我们陷入一种热闹的假象里,以为自己有很多朋友,生活热气腾腾,打通了各种人脉。其实那种感情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我:

你说的对,如果没质量确实浪费时间。

不过,也要看怎么去理解这个质量?是不是一定是干货的才是质量;人性中就有娱乐的需求,大家互相分享一些生活的趣事,热点,大家一起来聊,就像老罗发些自己看到的花博的照片,大家能够一起聊一些和自己生活相关的话题,也是可以聊出质量的,聊出链接的可能,而且我们群的人,真的聊,质量都不会太差。所以,干货和有趣都很重要。

如果一个群,大家都是发些干货,就缺乏人情味,链接不会太深;而相反,大家都能愿意在这分享自己生活的一面,又能在事业上相互鼓励,这样的群我觉得才能长久。

像我们班现在这样,基本没人说话,也就交作业的时候有有限的交流,很难产生更多的链接,很多人会因为觉得无趣,没收获,没被关注,不断的掉队。

而要改变这个情况,在初期,刻意去营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好像汽车冷启动的时候,你必须给一个很大的动力,否则这个气氛就养不起来,也就不用说什么有效的社交,高质量的社交了。

我在很多的大咖群里,是的他们是很牛,可他们不懂运营,在群里没存在感,社群就会慢慢丧失活力;这种付费社群,你最后还是要再转化形成二次消费的,没有了人气,谁会继续跟你呢,怎么赚钱呢?

所以做产品很牛不意味着,可以运营好一个社群,可以运营好自己周边的人际关系。做产品和做运营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是我参加社群运营培训最大的收获,做产品好的人也要懂运营,流量不是自己就会跑过来,跑过来就黏住你不走的。

再回到我们班,班里没有这种所谓的牛人,再没有一些运营的套路,促进大家的链接,这个群只能越来越没活力,最后就死了。

龚明:

特别赞同两位的话,我们就是围绕班班的“三有”原则,在活跃度上有一个平衡,

我:

@龚明007-3914 对的,都提炼成原则了啊,哈哈哈,谢谢龚老师,有心了。

有料,保证质量,@L-E-O 老罗的话经常让我觉得有这样的效果,不管聊什么话题,总能提到一定的高度和道理,让人有收获,我觉得这就是有料的典范,这样的群我就愿意常来;有趣,娱乐放松,让人对社群有亲切感,没距离感;有心,聊天中关注艾特其他人,让他觉得被关注到,存在感有时真的很重要。

我们的运营团队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社群的气氛不愁起不来,同时,其实你自己在社群中的能量也会慢慢积累起来。

就像@兰娟 兰姐,自己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积累,这是一种能量,同时还经常赞美,关注群里其他人,那天我印象很深,专门表白@龚明007-3914 龚老师,夸老师有爱心,这又是一种能量,所以大家都喜欢兰姐。所以,如果你我还不是牛人,但是你懂得利他,主动在社群里去做事,主动帮助别人。就像今天俊杰问问题,我和兰姐去帮,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看在眼里,一定记在心里,你自己的能量也在不断的积累。

有句话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大家记住,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老罗:

我觉得前几天林俊杰问房子的事,然后兰姐你们回应他,这就是很有温度的群了。我们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船,有时会迷路,迷路时需要求救,在群里发出求救信号是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能得到大家的回应,甚至是帮助,解疑答惑,那就是看见灯塔。

我总觉着,参与了,体验了总会有收获。时间长短问题我们要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晚会”,不断的摸索,总结。50多位战友有50多种脾气性格,总要有碰撞和摩擦,多经历几次,这些摩擦总会减少一点,或许那时候大家更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跟彼此链接,或许反之。多有一些实践,多有一些信息,数据,或许我们能更好的做出分析判断。
哈哈,老罗天方夜谭,欢迎拍砖

我:

@L-E-O 对的,我是很赞同俊杰的这种方式的,在群里寻求大家的帮助,不仅俊杰会有感觉,大家都可以看到有人帮忙,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认同和信任就有可能慢慢建立。

我甚至鼓励大家,如果有事情,刻意的去群里提问,我们运营团队的同学主动去帮忙,问题解决了发个专属红包,营造出正向的氛围,鼓励正向的行为,一点点的把氛围养起来

老罗:

@metallicfish 同意呀,突然想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认识于写作,但肯定要高于写作。就写意思吧,词穷了

我:你说的对,如果只把社群当做一个闹钟,提醒你交作业,就太亏了。就好像,你去参加MBA培训,只是去上那几堂课,拿到证书一样,要知道,那里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社群也一样。

其实做班级社群的运营也一样,大家有时会觉得负担,是一种付出,我现在觉得,这样的认识的根源就是把班级社群的价值看低了,把社群当闹钟了,认为值月就是催别人交作业,交红包么。

主动链接,促成链接,搭建一个链接的系统,营造一种大家愿意链接的氛围,才应该是值月或者运营的目标。

这里有一句话: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52班关于班级氛围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