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批判性思维训练:其实李诞救猫的辩论,并不像大家吹得那样好

一起训练批判性思维,不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本期辩题

今天案例来自《奇葩说》。奇葩说是个好节目,各位奇葩辩手金句迭出,左右着观众的情绪,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每个人说完了就一大堆人反水。这个比较适合做批判性思维训练,我们可以审视一下每个辩手辩论的思考过程,找出其中的不足。

今天我们看看李诞的一场,辩题是: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就一个你救谁?

李诞凭借这场辩论燃爆了网络,拆掉了老奇葩黄执中的立论,让很多人惊叹。

我们就用批判性思维框架来审视一下李诞的这次辩论。

李诞的论证过程

总体论证过程的审视

李诞用三个分论点来支撑他的核心观点。概括起来就是,救猫对名画、我自己、世界和猫都有好处,救名画牺牲猫这类行为对世界不好。

我们搬出批判性思维框架。

批判性思维框架

李诞用的是演绎推理。但我们只看到了三个前提,也没看到论证过程啊?这个过程欠缺完备性,说明其中有隐含假设。

我们试着用演绎推理的框架补充李诞的逻辑过程,他缺了大前提。

大前提:在甲和乙中做二选一,如果选择甲,对甲、乙、选择人和其他人都有好处,选择乙对其他人没好处,那么应该选择甲。

小前提:选择救猫还是名画,符合上面的条件。

结论:选择救猫是正确的。

小前提有三个,都属于价值判断,我们一会再分别审议。我们先看看大前提是否正确。

这需要我们的知识储备了,选择的原则或模型是什么?

标准的模型,是分别罗列甲和乙的好处和坏处,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影响程度等打分,最后按甲和乙的最终得分进行比较。

我们找到的李诞的大前提有问题吗?有。这个大前提里,只考虑其中一方的好处和另一方面的坏处,就得到哪个选项更优的结论,这有失偏颇。

假如选择甲的坏处更大,而选择乙的好处更大呢?那显然选择乙更好。所以这个大前提不成立。

所以李诞仅从三个分论点就推出选择救猫更好的结论,这个论证不完整,存在漏洞。

分论点一的审视

分论点一是,选择救猫,而名画烧掉了能成就这幅名画。从个人经验上,有冲突。

我们再看立论过程,也是演绎推理。

大前提:李诞引用了蔡康永的观点,艺术品的价值是人赋予的,故事越多,价值越高。

小前提:名画被烧掉,而且还救了一只猫,那么故事非常丰富。

结论:这幅名画更有价值。

这个推理过程完备吗?两个前提正确吗?

我觉得大前提还是有问题。艺术品经历的故事越多,而且它还继续留存下来,才价值更高。如果艺术品本身都不存在了,价值在什么地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我问你,世界上有哪些名画?你可能说蒙娜丽莎、向日葵、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

那问你,世界上有哪些被毁坏的名画?呃,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很多人都没有答案。艺术品、文物,都是用来欣赏的,当然是存在更好,只有故事,那不是艺术品和文物的价值,那只是个著名的故事。

所以为了救猫而被烧的名画更有价值这个结论,论证过程不完整。

分论点二的审视

分论点二是,救画对我没好处,救猫会时刻提醒我成就感,还能因此被感化成好人。

这里存在思维倾向,就是立场,站在谁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李诞是站在救援者个人的角度看得失的。

这里可以考虑几个问题。

第一,从个人立场上看,救画对我没好处。更换立场,对其他人有好处吗?对整个世界有好处吗?如果救援者的身份是美术馆的保安、馆长、这幅画的作者、普通的观众,是否都有不同。那应该以哪个身份的立场来考虑这个问题呢?

第二,救了猫一定会得到那只猫吗?假如它是有主人的,你得到的可能还只是一个表扬,能把猫送给你只是一种可能。你每天看到这只猫,只可能会被激发善意,而且被激发善意,和成为一个好人,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是必然的。被小动物激发善意的恶人,例子也还很多。

分论点三的审视

这是李诞整个辩论过程的升华,针对黄执中提出的“远方的哭声”这个概念进行拆解。

这里实际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李诞用的故事,可以算类似的案例,但这个案例里也没有论证。

李诞认为,为宏大的目标,牺牲少部分人的做法,对世界没好处;只有做救助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自私的人,才让这个世界运转得更好。

只看这个观点,其实历史的发展,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少部分人,是经常的做法。比如集结号……

虽然残忍,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有些人是主动去牺牲的,有些人是被动牺牲的。这个扯远了。

反正,虽然这个观点能够赢得大家的情绪,符合大家的信仰,但实际上并不是完成成立的。

总结

审视完了突然发现,李诞这么精彩的辩论,似乎逻辑并不完整。

那他是怎么赢得大家的支持的呢?他的发言中,在调动观众的信仰,用自己迎合观众信仰的观点激发观众的情绪,情绪高涨的时候,感性被激发,理性就靠边站,忽略了论证过程的逻辑性。

这也是奇葩说辩手的惯用伎俩。叙述自己凄苦的故事,或者频繁用段子激发大家的情绪,像小黑、大王、晓桐都是这样的辩手。

——END——

我是海涛:专注个人成长,坚信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040| 批判性思维训练:其实李诞救猫的辩论,并不像大家吹得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