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之是非对错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个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坏人A 诱骗B去C没有锁门的危险工地,结果失足摔落而死。在这件事情中是谁的错呢?

从法学家的角度看,如果证据确凿,那么A蓄意谋杀,罪不可赦;

但是这样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C的错

因为如果C把门锁好也许就能避免大量这样的事件,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要付出的宣传教育成本比C锁上门的成本高得多,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但是这样所有工地的拥有者就会更注意安全防范了。

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

商人的对错观:对上述情况不管谁错,B都死了,损失最大的是B。所以B临到最后一刻应该怪自己,为什么犯这么大的错误轻信A。

再举个例子:一个首富的儿子被绑架,最终首富以数亿元赎回儿子。首富和绑匪对话时非常冷静,首富说:“因为这次是我错了。” 从法律上来说,肯定是绑匪违法了法律,但是首富自己没有安全防范,导致儿子被绑架,如果花钱赎回了还好,如果撕票可就无法挽回。首富真的觉得是自己错了。

所以判断谁错,应该判断损失发生后谁的损失大。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就应该怪自己,也只有自己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学领域概念叫做:课题分离。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绑匪索要赎金是他的课题,因绑架遭受损失是首富的课题。


以上内容来自刘润著《底层逻辑》


有一个朋友装修房子被工头挪用装修款,他没有去起诉在一般人看来很不理解。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我去起诉他的时间不如去多赚点钱,我想他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的时间是最值钱的,为了已经发生的损失再去花时间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他去赚更多钱的时间。

所以在关系中也可以使用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叫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选择要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么我就要符合这个“幸福"的目的的方式来行事,无论他人如何回应我,或者如何对待我,最终主动权应该还是在我的手上,因为是我要幸福,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放弃,放手,选择一个人幸福地生活。我只能改变自己,但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如果我真的付出了真心和努力,那我并没有损失,我可能学会了更多沟通的方法,收获了一个人的自在。在关系中,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如果去责怪他人的话,不仅不会有任何成果,对已经发生的痛苦,会再增加一层,所以损失大了,就错了。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不让你的爱成为羁绊,或者说让孩子对你过度依赖。也是要看孩子的能力水平,让他们去做自己的课题。我们是引路人,灯塔,是驾驶教练,但是我们不能替孩子开车。我们做我们能做的,孩子要去自己完成一些磨砺。这样孩子才会成长成为独立的对自己负责的个体,我们也不会因为过度付出而过度期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去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对已经发生的,我们是去面对,去解决问题还是一味批评指责。我们要考虑这个对错的底层逻辑,到底谁损失最大。批评指责当时痛快了,但是亲子信任关系受损,可能得不偿失。错误已经发生,共同去面对考虑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才是减少损失并可能获得长期益处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底层逻辑之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