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伴耶丨干货横行的今天,我想聊聊“湿货”

阅读日更丨治好病的不光靠药,还有定。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是金庸老先生讲的九阳神功的口诀。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讲的也是这个,什么“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佛家里的“定”也讲的是这个。还有儒家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是讲的这个。

所以太快的社会让我们接触了太多的信息,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发了太多不应该发的脾气,也得了太多没必要得的病。我们就需要神气内敛,让自己安定下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道“使志安宁,与鸡俱兴”,繁体的“寧”就有意思了。

著名中医徐文兵老师的解读是:寧的意思啊,你看它上面是个宀头啊,底下一个心,底下还有个什么?器皿的皿,代表饭碗,底下还有个丁,人丁兴旺,这一个寧字是代表我们中国的一个大团圆的思想。你在家里有个房子,宀头,然后呢你的心神收回来,然后,你有饭吃,你有孩子啊,孩子在家里,自个儿也有饭吃,这种回归的状态叫寧。所以鸡犬不宁是什么意思?鸡不回窝、狗不回窝叫鸡犬不宁。所以你看地震前的预告都是鸡不进窝往树上蹦,狗也不回窝在那儿叫,它出于天赋动物的本能,它预测有灾难来,所以它不回窝,这叫鸡犬不宁。

让自己回归安定、安宁、宁静的状态,再去调节和调理的身体,才能更容易痊愈,甚至不治而愈。

治病也是有法门的,上面所说的是第一个法门,减少阻力法。第二法门是减少垃圾的摄入。除了不要继续胡吃海塞外,还要减少垃圾信息垃圾情绪的摄入。有些人住院了,还抱着手机看,边看边说谁谁谁真不是东西,干出这么糟糕的事儿,哪哪怎么那么不太平,这样的能早出院么?既然来了,就服从安排,放慢节奏,配合治疗就好。


写作日更丨我认识的新媒体写作

杨永信这个名字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他那一套网瘾治疗的方法。我一度以为他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据说现在还在帮助一些冥顽不化的家长治疗他们“深度”网瘾的孩子。按说,按照当时的标准,现在所有的人都有网瘾——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且连续3个月以上。当时手机还没有那么智能,很多孩子被扣上网瘾的帽子,是因为玩电脑多。但是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每天看六小时还算多么?刷个抖音、快手就2个小时过去了,还不算翻微信朋友圈和头条的。照这么说,孩子家长应该先把自己送进去接受电击治疗才对。

然而,以前说有网瘾的孩子是天天玩游戏,不读书不学习,所以看不到希望,现在达到网瘾标准的人,真的还是毫无用处吗?

我们可能看到过醉水的鱼?没有。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媒介,而人们每一天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上的各种内容。自媒体,就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联通读者与世界的桥梁;自媒体,连接了价值观与价值观,认同的圈粉,不喜欢的路转黑;自媒体缩小了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奇闻妙事;自媒体还展示了未来,你可以了解行业前沿的动向是怎样的,看到自己的行业大咖能做到什么水平,甚至结识他们——一切取决于你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选择天天王者、吃鸡、刷抖音?还是听书、学习、考雅思?

然而不论如何,依然有这么多人等待着去了解新知,碰撞价值观,获取信息,而随着近几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有更多的人需要工作以外的消遣或提升,这就是自媒体工作者能够享有的红利。

因此,现在进入自媒体不晚,自媒体行业也已经日趋成熟。而只有那些沉淀下来愿意碰撞价值观,传播良性信息,能够帮忙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的自媒体,才具有成为联通多方,屹立不倒的港珠澳大桥的潜质。


自由日更丨干货横行的今天,我想聊聊湿货

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进度太快了,大家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东西,用最高效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到哪儿都是,来点儿文字干货吧,音频直接干货,我们课程里全是干货呀!但实际上这个跟干货相对的“湿货”可能在现在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值钱了。

干货是什么呢?以前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为什么呢?那个时候人们渴望脚踏实地的生活。而这个生活是建立在有一技傍身的基础上的。对于挥舞着笔杆子摇旗呐喊的政治人物的厌恶和这些人物或丑陋或无耻或昙花一现的表现,大家是嗤之以鼻的。所以那个时候很多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哎,你们文科生文邹邹的,酸不溜秋的,懂什么呀啊?

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做人工智能的工科生发现,自己不得不让自己的产品变成一个文绉绉的文科生。以前,我们设计的人工智能是让他去开灯,开电视,开空调,十分钟以后把音箱打开——只要执行命令就行了。然而实际上一个真正的管家、秘书应该是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什么时候装傻,拿捏好一个尺度,而这个尺度不是简单用可以衡量的。

你看和珅,为什么招皇上喜欢?皇上放个屁他都脸红。所以人工智能真正的能够成为我们人类生活中的帮手,那就要学会装傻。这个装傻就目前的水平来讲,可能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毕竟很多人类都还没有学会,依然特别耿直。


那湿货是什么呢?比如现在电影行业越来越火了。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觉得这电影不错,有哪哪几个片段,加起来大约20分钟的高潮,我们会只去看20分钟吗?不会。因为高潮需要起承转合,一点儿点儿铺垫。

有大量的恐怖片,被人们嗤之以鼻,为什么?因为很多恐怖片通过感官刺激来完成自己的“恐怖”。嗷儿一声儿一个人,duang一声什么东西掉下来了。但是大家慢慢对这种直白的刺激没有感觉了。

你会发现很多高分的恐怖片都是一点儿一点儿铺垫。比如温子仁的《招魂2》里面,女主角看镜子里,背后有个黑影,回头看,没有。再看镜子里,黑影向自己靠近了一步,再回头还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再次想看镜子确认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黑影站到镜子前面,就在自己的眼前——惊吓场景完成。这种感官冲击可不是突然冒出来个鬼吓一我们能带来的效果。所以这就是湿货,有足够多的湿货才能把干货抬起来。而即使一部电影的经典片段有30分钟,我们依然要用90分钟去感受。

还有一个场景,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苦口婆心的,掰开揉碎了说。如果你的直属上司直接告诉你:不能这么做!这确实是干货,但是不说清楚缘由,直接扔给你一个结论,即使按照他说的做了,可能往往也不会去相信。


所以不要盲目膜拜干货,毕竟人体有70%的水分,空气的含水量也有0.03%,世界是湿的,湿货也是社会的主流。


三个主题日更完成,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更伴耶丨干货横行的今天,我想聊聊“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