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无论是三教九流,还是士农工商,都正经和不正经的凡事讲天道,就连强盗也会冷不丁的来一句“盗亦有道”。
其实,古代的人最爱讲天道,稍微有一点事,就往天道那里引。比如说梁山好汉,他们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
但从古至今,真正懂天道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恐怕不超过两三位数。
到底什么是天道,或者怎么去遵循天道,我今天就以秦始皇的例子来展开,蜻蜓点水的融入传统文化及经济学为大家描绘一个概貌来,至于你能不能“闻道而喜”,那就是三分靠机缘,七分靠悟性了。
一
我们知道,人这个生命体,复杂而深奥,藏着无法研读的秘密,而其中构成与世界关联最深刻最紧密的就是人的“欲望”。
人的上进、奋斗、拼搏,都是在欲望的驱动下产生,通过这个过程,人创造了个人成功、技术创新、社会发展、文明演变等等。
可以说,假使没有人的欲望,就没有这世界的一切。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就是强调个人主义发展能够带来整体利益的发展。简单说,就是个人追求欲望的成功,可以带来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比如,一个人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技术,虽然他本身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但却可以带来更高效率的生产力转变,从而促进社会跟着进步。
然而,欲望膨胀所带来的发展,却是与其所带来的危害一同并行。比如工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破坏的代价,导致人类需要面对更多的疾病、自然灾害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会在某个关键点,爆发一次无可抗拒的清算。这个清算,无情而冷酷,有时候功过抵消,有时候却全盘抹杀,让人徒劳一场,甚至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灾难。
二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追求个人欲望达到极限的例子,这个人就是号称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他既要征服天下、富有四海,又要秦氏帝国永垂不朽,还要长生不老。
可以说,秦始皇的一生,是飞扬跋扈、轰轰烈烈、自我膨胀的一生,但也是劳苦、惊恐、忧烦的一生;秦始皇是缔造神话的一生,也是干了许许多多蠢事让后代嘲笑的一生。
秦始皇的一生是壮丽、得意的一生,但归根结底却又是悲剧性的一生,他想要突破更多的欲望极限,却最后却早早的收场——他58岁就驾崩,帝国也仅存15年便灭亡,家族也惨遭灭门,六百里阿房宫化作一阵烟灰。
泰国有一个著名作家叫察.高吉迪,他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
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秦始皇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较为明确的人生准则:一个人一旦成为自身欲望的奴隶,其人生必然是一种悲剧。
三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其实,对于如何对待欲望,古代很多圣贤给出了他们的方案。
道家的思想体系,就基于“欲望是危害的”这个命题来开展,从而提出了“无为”、“顺其自然”、“为道日损”等理念。
这些理念告诉我们,人一味追求欲望的实现是错误的,准确的说这不是追求人生幸福的路径,反而应该追求“无为”,甚至是“为道日损”,即每天过减法,消除多余的欲望。这样的人生才能过得幸福,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庄子甚至用一个“坚持不用引水器浇菜”的故事来告诫人类,不要去追求技术,一旦追求技术,便就机心不断,机心不断,这便是人类悲剧的开端。因为,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和不安,甚至逐渐成了人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从而让人远离天地大道。
所以,庄子主张要抛弃机心,庄子并非不知道技术给人带来的好处,但那些好处与所带来的坏处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好处只是些蝇头小利,而坏处却是根本性的,它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心灵。
此外,佛家从本质上来讲,与道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佛家甚至更是将欲望看做是痛苦的根源,由此强调人需要放下欲望,才能“无欲则刚”,才能脱离世俗的烦恼。
四
然而,假如人类不思进取,始终停留在很低级的生活技术上,那么人类的幸福也不会那么具有可追求性,也不符合世界的发展规律。
比如具体到一个人来说,如果太过于追求欲望,这一生是难以有幸福可言的,但如果什么也不追求,那么这一生又似乎是荒废的,那么所谓人生价值便就无从谈起。
此外,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会更加的手足无措,比如未来气候变化、星系灾难等等,人类的应对能力就没有一点的回旋余地。
在这方面,儒家算是做得比较多的考虑,因此提出了一个学说,即中庸之道,其核心就是欲望不能没有,只是不能太过。比如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过量饮酒则就会损害身体,适可而止就是好的。
然而,中庸之道,却又不好掌握,到底这个中庸的界限在哪里,不好判断。此外,人性原本贪婪,得寸进尺是常例。再说喝酒,一旦喝尽兴了,没有几个人能控制得住。
在这里,我们再稍微带一下法家,法家所提出的法治理念,教人凡事按规则办事,但事实上,法家从来没有深入人心过,因为它始终是站在立国、固国、保国的基础上,往往这个法并不能遏制皇亲国戚,甚至是这些集团用来苛刻平明百姓的。再则,有法治地方,就会有人钻法治的漏洞。
五
那么,人的欲望到底是什么?人到底该如何驾驭欲望?
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你可以为所欲为,但你却不能得到你所追求的。就像秦始皇一样,追求那么多,到最后什么也没有。
此外,《圣经》也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用宗教思维来理解,那就是神给你自由意志的权利,但并不是让你能满足所有的欲望。或者说,神给你这个自由意志的权利,只是让你做为人之为人更为丰富,或者说拥有这个自由意志本身就是神赐给你的一种无上的享受。
所以,我认为,个人追求欲望,必先以天道为戒尺,才能保全所追求的不是乱求。欲望有道便是益,欲望无道便是害。
用墨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即上天让你追求的,你才能追求,否则就不要追求。
简单说,人在行使欲望的时候,有道则行,无道则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欲望过度,而害人害己。
六
然而,这有一个问题,天道奥妙无穷,非一般人所能探知,唯有经过专诚致志的修炼过,心灵明净的纯朴之人才能于细微中察觉天道,或者说天道才会对这样的人显现。
那么,不能体察天道该怎么办,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先说说儒家提出的仁,这个仁就是慈爱和公义,用在这里就是若这个欲望不带着慈爱便不要去追求。更具体一点,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取”,即不属于你的就不要看、不要取。
再从王阳明的心学来理解,就能更明白了。只要咬住一条:凡事致良知,知行合一,即追求某个欲望时,看下这个欲望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若是违背了,不去行就对了。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终其一生没有沦为欲望的奴隶。
所以,个人欲望只有循天道而行,才会带来大益,才会带来凡事周全,也才会带来人生美满。
古语讲:“心体之念,天体所现”,是指心体即为天体,对应着相应的天体宇宙、大道法则。所谓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善恶有报,即人只有遵循天道,才能和天地同为一体,才能够持久和永恒。
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讲究遵循天道的原因,因为人不遵循天道,有可能白费功夫,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创作者:余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