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日课 (271~280)卷四 礼乐篇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80课/总第98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曰:

“周、齐之际,王公大臣不暇及礼矣。

献公曰:天子失礼,则诸侯修于国;

诸侯失礼,则大夫修于家。

礼乐之作,献公之志也。”


译文:

文中子说:

“北周,北齐之时,王公大臣无暇顾及礼教。

祖父安康献公说,天子失去礼教,则诸侯修习礼教于封国;

诸侯失去了礼教,则大夫修习礼教于家邑。

振兴礼乐,是安康献公的心愿。”


感受:

《论语·季氏篇》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

“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

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出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

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

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

世道清明,政令就不会出自大夫。

世道清明,老百姓就不会议论政治。”


二一附曰:

天子失礼,诸侯修国;

诸侯失礼,大夫修家。

礼乐之作,君子之志。

 

失礼求诸野

如是之谓也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9课/总第98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或问君子。

子曰:“知微、知章、知柔、知刚。”

曰:“君子不器,何如?”

子曰:“此之谓不器。”


译文:

有人问君子。

文中子说:

“善见其微,见微知著,善察柔弱,知弱成刚。”


又问:“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文中子说:“以上这些就是不器。”


感受:

《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知微知彰者,

初见是几,是知其微;既见其几,逆知事之祸福,是知其彰著也。

知柔知刚者,

刚柔变化之道,知初始之柔,则逆知在后之刚。

凡物之体,从柔至刚,凡事之理,从微至彰,

知几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合于神道,故为万夫所瞻望。


体-相-用,

子曰君子不器,

言君子之德体见几而作,无所不施,无为无不为。

凡器物则各守一用。


二一附曰:

知微知章、知柔知刚。

君子不器,见几而应。

“知微、知章、知柔、知刚。”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8课/总第98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礼其皇极之门乎?

圣人所以向明而节天下也。

其得中道乎?故能辩上下,定民志。”


译文:

文中子说:

“礼是建立皇权的制度和规范的门径吧?

这是圣人遵守正道治理天下的原因。

它呈现中正大道,因此能区别尊卑,稳定民心。”


感受:

皇极,

皇权得以建立的制度和规范,

皇“大”,极“中”,即立事的“大中之道”。


向明而节天下,

取自《离卦》。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卦》上下俱离,两阴在内,既有重明之德,又附于正道,

即君臣上下皆明达事理,遵守正道,所以“化成天下”。


辩上下,定民志,

取自《履卦》。

《象》曰:上天下泽,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天尊在上,泽卑处下,君子法此《履卦》之象,以分辨上下尊卑,以定正民之志意,使尊卑有序也。


二一附曰:

皇极大中

圣人向明,以节天下。

得其中道,能辩上下,安定民志。


如是任重而道远

君子士人不可以不弘毅!!!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7课/总第98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仁义其教之本乎?先王以是继道德而兴礼乐者也。”


译文:

文中子说:

“仁义应该是教化的根本吧?古圣先王以此继承道德,振兴礼乐。”


感受:

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

《道德经》: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孟轲拜孔伋为师,曾经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

孔伋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

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只谈仁义就够了, 何必要说利益?

孔伋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不仁, 则下无法安分; 上不义, 则下也尔虞我诈, 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经》中说:‘利, 就是义的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心, 以弘扬道德。’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司马光说:

孔伋,孟子的话,都是一个道理。

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不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闭口不谈利,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二一附曰:

先王仁义,其教之本!

以继道德,以兴礼乐。

天地生生,损益补足。

仁以义利,以利生生!!!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6课/总第98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程元曰:“敢问‘风自火出,家人’,何也?”

子曰:“明内有齐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


译文:

程元说:“请问‘风自火出,家人’,是什么意思?”

文中子说:“对内治家严明,对外处事有方,因此家道端正,天下亦随之端正。”


感受:

家人卦(风火家人)


《象》曰: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卦象:

离(火)下巽(风)上,为风从火出之表象。

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就像家庭的影响和作用都产生于自己内部一样。

君子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彖》曰: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

《彖传》说:

家庭成员之间,女主人居正之位在内,男主人居正之位在外,这样男女主人在家庭内外各有其正当的地位,这是天地之间人们必须遵循的道理。

家庭中应该有严厉正道的长辈,这就是父母啊。

父亲有其责,孩子有其责,兄长有其责,兄弟有其责,男人有丈夫的职责,女人有妻子的妇道,各尽其职,各尽所能,那么家风自然就端正了。

家道端正,天下也就安定了。


二一附曰:

风自火出,明内齐外,

家道正,天下正。


会得天地人一如

处处智慧光明见前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5课/总第98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出自蒲关。

关吏陆逢止之曰:“未可以遁我生民也。”

子为之宿,翌日而行。

陆逢送子曰:“行矣,江湖鳣鲸,非沟渎所容也。”


译文:

文中子自长安出蒲州龙门关归晋,

关吏陆逢阻拦他说:“不可以舍弃黎民百姓。”

文中子为此留宿一晚,次日离开。

陆逢送别文中子说:“走吧,江湖中的鳣zhān鲸巨鳞,不是小小沟渠所能容纳。”


感受:

西汉贾谊《吊屈原文》

“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

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凤凰翔于千仞之上兮,览德惪而下之;

见细德之险(微)〔徵〕兮,摇增翮逝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

横江湖之鱣鱏兮,固将制於蚁蝼。”


圣人品德最可贵,远离浊世而节身自爱。

假使骐骥可以拴系驱使,那岂不是说它和狗羊一样?

在这样的乱世造此横祸,也有先生自身的原因。

先生可以游历各国选择明君,何必对故都恋恋不舍呢?

凤凰在高空飞翔,看到有圣德光辉的地方才下来。

一旦发现危险的征兆,就很快振翅逃去。

那些狭小污浊的小水沟,怎能容得下吞舟的大鱼呢?

就算是横绝江湖的大鱼,在小水沟里也会受制于蝼蚁。


二一附曰:

止之曰:“未可以遁我生民也。”

送子曰:“行矣,江湖鳣鲸,非沟渎所容也”


吾师文中子

与时偕行处

此心自安在

此身自安行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1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4课/总第98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越公初见子,遇内史薛公曰:

“公见王通乎?”

薛公曰:“乡人也。是其家传七世矣,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

越公曰:“天下岂有七世不逢乎?”

薛公曰:“君子道消,十世不逢有矣。”

越公曰:“奚若其祖?”

公曰:“王氏有祖父焉,有子孙焉。虽然,久于其道,钟美于是也,是人必能叙彝yí伦矣。”


译文:

越公初见文中子,遇到内史薛公(薛收之父薛道衡)说:

“您见过王通吗?”

薛公说:“是我同乡,家传儒业已七代,皆有经世济国之道,只是生不逢时。”

越公问:“天下哪有七代都生不逢时?”

薛公说:“君子之道衰微,十代生不逢时都有。”

越公问:“与孔子相比如何?”

薛公说:“王通上有祖,父,下有子,孙。尽管如此,他长久钻研宗师孔圣之道,汇集儒家学说之长,此人必能匡正伦常大道。”


感受:

30年为一世

自10世祖弗父何至孔子三百年不遇明时: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春秋时期宋国大夫,他是孔子的七世祖。

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

6世祖孔父嘉(子嘉) ,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后为太宰华督所害。

5世祖木金父(子木), 木金父为避祸而迁居鲁国。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二一附曰:

君子道消,十世不逢


庙堂失道

薪火传道继绝学

觉民行道

生生不息在红尘

努力奋发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0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3课/总第98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谓薛收、贾琼曰:

“《春秋》、《元经》,其衰世之意乎?义直而微,言曲而中。”

译文:


文中子对薛收、贾琼说:

“《春秋》《元经》是君子在世道衰微时表达的志意吧?

寓意正直而深奥,言辞委婉而中肯。”


感受:

《元经》仿《春秋》,以微婉曲折之笔法见振衰救弊之旨。


二一附曰:

《春秋》、《元经》,

言衰世意

义直而微,言曲而中。


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地留正史

良工心独苦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0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2课/总第98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越公问政。子曰:“恭以俭。”

邳pī公问政。子曰:“清以平。”

安平公问政。子曰:“无斗人以名。”


译文:

越公杨素问为政之道,

文中子说:“恭敬节俭。”

邳公苏威问为政之道,

文中子说:“清正公平。”

安平公李德林问为政之道,

文中子说:“不要与人争名。”


感受:

隋文帝在岐州之北建仁寿宫,令杨素监造。

杨素为巩固其政治利益,讨好隋文帝,将宫殿建得奢华绮丽,工期又紧张,导致“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残暴程度令人发指。

待隋文帝至仁寿宫,见宫殿如此奢华,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即于北门拜见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宫、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

次日,隋文帝果召杨素问之,独孤皇后则在傍为杨素辨解:“杨公知道我们夫妇年老,没有地方娱乐,盛饰此宫,难道不是忠孝吗?”

结果杨素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从此,杨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而杨素更加则恃财凌物。


苏威坎坷晚年

大业十四年(617年)宇文化及叛逆弑君后,任命苏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化及失败,苏威归附了李密。

不久李密也失败,苏威又回到了东都。

越王杨侗任用他为上柱国、邳公。

王世充僭越称帝,任命他为太师。

苏威认为自己是隋朝老臣,遭遇战乱,所进过之地,都是随机而处,以希望获得收容豁免。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在东都皇宫阊阖门内理政。

苏威请求拜见,秦王派人责备他说:

“你是隋朝宰辅,国家政治昏聩你不能匡救,遂使生灵涂炭,国君被弑杀,国家灭亡。

你见到李密、王充,都要拜伏舞蹈行君臣大礼。

如今你既然老病,那就不劳烦相见了。”

武德六年(623年),苏威在家去世,享年82岁。


李德林(532-592),字公辅,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

祖父李寿,官湖州户曹从事。父亲李敬族,官拜镇远将军。

李德林年幼聪敏,十五岁能诵五经。

长大后,对家人孝顺,善写文章,辞核而理畅。

入隋后,官至内史令,封安平公,奉诏续修《齐史》,开皇十二年(592年),全书未成而卒,享年六十一。

其子李百药续成《北齐书》。

和其他开国元勋一样,李德林也是前代的牛人,不过他手上没兵,是个文士力不扛鼎。

他少年成名,谈吐自如,玉树临风,北齐时代就是温润如玉的君子代表。

但成年后,特别是官位越来越高时,他却依仗自己的才智,目中无人。

他这种争强好胜,嘴上逞强的功夫,伤了许多人,最后被人所谮。

导致在文帝看来,李德林一无是处!

身为内史,编造谎言骗宅子,讨好前朝作孽,不敬其他重臣,将君上看作是王莽……

贬为湖州刺史,再贬为怀州刺史,心力交瘁去世。


二一附曰:

越公恭俭。

邳pī公清平。

安平公,无斗人以名。

文中子先师,

淳淳善引人如是!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9月0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71课/总第97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

昏礼废,天下无家道矣;

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

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

呜呼!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文中子说:

“冠礼废弛,天下就没有成人之道了;

婚礼废弛,天下就没有成家之道了;

丧礼废弛,天下人就遗弃自己的父母了;

祭礼废弛,天下人就忘记自己的祖先了。

唉!我也无可奈何。”


感受:

《礼记》

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

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孔子说:“礼就是道理;所谓乐,就是言行上有节制。

不讲道理的事君子不做,没有节制的事君子也不做。

如果不能赋《诗》言志,在礼节上就会出现差错;

能行礼而不能用乐来配合,礼就显得单调呆板;

如果品德浅薄,即使行礼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孔子又说:“各种制度由礼来规定,各种文饰行为由礼来规定,但要实行,却是非人不可!”


二一附曰:

礼者理也;乐者节也。

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在人!!!

冠礼废弛,天无成人;

昏礼废弛,天无家道;

丧礼废弛,天遗其亲;

祭礼废弛,天下忘祖。

呜呼!

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

生生大德!

末如之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说》日课 (271~280)卷四 礼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