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书评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弗洛姆写的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类的书。整本书在谈论一个话题——我们大众正在一边渴望自由的同时,又无法忍受伴随着这种初到来的自由所带给我们的折磨,例如焦虑,孤独,压抑感,无能无力感等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又渴望逃离自由。

整本书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着重陈述了自由的来龙去脉。他从人性出发,提出人的性格是社会进程的产物,最终解释了其实人类在追求自由的动机是因为人类精神上的或者说是心理上的需求决定的。

如果说第一部分作者只是想在心理层面探讨一下自由的可能。那么第二部分,作者就大刀阔斧的对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他先给我们描述了我们个人出现的历史脉络,又给我们串了一下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宗教等对人们的性格结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最后用婴儿举例,简洁直观的为我们解释了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生存状态。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即在资本主义时代,各个阶级人民的自由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作者还专门用两章的篇幅,对纳粹、自由和民主进行了详细地心理精神分析,最后还建设性地给出了自己的主张——通过积极地与他人发生联系,以及人自发的活动(爱和劳动),借此而不是借始发纽带,把作为自由独立的个体重新与世界联系起来。

二,我的感触

①终于理解了马克思得出人的本质的结论

②我们现在正处于自由这一始发纽带断裂,而新的自由纽带正在形成的阶段。

③我们多少有点施虐-受虐性格,尤其在夫妻家庭中很常见。

④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拂其尘埃,显其光芒这一目标看来远远还没能够达到吧。

三,本书特色

短小精悍,内容密度很大。

作者逻辑很严谨,每一章可以当成一篇论文看。

第二章个人的出现,第三章宗教改革的自由,第七章自由与民主,这三章尤其精彩,有和《毛选》一般的清醒。

四,我的看法

因为这个话题牵扯到太多社科领域的东西,作者不得不在讨论一个主题之前,先去普及一下另一个东西,这造成了我看这本书有一定的压力。不过整体来说,这本书需要多读几遍,才真的能被我们吸收,更主要的是,这本书应该需要我们一生去思考的,可以说它是行动的思想导论了,所以可以经过几年再读一遍,那样体会会更加深刻。

这本书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借的,前几章,我看到还有前辈的划线,可到作者分析纳粹那一章时,划线就消失了,看书翻的痕迹能判断出前人还是没能坚持下来,确实为她感到遗憾,后两章是作者思想的升华和呼吁啊!确实纳粹那章有点枯燥,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可以快速翻过。

上一年看了最好的一本书是《占有还是存在》,作者也是弗洛姆,通过它的《占有还是存在》,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存在主义,后来这两年的书单看的都是有关存在的书,当时还立马还买了一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过看了10页后就放弃了,因为每一句话都不明白他说的是啥。又在网上恶补了一些关于存在的哲学课,才对存在主义有些皮毛的了解。今年弗洛姆隐约地要再给我开一个新方向了——精神分析。

在看自由和民主一章时,我真的被吓到了,不敢用他的方法去分析我自己,我怕一分析,我多年搭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瞬间崩塌。想到这里,莫名的恐惧感突然袭来,可是又觉得还是有必要去坦然面对自我的内心,也只有一层一层地拨开自己被社会这一大环境盖上的面纱,我们才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内心,也只有这样,阳光才能照进我们的内心世界吧。

后悔没有在半年前看这本书,如果我半年前看它的话,我想我的生活很有可能因为这本书的影响而让自己能在工作中遇到更多的精彩和幸福,而不是现在的擦肩而过的遗憾和懊恼。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你想真正地活在当下,体验生活,感悟自我生命自发地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如果你不想芸芸众生的活成别人的样子,那这本书就是你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步。本来半年前就买了他的《爱的艺术》一书,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去读,现在把《逃避自由》这本书看完了,感觉无缝可以开始看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避自由》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