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清明节,是缅怀亲人,是吃小吃

齐帆齐微课第30篇,1400字,共42840字

想和我一起在深耕,欢迎点击蓝色链接:会员端口,购买会员,我与你同在!

哈喽,大家好,我是宸妈。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有爷爷的小伙伴。因为我爷爷在我爸爸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我有一个小爷爷,但是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小爷爷。小爷爷在曾祖母肚子里的时候,曾祖父把真祖母赶出了家门。

之后,曾祖母改嫁到了隔壁镇,所以几乎断绝了跟小爷爷见面的机会。还是稍微大了一些之后,才偶尔能见上小爷爷一面。这时候也体会不大到祖孙之间的乐趣。

每当看到那些有爷爷的小伙伴,我都是心生羡慕。因为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在农村起码可以免受很多很多的欺负。

是的。老实巴交的我在村小读一年级的时候,老是被同学欺负。这个时候我多希望爷爷在世。

但是时光不可以倒流。如果可以,我想爷爷肯定不会下井,不会下井之后再没有上来。而我也能体会到有爷爷是个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每次清明节,我都会跟着家里人一起去扫墓。

在农村,对于女孩子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比如不能上族谱,比如清明不能去“挂清”。

好在,家里人还算开明。曾祖父在世的时候,是曾祖父带我们去挂清。父母在外地打工,奶奶好像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去挂清的队伍只有男人,男孩。后来慢慢的,不是那么信奉这些,才渐渐能看到女人。

我不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什么样的感受,无法体会到曾祖父早年丧子之痛。但是家境贫寒,曾祖父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曾祖父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父母在镇上做生意,大过年的,生意很忙,我们几个小的也一起帮忙。我们甚至不知道他走得是否安详。

之后挂清就有些变了。成了我们这一脉一大家子一起挂清,还有除夕“压岁”。

其实,我并不想走那么远的路,去好几个地方扫墓。我只想祭拜爷爷和曾祖父。

有一次甚至被父亲骂,说我忘本。我开始认真思考祭祖的意义。

我们这是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

在清明的时候一般会准备清明团子,酒,猪肉,还有其他一些供品。

先是除草,然后将一种黄色的纸钱压在坟上,点上两根蜡烛,三支香,然后烧一些金元宝,“票子”、“房子”等等,再打一封爆竹。曾祖父在世时,我还下跪拜过爷爷。这是我难得的下跪经历。

其实我对于农村的一些习俗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的,反而是嫁人以后了解的更多。

结婚前一年到头就是除夕在老家过夜,其余时候都在镇上,打从我1年级被同学欺负惨了后转学到镇上起。

到结婚前,扫墓是每年都必不可少的事情。结婚以后,再没能去了。而更多的是对供品的认识。

妈妈不喜欢弄小吃食,所以很少做清明团子。可结婚以后看到的却不一样,也有可能是结婚以后在村上待的时间更长吧!

就比如今年的清明。

清明草刚冒出嫩芽,就有很多人去田埂上摘来做清明团子。清明前更是,几乎每家都会摘一些回家,做清明团子。

我带着孩子没去摘,奶奶摘了清明草,五婶摘的艾草,做好了纷纷端来。三奶奶打好了糯米,一下午都在蒸糯米,打麻子。

对小孩子的来说,清明是欢喜的吧!可以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小吃。而长大后,更多的是了解祭祖的意义。

清明不仅仅是24节气之一,更是铭记亲人的教诲,警醒自己不要忘本,祝愿爱的人身心健康,学会告别。

文/宸妈带娃读书,公众号同名。齐帆齐年度基础班学员,喜欢读书写作的全职妈妈,感恩有你!如果觉得文章写得好,请随手点个赞,谢谢!如果赏颗糖,就再好不过了。你的喜欢是我写文最大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印象中的清明节,是缅怀亲人,是吃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