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因为不喜欢他而主动放弃,倒霉的人却是我

这个学期由于老教练退休了,女儿学校的篮球训练被暂时取消,直到两个星期前才又再次通知他们参加集训。接到通知单的时候,她热血沸腾。然而待两次集训结束后,她却发誓再也不参加篮球队了。经过耐心的沟通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新教练一来就给了他们下马威,高强度的训练和严肃的态度让女儿望而却步。

集训下来,女儿身心疲惫,于是她悄悄地跟我说,即使被校篮球队选上也会自动放弃不去。结果却是怕什么来什么,她真的收到了校篮球队的邀请信。一开始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投诉新教练不近人情的严厉教学。我除了同理她的感受之外,就引导她要把快乐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且要尽可能减轻外在压力,以及其他同学的负面观点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篮球的正常训练时间是每周二、周三和周五放学后。女儿第一天打篮球回来没啥异常表现,所以我也没有特别关注。等她第二天回来的时候,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听说被集体罚做了基本练习(具体原因不明)。

瞧她那副撒娇的模样,我就知道她故意夸大其词向我博同情了。于是我问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她忿忿地说再也不去打篮球了。我轻描淡写地说随便她如何选择,要么继续打篮球,要么去上学校里的其它兴趣课(正好周五有五子棋课)。

女儿想了想说,这周五她决定去上五子棋,正好可以放松放松,调节一下。我问她为什么不从这两个兴趣课中选出一个来专注地学习。她答,这样两个星期各上一次课,不但可以学习两门,而且还可以保持对它们的新鲜感。

女儿是个有个性的孩子,从小我就注重培养她做选择的能力,所以我相信她是经过思考才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当然我也希望她快乐成长,尤其是具备快乐的能力,让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带给别人快乐!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会以身作则,引导她在发生任何事情和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要去抱怨。因为每一次我们抱怨的时候,都是在重复肯定这个负面的信息,它们就会一直存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永远感觉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在长期抱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同样学会了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去积极地调整心态、不去寻求解决方案,而是一味地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一个不懂得主动承担、而只会被动推卸责任的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感恩、没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小学阶段的孩子喜欢或是不喜欢某一门课,在很大程度上,会跟任课老师的上课风格有关。如果课堂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对于自主选择的兴趣课而言,除了老师的因素之外,更多的还跟一起上课的同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正好有一个契机来跟女儿沟通关于“喜欢或是不喜欢,其实都源于你”的观点。

琪:今天篮球好好玩儿呀(前两个星期她还在叫苦喊累的)!

我:都玩儿了什么呀?

琪:杀人王游戏。

我:听起来很特别哦(忽略游戏名称带来的感官错觉)。

琪:太好玩了!

我:那你给我讲讲是怎样一个玩法呢。

琪:如果第一个人投篮没中,而第二个人投中了,那么第一个人就OUT的;如果第一个投中了,而第二个人没投中,那么第二个人就OUT了。如果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都没有投中,那么他们两个都暂时安全。

我:OUT的人做什么呢?

琪:他们只能等在旁边看其他人投篮了,要等一圈投完之后才可以重新开始了。

我:你有没有OUT呀?

琪:暂时没有,后来时间来不及玩了。

我:然后呢?

琪:然后教练让XXX带着我们分组玩儿,真是太开心了!

我:你说的就是那个你不喜欢的大姐姐吗?

琪:我现在又喜欢她了,而且很喜欢,非常喜欢!

我:哦,是什么事情让你改变了想法的呀?

琪:因为她可会玩儿了,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玩得我们都停不下来。

我:你看,一开始你不喜欢她,现在又很喜欢她,这前后不同的结果都是来自于你头脑里自己的想法,对吗?

琪:嗯。

我:一个人在有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感觉不太舒服,或是惹你生气,但是并不完全代表他不会给你带来开心和快乐!

琪:如果当时我因为讨厌她而放弃不去打篮球了,那我就没有机会玩儿到这么有趣的游戏了。

我:对啊!也许她当时的心情不好,所以才给了你不舒服的感觉。这次她的心情很棒,所以给了你愉快的感受。我们又不能控制别人的心情,只要别让自己的快乐心情受到外界的人和事的影响就OK了呀!

琪:以后我周五下午也想去打篮球了,那五子棋课的老师会不会说我呢?

妈:想好自己内心喜欢什么,你就知道如何做决定了。然后你去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他会理解的。

虽然我们比孩子的阅历丰富,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可以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而代替他来做任何决定。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从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始,然后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沟通,才能实现平等而有效的交流。

同一件事情如果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的结果,一种是我们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另一种是孩子习惯接受的表达方式。正因为我们和孩子有性格上的差异,我们想说的并不一定是他们想听的;我们希望他们听到的,也并不一定是他们真正从我们的话语中接受到的。

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从“我”的角度出发,却忽视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的时候,一句肯定和理解的话给孩子带来的继续前进的动力,要远远比一百句一千句“你要好好努力学习”来得更有效果。

养育孩子,到底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一件痛苦的事儿,还是痛并快乐着,其实根源于你的内心感受。让我们尝试着把“不得不”以及“必须要”怎样的口头禅,更新为“我愿意”或是“我真心想”做的时候,奇迹就发生了。

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只因为不喜欢他而主动放弃,倒霉的人却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