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谈仪式感

今天是中秋节,但是只有我一个人过,没有月饼,也没有赏月。

小时候对中秋没有太深的印象,长大了对于节日更加没有感觉。似乎所有的节日于我不过是不同长度的假期。这些年来,我从来不在乎什么节日,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亦或者生日,我都无所谓。

不只是我,我们家都没有仪式感。如果说节日唯一带给我们的,就是更多的时间和与更多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哪怕闲扯几句,也是开心至极的。

前两天一个哥哥让我搜《仪式感,给潦草的生活一个巴掌》,我只看了封皮,便果断选择不看。后来又简单看了看介绍,更加坚定。因为里面无非是一些鸡汤,而现在的我最不缺的就是鸡汤,尤其是这类“毒鸡汤”。

似乎很多人喜欢用一些可视的东西作为仪式感的代表,过年的鞭炮,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情人节的鲜花西餐。到了某个纪念日,一定要有礼物为伴。看似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过节的气氛,但是有了这些东西又能怎样呢?

上大学时我第一次听到“仪式感”这个词是在志坤老师的课上,但具体怎么说的我忘记了。我先粘我认同的《小王子》中对仪式感的定义:“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何谓仪式感,就是让你的此时此刻变的不同。而不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此刻值得被铭记。似乎很多人习惯用外在的形式或物质让某一刻成为记忆,企图通过一种有形的方式让自己回忆起当下那一刻的快乐。

一束鲜花,一顿西餐,一份礼物,形成某个记忆点。然后和特定的节日合在一起,形成两个记忆点。这样通过增加记忆点,让某一时刻可以被多个点唤起的方式,难道就可以被称为仪式感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仪式感未免太过“珍贵”。

放眼人生,每天不过是人生的几万分之一,但把眼光放在成长上,每一天却又弥足珍贵。如此,每一天的每一刻都不同,每一刻都值得被铭记,所以每一刻都该活得有仪式感。

如何活得有仪式感?

我以为它不该被外化的某个固有的形式。不是我在某个固定的节日吃了什么东西,也不是我今天穿了件漂亮衣服、化了美美的妆;更不是我为了仪式感而去象征性地买份珍贵的物件。(不是不该有,但这绝不是真正值得被铭记的点,它背后的情才是)

仪式感不是我为了仪式而刻意地去索取什么,而是从心底出发,真正的把每一刻都活成值得被铭记的模样。

我眼中的仪式感真的很简单,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次与家人的出行,甚至只是我今天带孩子去抓娃娃、踢足球,孩子开心而幸福的笑脸。

这些最普通的时刻,构成了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旧让我们铭记。而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仪式感。

因此我从来不为仪式而仪式,也不为节日而节日。节日唯一带给我的,就是和家人朋友共处的时间而留给我的珍贵回忆。

我始终相信,仪式感不是做给谁看的,更不是为了给自己仪式而仪式。真正地从心而发,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被铭记,这才是真正的仪式感。

以上,写于传统节日中秋。

(毫无仪式感的我写下这篇拥有仪式感的文章,让我记得,看过唐姐姐的《忆中秋》,我才真正思考并明确:什么才是我心中的仪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秋节谈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