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垮掉的一代”时,内心联想到都第一个词就是嫌弃。当然,这是人之常情。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垮掉的一代不知道怎么回事地,就自然而然和“反叛”“愤怒”“凌乱”,甚至“毒品”等词语建立起了一种莫名的联系。这种联系虽然有些偏颇,但基本正确。在二战结束后,大量美国青年由于战争而产生迷茫,厌恶学业和工作,反抗和蔑视法纪,进而寻求自由,并逐渐沉沦(大麻也是其中都一种手段)。欧内斯特 海明威称其为“迷惘的一代”,而杰克 凯鲁亚克则更为直接,直呼“垮掉的一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即“颓废客”。当时美国关于垮掉的一代,最有名的作品便是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罗伯特 波西阁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然,作品也并不局限在小说商,音乐界同样也有。eagles(老鹰乐队)有两首歌,在我个人看来,描写的就是垮掉的一代。一首是《詹姆斯迪恩》,另一首则是《加州旅馆》。保罗西蒙也有一首歌,《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曲。虽然前两者听起来似乎很活泼,但听多了就会发现,这三首歌都有一种藏不住的压抑。而这种压抑,导致了年轻人的迷惘,和对规则的反抗。

詹姆斯迪恩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顾历史,美国垮掉的一代,似乎仍然是中国古人玩剩下的东西。早在魏晋年间,当时的士人就追求超然脱俗。既有雪夜访戴,亦有穷途恸哭,甚至连毒品都有类似的。当时魏晋士人吸食“五石散”,虽然吃完会觉得“体力转强”,但之后便是中毒丧命。阮籍嵇康蔑视法纪,前者更是直接说出“礼法岂为吾辈而设”这种豪言壮语;驸马何晏带头吸食五石散,公然沉沦其中。而在文学界,也有这种迷茫厌恶之风,向往和追求自由与虚妄,逼得书法家王羲之不得不写文声讨,在《兰亭集序》中高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严厉批判这种向往虚无的思想,并且严肃地指出:人还是要乐观一点。八十岁再死和刚出生就死,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魏晋和美国战后的时间点都很微妙,两者都是刚刚经历完战乱,对未来充满恐惧和迷茫。2021年的今天,中国似乎也有“垮掉的一代”这种趋势。但不同的是,这次没有明显的战争,只有暗战和冷战,并且还未结束。有人觉得当前就是盛世,但他们似乎忘了盛世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国家周边,无敌国,无强国。而2021年,中国的周边,强国有,敌国也有,强敌国同样也还在。外有战争阴云,内有996内卷加班剥削压榨,90们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迷惘的一代也好,垮掉的一代也罢,归根结底都不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无孔不入的压抑迫使年轻人要么妥协,要么迷惘并垮掉。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结尾有句经典对话。

“丐帮弟子几千万,一天不解散,叫朕怎么安心”

“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呢”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你可能感兴趣的:(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