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探索自我
【焦虑】: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现在就想得到;谴责和抱怨。
【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原则】我们绝对不能无视平衡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满足今天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的持久成功。……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分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金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三大类。……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
这只能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办法。
流行文化提倡的生存之道是【犬儒主义】——“不要对生活期望过高,这样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人或事失望。”相反,历史上那些鼓励人们怀抱希望、励志成长的原则却提倡“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尽管我们付出良多,尽量有效地利用时间,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并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效率,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我们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而把健康、家庭、品德以及许多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工作之后,舍本逐末。
生命是场游戏,是次比赛,是种【竞争】,所以,你必须要赢。(错误的理念)……在知识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卓越的成就,通常是留给那些深谙什么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人的。
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
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当然,也有品德有余却沟通技巧不足的人,但即便人际关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也是瑕不掩瑜。……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号称能够让人们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的圆满人生。 这种华而不实、“暴发户” 式的论调,无异于鼓励不劳而获,即便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能力】)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假设你想去芝加哥中心区的某个地方,地图本应该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印刷问题,你得到了一张标注为芝加哥,实际上却是底特律的地图。你能想象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吗?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是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地思考,但你仍然到不了正确的地点。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抱着积极的态度,不管到了哪里你都高兴。但关键是,你还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这个实验还让我们体会到思维定式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这并不是说没有事实存在。……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地图或者假定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的影响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思维模式和性格息息相关。从人类这个角度而言,你的观念会从为人中体现出来。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和性格紧密相关。如果不把性格和视角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是难有成效的。……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定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是地域本身。
【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0.5),不以妥协为目标(1+1=1.5),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Self-paradigm)。……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Social 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Eg:“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制于别人对待我的方式。”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除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Conscience)”,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责任感(Responsible),从构词法来说是能够回应(Response-able)的意思,即【选择回应的能力】。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Eg: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Experiential Value),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Creative Value),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Attitudinal Value),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这三种价值观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观。
【采取主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如果你一直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
【聆听自己的语言】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关注圈与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积极主动的人虽然更看重自己的影响力,但他们的关注圈往往不小于影响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左右。
【扩大影响圈】在面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如果”和“我可以”】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对力所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改变的则全力以赴。
【原则的制约】原则制约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产生积极效果,逆之则导致消极后果。所以说我们在享有选择的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头脑中要时刻牢记:每天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务之急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分为主动创造和被动设计。……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个人使命宣言】你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Eg:“标记疗法”(Logotherapy),基本原理就是:许多心智或情感疾病都是由于失落感或空虚感作祟,而标记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义与使命感,以祛除这些感觉。
【核心区】
“安全感”(Security)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人生方向”(Guidance)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智慧”(Wisdom)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力量”(Power)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一个人的安全感一定介于极度不安全和极度安全之间,前者说明你的生活总是被变化莫测的外力所干扰和左右,后者说明你对于自己的真正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人生方向也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以“社会之镜”及其他不确定的变化性因素为基础,一个是以坚实的内在方向为基础;智慧则一端是完全扭曲事实的错误地图,一端是所有事物和原则都适度关联的正确地图;就力量来说,最低层次是成为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事事由人,最高层次就是完全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不受外人和外界的干扰。
【各种生活中心】以配偶为中心(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以家庭为中心(家的确带来爱与被爱、同甘共苦以及归属的感觉,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名利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以宗教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以原则为中心。
我们的局限性是可以逐步改善的。理解成长的原则可以让我们在寻找正确原则的时候充满自信,相信学得越多,就越能以正确的视角更清楚地观察世界。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正确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能够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
【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追根究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你真正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并且认可自己的身份,才会动手撰写这个程序。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能说出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能够写出使命宣言,甚至人生宪法。
【善用整个大脑】
1、拓宽思路(eg:我曾在大学课堂上做过类似实验,我对学生说:“假设你只剩下一学期的生命了,那么该如何把握这最后的学习机会呢?请想象自己将怎样度过这个学期。”)
2、心灵演练(eg:我每天都可以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想象孩子们可能做出的各种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反应。我尽量设想每一个细节,想象的细节越生动,脑海中的影像越清晰,就越能深刻体会到那种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施行自我领导不是只要撰写一个使命宣言就成了,它是一个确立愿景和价值观,并让自己的生活遵从这些重要原则的过程。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进行心灵演练(Visualization),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Affirmation)。这会让你的生活更符合使命宣言,也是“以终为始”的另一种应用。 确认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就是开发右脑的两个途径。
【确定角色和目标】
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家庭的使命宣言】除了个人以外,家庭也可凭借共同的目标来促进和谐。
【组织的使命宣言】同样是使命宣言,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的和由少数决策高层包办的真是有天壤之别。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平常做出每一个决定的时候合理地运用独立意志。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四类事务】
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高效能认识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勇于说“不”】时刻牢记你要拒绝,有时可能是拒绝生活中紧急的事情,甚至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即使它们还不错,却会阻碍你把其他事情做到最好。我们一天中可能会同意或拒绝很多次。因此以原则为中心和关注个人使命宣言,我们就有足够的智慧做出判断。
【原则】和谐一致,平衡功能,围绕中心,以人为本(不是以事为本,应当重视自我投资)
【计划】
1、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周期制订计划。
2、灵活变通
3、便于携带
4、自我管理
【制定计划的步骤】
1、确认角色确认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
2、选择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3、安排进度:以周为单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表不仅能让你做到“要事第一”,还能让你有充分的自由和灵活性以应付突发事件,让你在必要的时候更改约会时间,让你从事一些联络感情和与他人交往的活动,让你享受到发自内心的乐趣。
4、每日调整 你也可以运用第三代时间管理方法中的A、 B、 C或者1、 2、 3来为每天的事务排序。在周计划的框架下,这种按重要性优先排序的方法可以让每天的事务安排有所侧重。
【授权——高效能的秘诀】
1、指令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可是这样做事情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如果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一个人来做的话,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2、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1)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
(2)指导方针 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不要告诉做什么。
(3)可用资源
(4)责任归属
(5)明确奖惩
【周计划】每周应投资二三十分钟做一个周计划。做计划时,可遵循下述步骤:1. 写下你的关键角色。2. 选择一个或两个优先事务,本周予以重点关注。3. 以一周为背景,为自己的任务和约会安排进度计划。 4. 利用A、 B、 C、 1、 2、 3给优先事务排顺序,逐日做一些调整。
【跨入第二类事务】借助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来应对
互赖关系
【情感账户】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
【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1、理解他人 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这个原则,他真的听进去了。
2、注意小节
3、信守承诺
4、明确期望 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事实会向你证明,这样做会省去你将来更多的麻烦和周折。
5、正直诚信 好方法就是避免背后攻击他人。如果能对不在场的人保持尊重,在场的人也会尊重你。当你维护不在场的人的时候,在场的人也会对你报以信任。Eg:如果你刚想批评上司,我就表示同意,同时建议我们直接去找他,一起商量怎么改善,你就会明白,如果有人在我面前批评你,我也会这样处理。
6、勇于致歉
7、无条件的爱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一对一的关系是人生最基本的要素,有赖高尚的人格来维系,只有管理众人的技巧是不够的。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如果认识到产出/产能平衡是效能的要素,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看作是提高产能的机会。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六种模式】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利人利己(双赢) ● 两败俱伤(输/输) 损人利己(赢/输) ● 独善其身(赢) 舍己为人(输/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非竞争思维模式】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模式的选择】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赢/输模式是这种合作的最大障碍。……(两败俱伤)为了报复,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却不问是否值得;只有不够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这样。“大家都不赢的话,做个失败者也没什么。”
最好的选择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但实际上,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即使买卖不成,仁义尚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为了维系关系,人们有时要不停地妥协让步,嘴上说的是双赢,脑子里想的却是赢/输或者输/赢,这会引发很多问题。
【双赢的建立】“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1、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如果我的内心不够成熟,情感有些脆弱,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可能要借助地位、势力、证书、资历和关系来获取力量。
知足:一般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语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一般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语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Scarcity Mentality)作祟。
2、双赢关系
同赢/输模式的人打交道,关系很重要。你要以影响圈为核心,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观点来进行感情投资。
交往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投资。
不过沉溺于赢/输模式,拒绝双赢的尚有人在,这时候请记住,好聚好散也是一种选择,有时也可以选择双赢的较低形式——妥协。并非所有决定都一定要以双赢为目的,即便是情感账户储蓄充足,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
3、双赢协议
(1)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注意力要放在结果而不是方法上。)。
(2)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3)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4)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有四种管理者或家长都可以掌控的奖惩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其中金钱奖惩包括薪资、股份、补贴的增减;精神奖惩包括认同、赞赏、尊敬、信任或者相反——除非温饱没有保障,不然精神奖励的价值通常超过物质奖励;机会奖惩包括培训、进修等;责任奖惩一般同职务有关,比如升职或者降职。双赢协议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一开始就一清二楚,因此这并不是暗箱操作,完全做到了透明化。
双赢的管理培训:传统权威型监督以赢/输为模式,是情感账户透支的结果。正因为对预期结果缺乏信任和共识,才不得不一遍遍地检查和指示,没有信任,就想对下属时时操控。 如果信任存在,你会怎样做呢?对他们放手,只要事先制订双赢协议,让他们知道你的期望,接下来只要扮演好协助与考核的角色就好。……如果人们能够认真思索,将双赢定为最终目标,不论在业务还是生活等每个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我自己经常会为某个人或某组织的积极转变成果感叹不已,其实领导者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双赢协议则让人们根据自己事先参与制订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只要方法得当,结果就是可靠的。
【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Eg:在企业里,主管可以调整体系,组建高产能的团队,与其他对手竞争;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个人表现制定评分体系,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孩子培养合作意识,如在打保龄球的时候计算全家分数,并齐心合力打破以前的家庭纪录,还可以用双赢协议分配家务,这样大家不再满腹牢骚,家长也可以专心做非自己不可的事情。)
【双赢过程】
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1、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2、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4、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假如(特别是)人们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
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移情聆听】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就算你费尽心机,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一种控制、自利、胁迫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先诊断,后开方】
四种自传式回应: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有效的沟通】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适时扮演知音(理解和感知)。
表达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一对一沟通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eg:课堂上的统合综效。只要鼓起勇气,诚恳地言人所不敢言,总会获得相应的回馈,统合综效的沟通由此开始。在热切的交流中,纵使话不成句,思路不连贯,也不会构成沟通障碍。如此得到的结论,有些固然不了了之,但多半能发挥不容忽视的力量;商业领域的统合综效:运用统合综效的方法完成的使命宣言,深深地留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沟通三层次】
信任度与沟通层次之间的联系。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 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创造性。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最常用的态度是妥协,这意味着1+1=1,双方都有得有失。这种沟通中没有自我防御和保护,也没有愤怒和操控,有的只是诚实、坦率和尊重。但是,它不具创造性和统合综效的能力,只能引致双赢的低级形式。 1 2 统合综效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信任度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也可以在当时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 即使在既不能统合综效也不能干脆放弃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尝试和努力,通常也都会达成更有效的妥协。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创造性。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最常用的态度是妥协,这意味着1+1=1,双方都有得有失。这种沟通中没有自我防御和保护,也没有愤怒和操控,有的只是诚实、坦率和尊重。但是,它不具创造性和统合综效的能力,只能引致双赢的低级形式。统合综效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信任度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也可以在当时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 即使在既不能统合综效也不能干脆放弃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尝试和努力,通常也都会达成更有效的妥协。 寻求第三条道
余额充足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先理解别人的原则,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实现创造性统合综效的理想环境。
【消极协作减效】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人们在解决问题和下决定的时候往往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玩弄权术、唇枪舌剑、彼此提防、争权夺势和放马后炮等消极无益的事情上。这就像是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油门,另一只脚却踩刹车。……问题是独立的人都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他们或者借助权势力量实现赢/输模式,或者通过讨好每一个人来实现输/赢模式。可能他们嘴上说着双赢技巧,实际上却不想聆听,只想操纵别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无法实现统合综效。缺乏安全感的人认为所有的人和事都应该依照他们的模式。他们总想利用克隆技术,以自己的思想改造别人。他们不知道人际关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接触到不同的模式。相同不是统一,一致也不等于团结,统一和团结意味着互补,而不是相同。相同毫无创造性可言,而且沉闷乏味。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异。
要实现人际关系中的统合综效,关键是首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个人的统合综效在前三个习惯的原则中都有体现,这些原则赋予人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变得开放、坦率,不惧风险。只有将这些原则内化,我们才能有双赢所必需的知足心态,才能真正做到“知彼解己”。
【尊重差异】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而增广见闻。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至于完全矛盾的两种意见同时成立是否合乎逻辑,问题不在于逻辑,而是心理使然。
【化阻力为动力】不设法削减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弹簧上,终有一天引起反弹。几经努力失败后,就会产生挫败感。
你自身的统合综效就完全处于你的影响圈内。你应该尊重自己善于分析的一面和富有创造力的一面,尊重它们的差异会催生你的创造力。即使处于不利境地,也不应该放弃追求统合综效。不要在意别人的无礼行径,避开那些消极力量,发现并利用别人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地坦诚相待。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如果你只能看到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或道路——你的和“错误”的,那么你可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每件激怒我们的事情都能成为让我们理解自己的契机。让我们最烦恼的人也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凝聚团队是进步,共同合作是成功。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则
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耐力、韧性和力量。(eg:在你执行慢跑计划期间,即使清晨有雨,也不能放弃。而是要想太好了!下雨了!我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磨炼意志!)
请记住,偶尔放纵一下实际上对你有利无害。它会激发内啡肽,可以缓解痛感并对情绪产生有利的影响。它是一种满足,你不必放下自律的武器,只是放松一下。放纵一下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渴望,而不至于让渴望变为一次狂欢。
【精神层面】eg:有些人是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还有些人是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达到同样目的。我的做法是每天认真阅读和思考《圣经》,因为它体现了我的价值体系,每及此时,我都会感觉脱胎换骨,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并重获为他人服务的决心。大自然会赐福给那些沉浸在自然中的人。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混乱,尽情享受过大自然的和谐与韵律,再回到城市时会感到耳目一新,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能够干扰你或让你惊慌失措,直到外界的喧嚣混乱再次侵蚀到你内心的静谧和安详。
正因为如此,我才坚信个人的使命宣言至关重要。一旦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
【智力层面】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够在写信的时候与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推理和获得他人理解的能力。
组织和规划是另外两种与习惯二和习惯三相关的磨砺心智的方式,也就是以终为始,为实现磨砺心智这一目标而运筹帷幄,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力,事先预见到结果和过程,即便无法预见到具体步骤,至少也能预见到主要途径。
【社会/情感层面】
至于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平凡。
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它奉献我所能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荣幸。希望在我去世时,我能为社会耗尽自己的一切,因为我越努力工作,就会活得越久,越为生活本身而感到快乐。在我看来,生活并不是短暂的烛光。它是一支辉煌的火炬,我不仅现在举着它,而且要在传给后人之前,让它尽可能燃烧得更明亮些。
【改变他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面小镜子,反映出身边人的想法、判断和模式,每个人都从镜中获知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而社会之镜是由周围人的舆论、认知和思维决定的。
知足心态让我们意识到,反映他人的正面形象并不会贬低我们自己,而会使我们更强大,因为它增加了我们与其他积极主动者有效交往的机会。……有人正在社会的镜子的引导下日益颓废和消沉,这时候你表现出了对他们的信任,移情聆听他们的谈话,处处为他们着想,不去开脱他们所应负的责任,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处世,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你的帮助下振作起来。我们越擅长发掘别人的潜力,就越能在配偶、子女、同事或雇员身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记忆力。我们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与他们共处时要从全新的角度“打量”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和实现自我,并建立起美满、丰富和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
【平衡更新】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培养良知需要更专注的精神和更全面的训练,以及贯彻始终的诚信人生;需要定期阅读励志文学作品、拥有高尚的情操,而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良知还未成熟的时候就遵循它。当我们依照螺旋式上升的路线成长时,一定要在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中勤勤恳恳,培养并遵从自己的良知,它会鞭策和指引我们沿着自由、安全、智慧和力量的道路前行。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如果以为做到一项就已足够,那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做法】
计划,执行,评价
其他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几代同堂的和睦家庭可能蕴含着最富有成效、回报最高、最令人满意的相互依赖关系,许多人都能感觉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
退休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你可以从岗位上退休,但是绝不要停止有意义的项目和活动。
我确信,我最棒的工作还在未来。
如果认为忠诚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比正当合理的行为更重要,那我们就丧失了正直。
相互依赖比独立还要难上10倍。
每一架飞机都常常会偏离航线,但又不断回到正确航线上来,并最终抵达目的地。我们所有个人、家庭或组织也是一样,关键是“以终为始”,共同致力于经常性的反馈和线路调整。
有长远眼光和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迫于当下的压力,就会享受到许多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