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又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间,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阴晴圆缺”大多用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更是节日重的重要习俗。古有帝王春祭日,秋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逐渐演变成赏月重于祭月,庄重的祭礼充满了轻松娱乐的氛围。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咏月的代表作。宋、命后宫廷和民间的赏月活动更是丰盛。我国各地至今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位于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皇家为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更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月饼形似满月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这样描述:“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明确的祭祀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火龙,燃灯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与中国神话

    太阴星君即为月神,俗称“太阴”。溯其源,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汉族人民对月亮的崇拜习俗,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王逸注《楚辞•九章惜诵》时云:"六神,谓六宗之神也。"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而加以崇拜了。其实汉族人民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太阴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在道教信仰中,月亮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

    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都会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以及无甚人在意的蟾蜍。

    至于今天,我们也知道,除了美丽的嫦娥,月亮上又多了许多美丽的嫦娥石。

中秋习俗

走月

    中秋节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伴着皎洁月光,人们衣着华美,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亦叫做“走月亮”。

祭月

    祭月,中秋最重要的活动。古代有“秋暮夕月”。夕月,即拜祭月神。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也是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纯洁的期待。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祭祖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高技烁彩,霞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将思念传达至远方。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成群游乐,提着动物、瓜果形状的柚子灯,沿街踏歌而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

中秋养生

中秋节是万家阖家团圆的日子,但一过中秋,气温显然变凉,昼夜温差加大,稍不注意容易生病。因此中秋后怎样科学养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1早起早睡,增加睡午觉

      夜愈深,湿气愈重,凉气非常容易侵入身体内,早早入睡,给身体以排毒时间才可健健康康。

      对职场白领,午觉不可或缺。中午小睡一会儿,不仅可以恢复精神,还能提升下午工作效率。

2适时添衣

      穿衣服注重“春捂秋冻”,此处的“冻”就是指应当适度的冻一冻,以“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基准,不过暖也不过寒,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在体质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身体冷一冷,更能长保冻龄。

3适量运动、饮食规律

    秋燥伤肺,更是秋天润肺的重要时机,适度参加户外活动,激活身体机制,不仅润肺,还可以去除秋困,此时加以饮食上注意,如多吃点梨、核桃等润肺的食物就再适合不过了。

4心情愉快,防止悲秋

      因为秋天白日渐短,大自然肃杀的氛围让人难免会出现心态与精神的不适。人应主动调节,保持开心情绪和较好精神状态,莫去钻牛角尖。晴朗的天气里应该多外出活动,登高望远,既可让扫去阴霾,更可接受清爽的空气,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秋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