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人在长沙博物馆聆听了湖南省博物院研究馆员、策展人喻燕姣应邀所作的《砂与火的艺术魅力:探寻丝路玻璃世界的奥秘》讲座,她结合她所策展的、正在该馆举办的“砂与火之歌——丝路玻璃文化展”,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赏析玻璃器之美,引领听众了解该展览的重要意义并参与到玻璃文化的传承中来。
讲座分别从“展览理念与主题思想”“内容框架与展厅布局”“展览内容”“展览特色”四个方面展开。
据喻燕姣介绍,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的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生产或出土的精美玻璃器,可以展示古代玻璃的发展历程及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长沙博物馆这次展览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的325件世界古代玻璃器为主体,结合国内出土的50多件玻璃制品,以时间为脉络,以玻璃工艺发展为主线,展示玻璃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玻璃世界的多彩文化,使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千年来丝路沿线各国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了解到从古代传承至今的丝路文化交流互通精神。
喻燕娇说,长沙博物馆该次展览内容共有四个部分,一是从公元前3千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初现与兴起,分为“早期玻璃工艺”和“玻璃的初兴”两组;二是从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发展与传播,由“新亚述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玻璃”“腓尼基玻璃”“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玻璃”3个组组成;三是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繁荣与绽放,这部分分为4个组,即“希腊化——罗马帝国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希腊化——罗马帝国早期的玻璃”“罗马帝国玻璃”“两汉时期的玻璃”;四是融合与影响(公元6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分为4个组,即“萨珊玻璃”“拜占庭玻璃”“伊斯兰玻璃”“隋至明中国自制玻璃”。展厅布局如下图所示: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早期玻璃工艺(包括缠绕法、卷芯成型法、马赛克技术、模具铸造法)及制品。玻璃器物初现于两河流域和埃及地区,但直到公元前16世纪后,玻璃器才被广泛使用。早期工艺把玻璃器制作得十分小巧,主要是一些仿宝石的饰品和仿陶、石器的小型器物。早期玻璃器作为珍贵的奢侈品,频繁地在泛地中海和西亚区域进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公元前16-前13世纪,早期玻璃器受生产技术限制,偏小巧。工匠以玻璃模仿宝石珠饰,用作个人佩戴的装饰品,如吊坠、串珠、护身符、耳环等;或者以玻璃效仿陶器或石器,用来盛放昂贵的化妆品或药剂;此外,也有小件雕塑品和镶嵌物。早期玻璃作为珍贵的奢侈品,在泛地中海和西亚区域进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集中展示新亚述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腓尼基玻璃制品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玻璃制品。展陈内容主要包括新亚述、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腓尼基的玻璃器皿和玻璃饰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仿玉玻璃器和自制玻璃器。
这一时期玻璃制作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卷芯成型工艺复兴并走向成熟,以玻璃印章为代表的宝石切割加工技法趋于完善,蜻蜓眼制作技术也跟随商贸之路传入黄河长江流域。这一时期出现的玻璃制造技术有八种,其中自由吹制法大大提高了玻璃制造效率,让玻璃制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三单元集中展陈萨珊王朝、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和中国四个地区从公元6世纪至14世纪各自玻璃的发展历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创新。展览内容主要包括:玻璃在融合与影响时期,萨珊玻璃注重切面和磨花技术的提高;拜占庭玻璃发扬了马赛克玻璃和夹金箔玻璃传统;崛起于7世纪的伊斯兰玻璃,成了玻璃制造和装饰技艺集大成者,不断创新,大规模生产,开展对外贸易,推动各地玻璃技艺相互影响与融合;萨珊玻璃和伊斯兰玻璃沿丝路东传,推动中国玻璃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玻璃经历了从六朝贵族的斗富奢侈品到唐宋的供佛珍品、逐步世俗化的发展过程。
第四单元中,展示了萨珊玻璃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又经中国传到日本,保存在正仓院,中国与波斯也展开了贸易往来;拜占庭玻璃延续了古罗马玻璃的华美,又有突破,与萨珊玻璃互为影响,出现了磨花玻璃;伊斯兰玻璃传到古埃及、古罗马,兼收并蓄,将玻璃制造推向历史新高度,影响了威尼斯玻璃等近代玻璃工艺。
至隋唐宋元明时期,国产玻璃的生产门类不断增多。玻璃制品也从玻璃珠、戒指、发钗、发簪、皮带扣和带板等玻璃小饰品,到玻璃碗、盏、钵、瓶、香炉、砚台和唾壶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器,再到玻璃葡萄、龟和鱼等仿生品,各类玻璃已臻完备,玻璃使用亦更为广泛。
在西方玻璃制造技术的启发下,我国古代工匠采用本土材料和工艺进行仿制和创新,独立发展出中国古代玻璃制造技术。器物的造型设计以及质感、质量等诸多指标超越进口玻璃,并与本土文化相契合,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法统审美。
喻燕娇最后总结了该次展览的特色,从结构上看,注重各单元之间的衔接,以时间为脉络,以玻璃工艺发展为线索,以丝绸之路上玻璃由西向东传播为内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一目了然;再就是内容构思上重视吸收新的学术成果,注重文物的组合、解读,强调从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去解读展品。最后,她还归纳了这个展览的学术价值。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提出了玻璃的风化、玻璃与陶瓷制作技术的关系等问题,喻燕娇一一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