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谱写两国军歌的作曲家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每当这嘹亮高亢的声音响起,振奋人心的力量油然而生。这首让人倍受鼓舞、曾经激励无数人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如今仍然让我们顿生庄严、昂首向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者就是原籍朝鲜的中国作曲家郑律成。他为朝鲜军民谱写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也是朝鲜人民军军歌。

2007年,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说:“郑律成是我们团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中朝两个国家的军歌,反映了中、朝、韩3个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被3个国家的人民所纪念,这在作曲家中是举世无双的。”郑律成不但是一位颇具才华的作曲家,而且是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在抗日战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坚定的革命者。

1914年8月27日,一个叫郑富恩的孩子出生在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后属韩国)一个农民家庭。这时的朝鲜,已经被日本强迫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沦为日本殖民地。不甘受日人奴役的郑家人,坚决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父亲不让孩子们去推行日式教育的学校读书,大哥郑孝龙、二哥郑仁济参加朝鲜“三一运动”,遭到日本人追杀,先后逃到邻近的中国,后来他门都加入中共。但不幸的是,大哥后来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二哥郑仁济在云南讲武堂和朱德成为同学后,也同样不幸牺牲。三哥郑义恩辗转在南京来华韩人之间,替朝鲜义烈团军政学校秘密招收朝鲜青年。大姐郑奉恩坚持在朝鲜革命,后来嫁给同样革命的 朴健雄。朴健雄是朝鲜在华人士中比较有影响力的革命者,在黄埔军校学习后,加入中共,参加北伐。

因为喜欢音乐,郑富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郑律成。郑律成受父兄影响,自小就仇恨日本帝国主义。父亲在他三岁时因病去世,在朝鲜的生活举日维艰。他跟随兄长们的脚迹,1933年从朝鲜木浦登上平安丸轮,经釜山绕道日本长崎来到中国上海,最后到达南京。姐夫朴健雄当时在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就在这里学习射击、爆破等军事战术,同时通过世界史、唯物观史和朝鲜独立运动史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在干部学校毕业后,郑律成加入南京地区抗日活动,参加五月文艺社的活动。在抗日救亡活动中,郑律成深刻体会到韩中两国都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只有团结起来顽强战斗,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人民群众才能脱离苦海。通过积极加入姐夫朴健雄等革命同志创建的朝鲜民族解放同盟,同意同盟将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在这里,郑律成不仅学到了开展独立运动的方法论,而且培养了洞察国际形势的眼光。

通过上海妇女救国会负责人杜君慧的极力推荐,郑律成加入大公电影戏剧读者会,并担任第五届会长。郑律成利用该团体,一边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一边延续着自己的音乐梦。在业余时间,郑律成孜孜不倦的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声乐,为他将来成为举世闻名的作曲家打下坚实基础。经历艰苦危难的残酷现实,再加革命理论的迅速累积,郑律成有意识地冲破民族界限,主张不论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只要拥护和参加抗日斗争,都应该团结一致,而且就在那个时候,他决定奔赴延安。

在共产党员杜君慧、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人的介绍和帮助下,郑律成1937年11月来到延安。耳闻目睹了从全国各地奔涌到革命圣地延安的青年们,怀揣着对共产党的崇敬与热爱,甘为解放苦难人类而抛洒一腔热血,郑律成充满激情地创作出了闻名遐迩的革命歌曲《延河颂》。这首后来吸引了更多革命青年来到延安、奔赴战场的经典革命歌曲,是郑律成显示出他卓越音乐才华的一大力作,更是他在延安广为人知的开始。毛泽东主席也因此知道“延安来了个会作曲的朝鲜人”。

在华朝鲜革命人士,一心要把将自己的国家变成殖民地的日本侵略者驱赶出去,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爆炸案”震惊日本。日本人加紧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进行破坏,在华韩人中的有识之士,深感抗日战争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将会带动朝鲜革命,平等合作统一的政策与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对自己祖国独立的深刻影响,郑律成深感意义重大。他通过音乐创作,表达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的感情。1939年1月,郑律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5月转为正式党员。

在郑律成的建议下,朝鲜革命干部学校最终在太行山成立。为培养较高水平的军事干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同时也是为将来回到祖国参加武装斗争作准备,1944年,八路军在相对安全的延安建立了朝鲜革命军政学校,郑律成任校长。学员们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开展生产运动。

在朝中联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支撑下,郑律成不仅身体力行,坚持往返延安与太行山之间,冲锋在抗日最前线,表现出一个抗日战士的坚强,还积极利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创作出许多有名的抗战歌曲,鼓舞士气。

郑律成在延安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并以唯一韩国人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足以说明他对现实认识的清醒。

郑律成的舅舅崔兴宗是位牧师,同时也是位慈善家、教育家和民族运动家,他喜爱音乐,算是郑律成的音乐启蒙老师。这位名声显赫的牧师,家里有不少名曲唱片和留声机,郑律成的音乐之路从此开始。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唱歌、抄谱、背诵世界名曲,动听的音符深深植入郑律成年轻的心里,让他的音乐天赋得以发掘。

来到中国,在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毕业后,郑律成被派往至南京鼓楼电话局搜集日本人情报。为了掩护身份,郑律成进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并有幸拜著名俄籍教授克利洛娃学习声乐。在这里,郑律成接受了短暂但是专业的训练。本来,克利洛娃教授准备推荐极有音乐天赋的郑律成去国外留学,但日益严峻的斗争形势,让郑律成放弃了这个机会。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战号召。郑律成决心投奔到延安去。临行前,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郑律成通过朋友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大音乐家冼星海。此时的冼星海早就名闻遐迩,《到敌人后方去》《路是我们开》已经广为传唱。洗星海和郑律成一见如故。通过交流,洗星海发现郑律成身上罕见的音乐才华,本来要送郑律成去上海深造,但迫于激烈的抗战形势,洗星海要马上转赴江浙,此事只好作罢。但巧合的是,郑律成来到延安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分配至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抗日军政大学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音乐指导时,洗星海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出任音乐系主任,两人终于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交流。

受洗星海《黄河大合唱》的鼓舞,郑律成着手创造《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是由公木(张松如)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大合唱》八支歌曲中的一首。自1939年问世以后很快广泛流传于八路军各部队和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在华北等地区传唱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上,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这首军歌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后的30多年间,这首历经战火洗礼的军歌的歌名几经变换,最后于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把军魂意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郑律成的极富爱国主义张力的艺术作品,在抗战年代给予了革命军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的无穷力量;在和平年代激励鼓舞着一代代官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的昂扬斗志,

在延安时期,郑律成的音乐创作进入了高潮时期。《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寄语阿郎》《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大合唱》等等,一首又一首激昂澎湃的乐曲从他笔底下迸发出来,在古老的延安城里回荡。这些军旅音乐作品,始终传递着军人的心声,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郑律成还创作了很多国际题材的作品,比如《十月革命进行曲》《悼念白求恩》《中朝友谊》《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等,其中《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曾作为朝鲜人民军军歌;抗美援朝期间,郑律成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员前往朝鲜,在前线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歌唱白云山》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

王震副主席对郑律成的高度评价,说“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郑律成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律成:谱写两国军歌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