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教研室《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所得——“单元学习背景下课堂教学改进”主题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单元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进是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问题解决的必然诉求,具有深远的探索性、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一、懵懂感知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幸运,入职就接触新教材,新教材培训中我懵懵懂懂了解到,新教材编排按“一个中心”“两条线索”“三位一体”逻辑,教学时要关注单元主题。我开始往这个方面努力。

2018年(入职第二年),东区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讲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集中学习了识字,谁来分享你新学会了哪些识字方法?

生: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识字和韵语识字。(师板书:每说一个贴一个准备好的教卡)

师:又有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今天我们将转入课文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是“心愿”。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到解放前,看看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的心愿是什么。一起来齐读课题。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是不是一名刚入职教师对单元意识的初步思考?

2018年,学校识字教学示范课,我讲的《小青蛙》导入:

师:这一单元都在学习识字的好方法,《春夏秋冬》是……

生:看图识字。

师:《姓氏歌》是……

生:韵语识字。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青蛙》,看看又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字族文识字)

这是不是对单元的粗浅认识?

2021年,学校赛课,我讲的《续写故事》,打破课本常规,带领学生回顾3篇课文,从3篇课文找续写故事的方法。

从《总也到不了的老屋》片段,学生总结出续写故事抓线索(反复),“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单元篇章页原句)。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学生读片段总结出续写故事的“猜想要有依据”(本单元“交流平台”原句)。从《小狗学叫》,学生总结出故事可能有不同的合理结局。

梳理完猜想、续写的方法后,再进行本单元习作《续写故事》,是不是单元思维?

但是,常规教学中更多的只是以单课为主,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对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多是平均用力;缺少从单元的角度考虑各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经历单一,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新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通过实践将知识、方法、技能内化为“习”的过程。

二、粗浅相识

后来有幸学习耿春龙老师的项目学习实践报告,深切体会到大刀阔斧地对单元进行二次开发对课堂多么提质增效。

我才明确知道“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或活动等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结构化组织的学习单位。单元向上承接课程目标,向下统领单元内的课时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资源等。

我才知道语文单元模块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特点,体现了时代要求。

我才知道单元教学设计要立足课程视角,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年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贯穿于备课、上课、活动、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结构化设计倡导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注意各章节或单元中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拨云见日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逐渐清晰,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单元学习活动就是在单元教学背景下,以“问题形成”与“问题解决”为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单元教学就是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课文的精读,带动单元中其他课文的略读、自读。精读侧重于“学”,略读侧重于“习”。教师要想完成完整化、系统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过程,应明确回答三个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已到达那里?基于对这些的思考,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评价、教学资源这六个要素。

要想深入落实单元学习,首先有统筹的单元规划。单元规划要在新课标的基础上,既整体思考整套教材在落实学段目标方面的全面性,考量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架构和联系,又要突出重点,精选一两项集中规划,以积极回应课程标准。单元规划时,目标不宜过多过泛,对学生要求适切。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时,要分析学情,明确学习内容的认知维度。对学生的分析从“已掌握”与“需提高”两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应聚焦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认知维度对应知道、理解、运用、综合四类。

单元教学打破课与课之间的壁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学期总课时数必须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分解到每单元的时思考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在联系,教学顺序是否需要做出调整,甚至改变精读、略读与自读的课文定位。明确单元学习重点时,仔细阅读单元导语,仔细分析课后练习题,能帮助我们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

大的单元目标,单元重难点确定完之后,进行单元活动设计。设计单元任务时,必须凸显语文学习的特征,以单元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为前提。教师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学情。知道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活动执行能力存在差异,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任务。活动目标的确立需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学习活动是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否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能解决真实的问题。活动过程中,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评价要贯穿在单元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激励,诊断和促进活动走向深入的作用,重在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对以上理论的习得,对我自己教学设计很有触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先研读课标,研读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地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单元做为基本的单位,统筹考虑,明确重点,精准定位每篇课文对实现核心素养的价值,每节课时列清问题,通过学生活动逐一攻克,落实单元总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上海教研室《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所得——“单元学习背景下课堂教学改进”主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