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除夕,大过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没有了赵大叔的春晚,捧着手机体验着年味越来越淡的除夕夜!

  遥想儿时,从冬至前后就开始为过年作准备了。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基本上喂上两头猪,一般下半年卖掉一头贴补日常开支,另一头喂到冬至前后宰了过年。尤其冬至当天,每个屠户一天下来至少收获十多副猪小肠、几百块工钱。而且,一般宰猪的人家都会叫上周围邻居喝“猪血酒”,把最新鲜猪血和最好的一些猪肉炖上大大的一锅,虽是数九寒冬却是异常火热!

  那时候“小大寒”是真的寒冷,大部分时候都会下雪,所以人们一般都会在下雪前储备大量过年的吃食。

最普遍的就是晒“萝卜爪爪”,一般都是在门口的树上拉上几根铁丝,挂满切成“爪爪”的萝卜;  还有很多人家都会做的就是“红薯片”,把红薯掺上少量糯米在锅里煮成糊状,搅拌细腻均匀后用菜刀刮在事先准备好的布上面,然后晾晒干后在布的另一面抹上一点水,把形成一整块的红薯浆轻松撕下来用剪刀剪成小块,手巧的有点讲究的一般刮得很薄,剪出的小块也很规则,更有些讲究的,把红薯浆刮在盘子的底面,做成又薄又圆的“红薯粑粑”;最手巧又勤快的隔壁王大妈每年除了晒萝卜做薯粑粑,还会晒很多“阴米饭”,还会用她自制的工具做很多“馓饼”;“萝卜老坛腌菜”是爷爷的拿手技术,他每年都会在门口田里腌上很大很大一坛,等到腌制好后用个“斗盆”晒干,一般闻到那个香味,真的会忍不住流口水;……太多太多,举不胜举,都为了过年有很多的吃食和搭茶,毕竟忙碌了一年,休息、吃喝玩就在春节那几天!

  除了准备各种吃食,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大量柴火,坐等下雪天和春节的到来!除夕当天,一般都是一大家人围着“火笼”烤火、一起总结过去的一年,规划新的一年、一大家子看“邵峰牌”黑白电视直播的央视春晚,哪像现在玩的玩手机、打得打牌,守岁到凌晨都是各忙各的!

  那时候年初一大清早,一般都要给家中长辈(爷爷奶奶)敬茶,现在都是长辈把吃的做好,然后千呼万唤才让少爷、“小祖宗”不情愿的起床随意吃两口。

  那时候年初二就开始拜年,一般从外婆家开始。因为交通并不发达,条件好的一家三口骑个单车,但大部分都是靠步行,基本上早上出门,走到亲戚家差不多到中午,进门吃个茶,刚好午饭时间,午饭后再回自己家的话,肯定天黑,所以那时候拜年一般都是会过夜的,也会玩两毛钱一屯的跑胡子开心一下(那时候还不知道麻将是什么东东),虽然打得大,但很多时候还打通宵,毕竟那时候房子小、床铺少,睡的地方安排不过来!虽然拜个年吃住一天半,但礼品并没有很贵重,一包红糖、一包蛋糕,有讲体面的会多一包“雪枣”,亲戚家有小孩的还会买一包“金龟子”奶糖,也有人买点散装糖果的!虽然几包红糖蛋糕这家、那家轮流转着,甚至转到辈儿最小的手里的时候,红糖散了、蛋糕也过期了,但那种感觉都还是好过现在,一天跑完所有亲戚还能赶上自己家的晚饭的感觉!

  那时候正月尾都还在接各路亲戚长辈吃饭,过年的氛围依旧很浓,现在一般都是正月初就各奔西东、远走他乡!很多亲人之间可能连面都没见一下!

  所以,讲真!那时候叫过年,现在只能叫放假。

  挺怀念,渐行渐远的过年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