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轮椅上的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

生死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生物学家乃至哲学家的一大问题,史铁生给出的答案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好的:

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
史铁生与地坛

史铁生在延安插队的时候,脊髓受损但并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小疾衍成大患,于1972年瘫痪。

残疾后,他曾有过一段黑暗的时光:在《秋天的怀念》里,他“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虽然我无法对残疾人感同身受,但这种绝望感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想象一下吧——清晨的阳光照进窗户,外界的欢声笑语随之飘进来,可是已经和自己没关系了。美好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它会衬得一切“不好”超越他本来的黑暗消极,显然史铁生就落在了这样的窠臼里。母亲费尽心思想让他看看的菊花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成暴怒的导火索。

然而,这位伟大的作家终于走了出来——这是他的毅力使然,但是仍离不开机遇的调剂。

史铁生瘫痪后,脾气一度喜怒无常。人是一种“窝里横”的生物,我们不忍破坏在外面打造的“人模人样”的良好形象,往往只能将怒火转向最爱我们的亲人。那时的史铁生还太过年轻,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任性地摇着轮椅出门不知所踪的案例想必几百起不止,乖张古怪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他全然没有想过,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终于有一次,这尊“煞神”答应了母亲看菊花的恳求,但母亲却没熬过命运,在这之前病故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史铁生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什么:他伸出手去抓,但指缝里除了心酸的空气,没有任何痕迹。

我想,这就是他的转机之一吧。为了安抚母亲的魂灵,他写道:今天您最担心的儿子过得很快乐,终于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母亲,您可以安息了。现在您的儿子是世界上最开心快乐的人。这是多少母亲毕生的心愿啊!史铁生一定是恍然醒悟,即使不能为母亲所见,突如其来的成熟永远也不会晚。

母亲的死是他改变的一大驱力,促成他最终蜕变的又一因素则是写作。俗话说,读写不分家。史铁生还在友谊医院治疗时,受到了医护人员如同对待亲生子女一样的关怀(她们的子女与史铁生一般年纪,也在“插队”)。她们喜欢这个爱读书的孩子,曾几次救了史铁生的老太太也劝勉他多读书。也许因着这一段“前缘”,抑或是因为轮椅的束缚,史铁生最后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并且有了不小的造诣。他曾经“中了魔了,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爱是救困顿者于水火之中的上帝。当我们绝望的不想活了,通常是爱使我们跳脱出来。这里的爱极其广博,你肆意拿他去组词:爱,爱情、友爱、热爱、爱好……而史铁生显然是得到了爱好的眷顾,精神脱离了自怨自艾的枷锁,拥抱了生的希望。

当然,我这么说过于绝对了。是否能转变命运最终还得归结于人的意志和行动力。史铁生先生毕竟不是守株待兔等着写作的灵感撞进脑子里。被眷顾者自身一定本就是一个发光的希望体。不然可能就算马良的神笔递到手边,史铁生先生也不会再渴求一双完美的腿,反而为自己画出了一架更加先进的轮椅。

所以,苦难中的人啊,别再为自己的不幸流泪。至少你现在还可以干两件事呢:第一,想想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偷偷地满足一下。第二,钻进被窝睡个大头觉,太阳升起来又是新的一天。机遇总是会伴着太阳光来临。这绝不是说我提倡不劳而获——主观能动性才是人们改变命运最主要的因素。等待机遇降临的同时,我们总要做点什么为抓住它做准备,而最轻易的方式就是打着满满的精神头去迎接它了。一个“活劲儿”满满,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孩子,机遇看到了也会喜欢的。

爱笑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这句话虽然没有繁缛的科学论文来验证其真实性,不过在现代社会中,他早已与老祖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习语有着相当地位,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律了。

所以,笑迎生活怎么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铁生:轮椅上的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