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父爱,跨越山海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21年6月叙事者团队共读《傅雷家书》,一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书名如此熟悉亲切,熟悉到我竟然以为自己先前已经购买过。让先生翻箱倒柜帮忙查找几遍,未寻到踪迹,遂网购一本。每天趁四个月大的琦宝午睡后,便细细品读。

曾经不苟言笑、严谨治学的傅雷先生,在1954到1966年间,用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诠释了“爱,是一个动词”,诠释了“做父母,是一生的修行”,也诠释了“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翻译家、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傅雷先生要读书、翻译、写作以及出席一些重要政治活动,但是他在百忙之中依然坚持给牵肠挂肚的深爱的长子写信。夜深人静,忍着病痛,用工整的字体写下一封又一封长长的书信。

在家书中,他诚恳地向儿子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强权式”严加管教的忏悔,努力克服性格中暴躁易怒的弱点,努力以真诚而炽烈的父爱补赎心中的悔恨与对儿子的亏欠。“可怜到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他转变成为一个事无巨细、循循善诱的慈爱父亲,富有艺术追求、生活情趣和生命气息的他,运用深沉的父爱和深厚才学,引导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身心健康成长。

在艺术追求上,他全力支持儿子投身艺术事业。虽然,在钢琴演奏方面,他属于行外人,但是在艺术思想领域,他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巨匠,运用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引导儿子一步步走入艺术修养的殿堂。

他将引以为傲的儿子视为探讨艺术的知音,前前后后讲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史,分析西方文学艺术和音乐大师们的音乐艺术,以及评论绘画、建筑、雕塑等,几乎涉及了所有艺术品类。

除了技法上的探讨,他给予儿子的更多是思想上的启迪和人格上的指引。他告诉儿子,真正的艺术家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不仅专心于自己的领域,也能够从其他艺术领域中汲取灵感;他一次次建议儿子去大自然中走走,去博物馆中参观; 他一次次建议儿子适当减少演出,而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在生活艺术上,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事无巨细地引导儿子将生活过得更充实和更有意义。要做好计划,不要轻易变动、更改已有的计划;节约时间和金钱,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经常有规律地储蓄,不做物质的奴隶;在生活上也要有所成就,包容伴侣,多加沟通,引导她共同成长;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围巾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

即使家书中这些平常琐碎的家常话和唠叨,也充满了动人心魄的力量,舐犊情深,溢于言表。

赤子精神上,他以身作则,重视身教和言传。傅雷自己始终都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翻译工作,面对艺术,面对世界,面对人生,热爱艺术,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为世界带来真善美。他一再强调做艺先做人。他忧国忧民,关注时局,关注民生,胸怀世界。每当责任担当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他便用《贝多芬传》等著作来激励自己和儿子永不退缩、顽强奋斗。

傅雷夫妇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句,他曾写给儿子的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他对儿子的期许,也是世人对其兢兢业业、光明磊落一生的评价。

深沉父爱,跨越山海。傅雷先生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及育儿方式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沉父爱,跨越山海 —读《傅雷家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