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图经典典籍展:与古代文人大家面对面,感受湖湘文化的精气神

前不久,笔者来到湖南图书馆,参观了“典籍里的湖南——湖南图书馆藏湖湘经典历史典籍展”,感觉书香盈室润心肺,文脉涌流势如虹,仿佛与古代文人大家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了湖湘文化的精气神,禁不住感叹:湖南古代的天空群星闪烁,三湘大地文脉深长。

该展览主要展出该馆收藏的田瑚所绘《潇湘八景图》、汪浦仿晋人《桃源图》、徐治平所绘《湘夫人》团扇扇面、文征明所作《潇湘八景册》、《岳阳楼记》拓片、郭璞传《山海经十八卷》、贾谊撰《贾长沙集一卷》、陶渊明文集十卷、李邕撰并书的麓山寺碑、水经注四十卷、元结撰的唐元次山文集十二卷、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十二卷、李元度撰天岳山馆文钞四十卷等古籍善本、历史典籍的清代刻本、书画、拓片及碑帖等艺术臻品共140册(页)。

湖南古称潇湘。“潇湘”一词最早出现在典籍《山海经·中山经》里:“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唐广德二年(764),衡州置湖南观察使,这是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第一次出现“湖南”之名。到明代史九韶写下《潇湘八景记》时,说“湖之南皆可以潇湘名之”,“潇湘”的概念和地域才基本成型。

清代以前,湖南除了欧阳询、怀素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本土文化名人外,在文化方面,湖南都落后于北方。屈原是湖南有史以来最早且最具影响的第一位流寓诗人。汉初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到了唐代,杜甫、宋之问、孟浩然、张九龄、张说、柳宗元、刘禹锡、王翰等一批文化名人先后漂泊到湖湘。北宋时期,苏辙贬至永州、秦观贬至郴州、寇准贬至衡阳。南宋时期,胡安国由荆门逃至湖南,胡宏随父移居湖南,张浚定居在长沙,张栻随父移居到湖南。

唐宋时期,流寓湖湘的文人骚客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经典文学作品。因为他们流寓湖湘所形成的流寓文化,也可以叫贬谪文化、迁客骚人文化,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除了勤政爱民、著书立说、交友雅集,传播中原先进的礼乐文明、为尚处于蒙昧状态的湖湘地区注入文明开化之风外,还创建书院学堂,启迪化育湖湘子弟,其流风余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

到了清代,湖南终于迎来了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据统计,清代湖南科举有764名进士,这也彻底改写了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湖南终于由南蛮卑湿之地艰难地蜕变为地灵人杰的天宝之地,湖南文化发展终于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近代湖南人文鼎盛,“南北分闱”实在是厥功至伟。

古代士人崇尚“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准则。直接承载他们丰功伟业、思想灵光的载体,即“立言”,便是珍贵的古籍善本、文稿信札以及书法字画等。

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的生平和成就,介绍了《水经注》的主要内容,该书对湖南的四水都有详尽的记载,写有《湘水》、《资水》、《沅水》、《澧水》;提到了徐霞客游历湖南各地期间写下了大量游记,他的《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即5月19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吟咏“潇湘八景”、“潇湘十景”的诗词曲赋有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王夫之的《寄调摸鱼儿·潇湘大八景词》和《寄调蝶恋花·潇湘十景词》,陶汝鼐的《潇湘八景》等等。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明末清初思想家、湖湘文化史上两座丰碑之一的王夫之,诗文书法俱佳、人称“楚陶三绝”的陶汝鼐等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提到了陶汝鼐的《荣木堂文集》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其游记。

位于桃源县西南的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的真迹地。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有“田园诗派之鼻祖”之称的陶渊明生平及主要成就,提到了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

还有大量描写桃花源的游记流传至今,如袁宏道的《由河浒山至桃源县记》《由绿萝山至桃源记》、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记》、杨嗣昌的《桃源游总记》等。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明代大臣、诗人杨嗣昌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提到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杨嗣昌著有《杨嗣昌集》留世。

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的岳阳楼,因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提到了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

因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的岳麓山,不仅有爱晚亭、古麓山寺,还有留存有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三绝碑”——麓山寺碑,碑文内容记录了麓山寺的历史沿革,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撰文、书丹并镌刻;还有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的岳麓书院,这是全国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

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长沙宁乡人袁名曜的生平及主要成就,袁名曜任过岳麓书院山长5年,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是他的学生。“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他任山长期间所出,下联是当时的贡生张中阶对出的。

记载岳麓山及岳麓书院的千古文章有:张九钺的《禹碑释文考》、吴道行的《岳麓山水记》、吴澄的《重建岳麓书院记》、李东阳的《重建岳麓书院记》、李邕的《麓山寺碑文》、王文清制定的《岳麓书院学规》等等。   

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湘潭人张九钺,明末学者吴道行,元朝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明朝内阁首辅、书法家、茶陵诗派核心人物李东阳,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曾两度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的长沙宁乡人王文清等人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提到了张九钺及其湘潭张氏满门俊秀,祖孙数代享有诗名,以文学显于世;提到了吴道行写的《岳麓山水记》收录于乾隆《长沙府志》之《艺文志》中,他曾任岳麓书院明代最后一任山长,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是他的学生;提到了吴澄支持长沙通判刘安仁重建岳麓书院,并写了《重建岳麓书院记》;提到了李东阳从北京回家乡茶陵途中写的《南行稿》;提到了我国现在碑刻中影响较大的麓山寺碑和王文清制定的《岳麓书院学规》。

“南岳”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慎到所著《慎子外篇》。古代游览南岳衡山并写有游记的文人墨客很多,如张居正的《游南岳记》、钱邦芑的《登祝融峰记》、王夫之的《莲花峰说》、张栻的《游南岳唱酬序》、朱熹的《南岳游山后记》等。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曾两度出家的抗清名士钱邦芑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他著有诗赋和地方志多部传世。

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建的书院---衡山书院,始于唐肃宗时。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栻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故而南岳是“湖湘学派”发源地。

永州自古名胜众多,历代先哲文豪留下了大量诗文胜迹。零陵古城,元结的《九疑图记》、徐霞客的《游九嶷山》等所记载的九嶷山,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遗址,江南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浯溪碑林,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濂溪故里等,无不文脉飞扬,令人神往。

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生活了十年的柳宗元和唐代学者元结的生平和成就,提到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目前最完备的元结集本即孙望校点的《元次山集》。

对郴州的苏仙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朝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均有生动记述。其后又有秦观的词、东坡的跋、米芾的字三剑合璧的“三绝碑”,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摩刻。展览现场专题介绍了北宋婉约派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生平和成就,展示了他的著名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内容。

展览现场还分别专题介绍了五代时南楚官员李弘皋,明代学者、学官蒋信,晚清湘潭人罗汝怀,明代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罗洪先,晚清著名学者、文献家、藏书家邓显鹤,清末地理学家陈运溶,清朝大臣、著作等身李元度等名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看着玻璃橱窗里展示的一卷卷纸质已经发黄有的甚至已破损、字迹清晰、排列工整的线装古籍及艺术珍品,我仿佛穿越到几百甚至上千年前,与古圣先贤、文人大家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述人生的传奇故事及为政治学、传道育人中的酸甜苦辣,我被他们笔下书写和传承的湖湘文化、他们所展示的湖南人精神深深感动着、振奋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湘图经典典籍展:与古代文人大家面对面,感受湖湘文化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