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4位帝王为何9次征讨高句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高句丽是位于今天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隋朝时期,隋文帝、炀帝两代帝王先后四次兴兵征讨,到了唐朝,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二人更是五次发兵讨伐,直到唐高宗总章元年,唐军才在老将军李勣率领下彻底征服高句丽。

为什么隋、唐两朝四位帝王前后9次攻打高句丽呢?目的其实有两个:

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疆域远远小于隋唐两个王朝的高句丽,在全盛时期,也曾拥有数十万军队,绝对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国家,邻居中有这样一个强国,恐怕隋唐两个王朝任何一个有才干的帝王都会寝不安席,都会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不会任由其继续发展壮大,肯定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将其消灭,一劳永逸的消除安全隐患。


二,完成真正的统一

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朝灭亡之际,带人逃到朝鲜半岛北部,建立起一个被称为“箕子朝鲜”的国家,其疆域和隋唐时期的高句丽部分疆域重合,箕子朝鲜被卫氏朝鲜取代后,疆域大幅增加,实力也越来越强,汉武帝意识到卫氏朝鲜的威胁,发兵将其攻灭,并将其领土纳入汉朝版图,所以,隋唐两朝帝王理所当然的视高句丽为中原王朝领土,不将其纳入版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统一,而且前朝汉武帝征服过朝鲜,而隋唐的帝王如果做不到,就会比汉朝逊色一筹,大隋、大唐的帝王自然不甘心被汉武帝比下去,所以,攻灭朝鲜的国策势在必行!

隋朝四征高句丽

隋朝时期,辽东、朝鲜半岛一带,正处于三国混战时期,除了高句丽之外,还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这一点和中原三国鼎立时期有些相似,这三个国家中,高句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是最有能力消灭其他国家、完成统一的。

新罗和百济在高句丽的军事压力之下,危如累卵,为了避免亡国的厄运,开始寻找靠山,繁荣昌盛的大隋朝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隋文帝剧照

隋文帝攻灭南陈、击退北方的突厥之后,被尊为“圣人可汗”,隋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雄才大略的隋文帝不希望邻居中出现统一朝鲜半岛、实力强大的高句丽,于是,隋文帝积极介入三国纠纷,为新罗和百济提供军事保护。

这样一来,惹急了高句丽,高句丽竟然主动挑衅——兴兵进犯大隋边境,被隋军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高句丽的挑衅举动激怒了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以小儿子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兴兵30万,水陆并进讨伐高句丽。

隋军出师正赶上雨季,后勤补给不能及时跟上,同时军中疾病蔓延,部队减员很大,水军遇到飓风,损失严重,看到隋朝大军压境,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了,赶紧上书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向文帝请罪,隋文帝趁势就坡下驴,命令损失惨重的隋军班师,史书上称30万隋军返回长安者仅有十分之一。


隋炀帝剧照

隋炀帝即位后,先后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三次征讨高句丽,连年征战使得高句丽兵疲财困,高元迫不得已向隋炀帝献了降表,隋炀帝终于胜利了,遗憾的是,隋炀帝的“面子”有了,可也把隋朝的最后的家底败光了,这三次大规模出兵,耗费钱粮无数,同时逼得境内百姓揭竿而起,各种起义风起云涌,大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倾覆。

唐朝五讨高句丽

唐朝建立之后,先削平了国内割据群雄,随后大破东突厥,然后将解决高句丽问题提上了日程。唐太宗曾说:“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唐太宗剧照

唐太宗李世民先后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次征讨高句丽,唐军攻占了一些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未能征服高句丽。

唐高宗即位后,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征讨高句丽,取得一定的战果,但仍未能将其消灭,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任命开国名将李勣率领大军征讨高句丽,同时联络新罗共同出兵夹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军终于彻底征服高句丽。

《资治通鉴》记载:“……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馀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唐高宗剧照

高句丽灭亡之后,朝鲜半岛还有新罗(百济已经被新罗和唐朝联合攻灭了),这个国家和高句丽一样不知天高地厚,不断向唐朝发起挑战,七年中,多次被唐军击败,最终向唐朝称臣,双方以大同江与平壤为边界,北面为唐朝,南面为新罗。

你可能感兴趣的:(隋唐两朝4位帝王为何9次征讨高句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