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如不闻》&《老蚌生珠》成语典故由来!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后人称他为富文忠公。

  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哩!”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这叫做“诟如不闻”(诟,就是辱骂),被人辱骂了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古时候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宽洪大量的态度。其实,如果不论对于任何人的辱骂,也不论他骂些什么,一概不加区别,不予分析,不采取适当方式给以回答,而一概装作没有听见一样,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就拿富弼来说,宋仁宗时,东北的契丹兴兵南侵,要求割给领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谈判。这位以“宽洪大量”闻名的富弼,却坚决拒绝了契丹的无理要求,并且把或战或和的利害关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无奈,只得把兵撤了回去。

《老蚌生珠》

后汉时大将韦端,生有二个儿子:大的叫元将,次的叫仲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和孔融是世交。一次,孔融写给韦端一封信,写道:〔前天元将到来,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学问,透彻明快,才华丰富;他度量很宽大,意志又坚定;将来必然是一个有很大本领,能创立伟大事业的人才。昨天仲将又来,我看他在学问和做事方面,都很有条理;资质聪明,心思敏捷;性情敦厚老实,热诚恳切;将来一定是个能继承家业的好子弟。想不到这一对宝贵的珍珠,就在一只老蚌的身上产生出来!〕当时韦端的年纪实在不小了,所以孔融就借着老蚌来比拟他夫妻两人;又借两颗珍珠来比拟他那两个优秀的儿子。直到现在,恭颂人家晚年生子的时候,也常常引用这句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诟如不闻》&《老蚌生珠》成语典故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