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汤圆

欢欢喜喜过大年,欢天喜地闹元宵。年关刚过,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热热闹闹地来了。

农历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元夜或灯节。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昭王。有一次,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上有漂浮之物,于是命令人将其打捞上来。此物是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很是不解。为此,将打捞上来的东西拿去请教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就是说,楚昭王碰到的这个浮萍是国家复兴的大吉之兆。楚昭王闻之甚是高兴,恰巧这天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此日,他就下命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红色的馅,煮而食之。从此,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便形成了一种传统。

到了宋代,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了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糖,可荤可素,外面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制成后将糯米球放在锅里煮沸,锅里元子又浮又沉,就叫“浮元子”、“浮元”,又称“元宵”,后又把浮元改为“汤圆”(也称汤团),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汤圆由此得名。煮熟后,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寓意事事如意,团团圆圆;甜馅“甜”,意味着甜心、心甜,寓意甘甜如饴,甜甜蜜蜜。由此,汤圆成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备美食。

除了元宵节之外,冬至也有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又被称为冬至团或冬至圆。冬至团可用来祭祖,还可用于亲朋互赠,也是一项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更具有特殊意义:吃汤圆叫“得元宝”。一个个汤圆就像围在桌子旁的家人,它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阖家幸福。

汤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演变出了不少驰名中外、具有各地特色的美味,总让人垂涎。但万千风味,只有家里的味道最使人魂牵梦绕、挂肚牵肠。

家乡的汤圆从原料处理的角度上来讲,糯谷从田间收割回来,要放在禾场上露晒二天二夜,其目的是:1.脱米时米质饱满均匀、有光泽;2.蒸煮时有韧性和粘性;3.吃起来糯性强。把握了糯谷这个关口,糯米做成的汤圆那就好上加好。糯米又称江米,除了做汤圆外,还是制造很多黏性小吃如粽子、年糕、醪糟(甜米酒)、黄酒等的主要原料。

做汤圆步骤:

首先,将糯米放在盆子里泡二天,捞起用清水冲干净,再用石磨磨成糯米浆。石磨架子底下放上个大盆子,盒子里放满草木灰,(草木灰有碱性可助消化),然后在草木灰上放一大块白布,推磨时糯米浆滴在白布上,白布下面的草木灰就可以把水分吸收起来、沥干。待糯米浆滤干后就成了固体态的块状,用干净的手从白布上搬起来,装在另一个盒子里;糯米浆色泽雪白,晶莹光亮。

其二,无馅汤圆(也称实心汤圆)的做法: 用左手与右手在盒子里揪上三五个小小糯米浆团,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抟转,抟到像个圆形状态,在用两手掌上下合着,随着上下手掌顺时旋揉,加之,糯米本身黏性就强,两手掌心均匀搓来搓去,搓紧搓实,功夫到时,那雪白的、圆滚滚的汤圆胚也就做好了,并晾在干净的筛子里,待下锅煮沸。

其三,含馅的汤圆做法:那个年代红糖馅居多。先揪一小团糯米浆挤压成圆片形状,用调羹挖点红糖放在圆片表面;然后用双手转边、收口、捏成团状,再用双手上下合着在掌心搓成圆形,用力过大很容易把馅搓出来,但用力太小又搓不圆。搓汤圆确实要有好手艺才行,搓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巧手一次能搓好几个,初学者搓一个完美的都难。搓好后也晾在干净的筛子上,放置几小时,让红糖“饧”透,待下锅煮沸。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浆制成的汤圆,含有足够的水分,粘性强、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吃。那个年代没有冰箱,汤圆速冻工艺无从谈起。

汤圆胚做好后,煮汤圆也是很有技巧的。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煮出一锅漂亮的、不破皮、不露馅的汤圆;否则,口感不好,可能还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着实尴尬。

煮好汤圆,方法有三:

首先,煮汤圆冷水下锅或者开水下锅这两种办法都不妥。因为冷水下锅的话容易粘锅,煮时间长了很容易破皮;开水下锅的话,温差太大,汤圆就会开裂。最可行的方法:锅里多倒入清水,并在水中加一点点食盐(可以防止粘锅,还会把把甜味释放得更加深邃),水加少了汤圆容易粘连起来。实践证明,温水下汤圆最适宜,即看到锅边冒泡就可以下锅。温水下锅煮出来的汤圆外形完整,圆润美观,看上去赏心悦目,吃起来外皮软糯,馅料香甜、入口入心。

其次,汤圆下锅后,盖上锅盖,用大火煮上一阵子,烧开之后,用勺子沿着锅底慢慢推动汤圆,防止粘锅破皮,然后点一次清水,再盖上锅盖,转中火烧开,揭锅盖,再点一次清水,继续中火烧开,这样点了两次,滚了三个开,汤圆全部飘浮起来就煮熟了。不难发现,煮汤圆的步骤其实和煮饺子基本上是相同的。

最后,汤圆煮好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捞汤圆的工具一定不要用漏勺。漏勺容易破裂,用勺子来舀,而且舀汤圆的时候稍微带一点汤水,这样才会圆润,不粘连。

说白了,煮汤圆技巧有3点:1.温水下锅加少许食盐,热水容易开裂,冷水容易粘锅;2.掌握“温水下,文火煮”的原则,点两次水,滚三个开;3.捞汤圆的工具要用对,要用勺子,不要用漏勺。

煮好的汤圆端上餐桌吃时,若是无馅汤圆(实心汤圆),汤里可以自己加糖(糖有补身祛寒的功效);若是甜馅的汤圆,本身已有甜味,汤里则不需再加糖了,减少糖含量更健康;若是咸汤圆,则可以放一点炒熟的蔬菜,增加纤维素。汤圆最好是趁热吃,冷后吃糯性食品有点难以消化。汤圆柔软圆滑,切记缓慢入口,细细地吞嚼,避免烫伤及哽住喉咙或气管。家乡吃汤圆还有一个潜规则,每个人吃到肚子里的汤圆个数一定是双数,寓意吉利、圆满。

家乡的汤圆有几种吃法:一种是煎汤圆。把搓好的实心汤圆,放在锅里用油煎,用锅铲把汤圆略略用劲靠锅拍扁,煎好以后,用稀释好的糖水,在汤圆两面洒上一层糖水。煎汤圆色泽金黄,油光发亮,吃起来糍糯爽口,油而不腻,香甜味美,惹人垂涎。

另一种是米酒煮汤圆。米酒俗称醪糟,即用糯米蒸熟后,加入一种甜酒曲子发酵而成的,酒精度数不高,味道香甜可口。锅中倒入清水,烧成温水放汤圆,等汤圆煮熟后,再放上米酒。吃起来,美味香甜让人馋涎欲滴。米酒汤圆有活血通络,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养颜美容的效果。若是来了贵客,米酒煮汤圆里还会再多加几个水煮荷包蛋,这样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又显示了客人的尊贵。

家乡的汤圆,具有香:香醇滑润;甜:甜香四溢;鲜:鲜爽可口,滑:滑爽细腻;糯:糯而不黏等特点。家乡的汤圆把糯米经水浸泡后,用石磨磨出糯米浆,手工搓制而成。汤圆小巧玲珑,一个个汤圆,犹如龙眼,又如珍珠;色泽白如羊脂,晶莹锃亮,磕碰不裂,浑然一体。它不仅外表吸引人,还伴着一股浓浓的清香味,香甜的味道在口中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令人称绝!简直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美味!

家乡的美食,圆圆的汤圆,甜甜的笑脸,带来的不止是满满的乡愁,还有想家的味道,家里饭桌的那盏灯永远为我们所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的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