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镇做题家”,你还好吗?

    何谓“小镇做题家”?是指出身小城镇或是农村,埋头苦读,擅长应试,考入优等大学,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从入学到成年这个时段,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因为能获得父母、老师夸奖,同学艳羡的成绩,所以是他们阳光照耀的“高光”人生时段。

    带着这种光辉,他们进入了优等大学,才发现自我的想法和现实差距很远。大学就似一个“小社会 ”,评价机制多样,需要学生更大的视野和更多的社会资源。一直处于“应试”象牙塔的“小镇做题家”,无论是从成绩、能力还是心理都会存在很大的落差。这就好像“华山论剑”,你拼劲所有的力量终于到达华山山顶,才发现山上全是段位极高的高手 ,他们出身名门帮派,还拥有众多的帮派资源,对于你这样的无名之辈,想要混进他们那个名派圈都存在很大问题。“小镇做题家”曾经也是被人夸赞、艳羡的对象,如今却这样被边缘化,于是又诞生了“985、211five”(指考上985或是211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迷茫,找不到自我的价值,自暴自弃,成为废物)。

    写到这里,既有“自我对号”的嫌疑(我的求学路上是否多少含有一些?),也有如今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感叹。

    我出身于农村,我的求学时期,我的同学中有 “小镇做题家”,那种从小被周围人夸赞着长大的人,考到了令我非常艳羡的优秀大学。如今转换身份,在城市上过大学,再在农村教书,我是多么不希望我的学生中再有“小镇做题家”。

    很多人说,之所以出现“小镇做题家”,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是的,应试教育有弊端,但我认为不应该让应试教育来承担其。分数,对于小城镇这样的普通社会阶层,乃至更低的社会阶层来说,是打开通往更高阶层壁垒的钥匙。面对同样的试卷,用分数评定,因为它是相对来说,更加公平。

    那为什么会出现“小镇做题家”,那对于执教小城镇的教师来说,怎样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小镇做题家”呢?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小镇做题家”,是评价机制单一造成的。我们很大程度上把分数和个人能力划等号,这样就造成了人的单一发展。当然,这也和我们身处的环境,以及在这环境中的人的资源和视野区分不开。

    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很容易就把关注点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虽然理性告诉自己,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但现实却是,上课时,和你互动最好,最能get到老师的情绪的娃,往往也是那些成绩相对优异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补足自我认知,对学生建立多方面的评价。面对成绩优异的孩子,更要注意心理的疏导,不完全用成绩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尽量多方面发展能力,多些情感体验。

    教育学生,我常常觉得也是在进行“自我修炼”,这也就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作为我们成年人,作为我们的教师,我们同样也会面临“小镇做题家”的窘境,在你拼劲全力获得某些荣誉或殊荣的时候,你发现别人可能只是顺带的事。你没有人家的眼界和格局,更缺乏好的背景和能力。所以当问“小镇做题家”还好吗的时候,我们也都回头看看自己。努力过,不后悔,就是极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小镇做题家”,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