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之恋(上)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日晚上,我们坐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去海南旅游。这是第二次坐飞机,飞机上的许多注意要领,也都熟悉了。晚上八点飞机启航,目标是海南岛的三亚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已接近海南的上空。这时,全身莫名其妙地燥热起来,这才想起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快到了,该脱去身上的冬装。坐在座位上,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想到了洗手间,这才去把麻烦解决了。半小时后,我们平安地降落在三亚机场。

“鹿回头”公园

我们在三亚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开始了旅行。第一站是去鹿回头公园。我们出发时天气阴暗,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但并不冷,很像我们那儿的初夏。坐了一会儿车后,并没有见到海,而是把我们拉到一个高坡上,然后停车要我们下来。我对这种安排不知底细,有些莫名其妙。心想,我们是来看海的,到这里来干什么呢?是站在高崖上看海吗?

我们从车上下来,发现这个高坡挺荒凉的,这里望着远处,到处都是椰子树。再看近处,杂草丛生,给人感觉根本就没有人在此定居。也没看见有什么高崖可以望海。来这里干什么呢?我开始不停地自问。突然间,看见了一个指示牌,上书“鹿回头公园”。啊?这里是公园,我怎么越看越像一个荒草滩,哪里有什么曾经见过的公园那种精雕玉琢的痕迹,是不是在愚弄我们呢?

但是一想到“鹿回头”三个字,好像受到了一点启发,回头一看,果然发现身后有个不大的水泥地面,于是就往那里走,想寻找一下那里是不是像公园。快走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色的石头雕像,那是一个黎族青年偎依在一只回头看的鹿子身上,下面标示着“鹿回头”三个字。原来这里就是鹿回头公园,这也太简单了吧!

关于“鹿回头”,这里有一个传说。曾有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他头扎红巾,手持弓箭,紧紧追赶一只鹿。从五指山那边,翻越了九十九座山,涉过了九十九条河,终于追到了这个高坡上。鹿见前面山崖之下是茫茫大海,已经没路了,就站在山崖上回头看。这时,那青年猎人拿起了弓箭,正要射出。陡然发现鹿的目光怎么那么柔和、清澈而美丽,于是就不忍心伤害它,把箭取了回来装进箭袋。

青年正要离去,但是奇迹出现了。忽见山崖上火光一闪,烟雾腾空,那只鹿居然不见了,而鹿回头的地方,却站着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而且正向青年猎人奔来。于是,两人就相爱成亲,成了百年和好的夫妻。于是,这个地方就被叫做“鹿回头”。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并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叫“鹿回头”?有科学依据的却是,这个地方坐落在三亚市中心的东南方向,属于一个半岛式的地形。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很像一只鹿在回头看,所以把它叫做“鹿回头”,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鹿这种动物跑起来很快,但它有一大特性,就是停下来就回头看,好像在看同伴跑到哪儿了,也好像在窥视后面有没有人追赶,或者在挑逗追赶它的人,好像在说,我在这儿呢,快来哟!鹿的这种回头看造型,很像三亚的这个半岛式高坡,所以就被冠以“鹿回头”这个名字,这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在鹿回头广场上,有许多当地黎族人玩的游戏,像跳木棍、走木桩之类。跳木棍就是,两排人分别站两边,与对面那个人共同拿一根木棍,在地上不停地来回移动,而通过的人不能碰到木棍,看来只能用“跳”的机敏才能一一过关。走木桩则是,在高低不同的木桩上行走,要求把每一根木桩都走到,而且越快越好。

最有趣的是集体穿拖鞋走路,即在一张木板上,装上三只拖鞋的模型,与另一张装有三只拖鞋的构成左右一对。三个人分别套上一对木板的拖鞋位置,然后一起行动走路。这必须得一起行动,配合默契。谁想搞单干,大家都跟着倒霉。因为如果有一个人步调不一致,就会引起其他人倒下,然后引来哄堂大笑。

“大东海”海滩

离开了鹿回头公园,我们到了附近的一个海滩。这个海滩,名叫“大东海”,距市中心最近。从地图上看,它介于兔尾岭与鹿回头两个半岛之间,海岸线呈半月形,是一个典型的海湾。穿过一片繁茂的椰子林,我们终于看见绵延数公里的沙滩,以及在沙滩之外的大海。

一大片湛蓝的水面忽然铺设在眼前,于是马上警觉地提醒自己,这不是梦想已久的大海吗?今天终于走到了它的身边,怎么却温顺得像一只老绵羊,一动也不动。在我的印象中,它应该是波涛汹涌,可此时,和一个湖面差不多,很平静。但是,看见大海,毕竟不是看见湖泊,所以那种博大、辽阔之感也就油然而生。

以前我们看见的海,是书上的描述,电影的镜头,电视的拍摄。今天,我们已经走到海边,不仅能够看见它,还能走到它面前,还能走到它上面游荡。喝一口海水,看它是不是传说中的一种苦涩!

望着眼前的大海,再一直往前看,在海天相接的地方,仿佛没有尽头。记得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没见过高山,不知路有多险;没见过大海,不知心有多阔!今天见到了大海,方知此言不差。望着辽阔的海面,马上就会想到,它可是能容下百川,能承载千帆的主啊!

在“大东海”的海滩上,人很多。沙子也很特别,它不像我们内地河滩上的沙,而是一味地白。这应该是海水里的盐分长期浸泡的缘故吧!长长的海滩,都在白色沙粒上。隔不了多远,就有一个像伞一样的小亭,下面有两个躺椅,坐上去可以远眺大海。

在这里,可以去潜海,就是穿上潜水衣,戴上防水的大镜子,在工作人员保护下,到深海处去走走,亲眼看看那些像小鸟一样的鱼类从头上飞过,以及海洋中各种动物怎样在生活。如果在海面上游玩,最便捷的是坐一辆水陆两用的吉普车,直接去较远的海面兜上一圈。

以上两项的费用都很昂贵,看在价格的承受力上,我们选择了坐冲锋舟去海里游玩。说到做到,我们终于坐上了一只冲锋舟。在辽阔的大海上,一艘轮船只能算一叶扁舟,而我们这个冲锋舟算个什么?它只能算一个点儿了。坐在冲锋舟上,看见海水是碧蓝碧蓝的,而且深不见底,于是忍不住尝了一口,发现的确苦涩,马上吐了出来。我们离开了海滩很远,看见市区的楼房已经接近地平线,才开始返回。

海洋生物博物馆

离开了“大东海”,我们去了海洋生物博物馆,它位于亚龙湾景区的南面,正好在海边。博物馆总面积六万七千多平米,其中绿化面积为五万二千四百平米,其外观造型很特别,充分体现了海洋生物的特点。在外观上,它采取了寄居蟹的造型和珊瑚的结构形态,以“创意海洋,文化海洋,律动海洋”为理念,深度挖掘与海洋有关的一切文化,来作为展示风格。

进入处是一个休闲室,我们看见的是,以彩虹的造型搭配透光的亚克力,也就是有机玻璃,很有意境和情调。这不得不使我想起一首诗来:“长桥驾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还,斜阳乱人影”。这是清初一个乡村医生写的诗,他叫邵珍。写诗虽不是他的专长,但此诗却是个上乘,因为它勾画了一幅繁华的美景!

博物馆的入口处在它的西北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对肥大的蝠鲼胸鳍重复排列成的透明走廊,其廊架的结构却是模拟了蝠鲼游动的轨迹。这种设计,突出了海洋生物的特点。因为蝠鲼是一种海洋生物,它的胸鳍犹如美丽的翅膀,在海中游动,就犹如在天空飞翔一样。用它的胸鳍来做走廊,用它的游动轨迹来做廊架,那是再好不过了。

往里走,其布局更是刻意求精,从西北到东南,分别为海之美、海之意、海之韵三个部分。海之美,就是通过各种曲线的造型,展现海洋生物的动态美感。海之意,则是充分发挥海洋的情景感意味,即利用现实场景中各种景色变化和色彩建筑相呼应。海之韵,则利用具有海洋文化的一些景观小品或设施设备,来充分展示海洋文化的魅力。

看完了室内陈设,我们就到了一个有看台的水池边,去看“海豚舞蹈”。这是一个把屋顶盖在钢架上,四周都砌着围墙,并有阶梯看台的展馆。中间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三只海豚,在水中一动不动,就像睡着了一样。但当音乐响起后,这些海豚就像听见了起床号,马上就游动起来。

之后,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海豚也快起来。当音乐进入高潮时,海豚居然直立起来,或者干脆跳出水面,然后又重重地“砸”在水中,把那个不大的水池搞得巨浪滔天。一曲音乐完了,又来一曲新的。这时。海豚的舞姿也变了,从粗犷咆哮变成了涓涓细流,从阳刚激越变成了阴柔缠绵!

这时,有人打来电话说,家里正在下大雪。在看台上,我看着眼前烈日当空,大家都穿着夏日的盛装,在狂呼乱叫。总觉得这个电话像个神话,不禁感叹道:中国之大,居然大到连气候的差异,都如此强烈!

亚龙湾海滩

离开了海洋生物博物馆,我们来到了亚龙湾海滩。这里的沙子比大东海那边还特别,首先是白而松软,而且显得很厚,就像大米粒洒落在了整个海滩上。一见这个沙滩,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从木板铺设的桥上跳进去。这时,我才发现,满沙滩都是玩沙的人。

原来亚龙湾比大东海的海湾还大,它位于大东海的东北方向。这个海滩好像是个自由滩,没人管似的。这里,我没看见有人潜海,也没发现有人坐冲锋舟。但是我却亲眼看见有一辆水陆两用车从远处海面开来,在海面上如走平地,几分钟后,居然开上岸来。

在亚龙湾玩沙子的人也很复杂,几乎是来自各地的游客。有的人静静地躺在躺椅上,傻呆呆地望着远方,好像尽力想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有的人带着孩子在推拉一种车,就像冬天黑龙江人在拉雪橇,把后面拉出来一个很深的印痕。有的人挽着裤管,或撩起裙子,露出脚丫,在水边走来走去,仿佛在犹豫该不该下水;有的人却已经到了水里,正在玩打水仗。

我们这一百多人,一加入进去,就如鱼得水。他们仿佛一下就回到了童年时代,玩得很起劲。有的人先把鞋袜脱在木桥上,然后光脚丫在沙滩上走;有的干脆脱了衣服裤子,只穿一个裤衩,然后把自己埋在沙里,只露出脑袋来;有的干脆跳下海去洗澡,而且还拉着别人一起跳。还有一批人,干脆把一个人抛了起来,然后又放下,接着又抛,喊着号子,欢呼雀跃!

亚龙湾,一个熟悉的名字。前几年,就流行那么一首歌《美丽的亚龙湾》,歌词唱道:“那年我来到美丽的亚龙湾,蔚蓝色海水环绕沙滩,我眺望遥远的海岸线,远处的薄雾笼罩着青山,一个人慢慢地走在海边,山水秀美我像在画里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南岛之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