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性,上善若水(大彻大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139)

生存者:

“海洋逻辑”非常令人神往,这的确是人类“沙漠式社会”的解决之道,人要是真能如海水一般交融在一起,人真能如海洋一般共同存在不再分裂为孤独的个体,那世上还有什么矛盾?那人间还有什么冲突?我们还会遭遇到灾祸与苦难吗?“海洋逻辑”的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理,无须过多解释,任何人都会一思即通。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彻底“沙化”了数千年,每个人都是被生命理念固化了的一粒沙子,恐怕艰难在于怎么把被私有固定的个人起到“液化”的改变,让深沟高垒防范他人的个人“液化”成一滴水,让“液体的人们”相互融合到一起,这个工程怎么进行?如果保持着坚硬的自我外壳的个人能够“液化”,那人类的“海洋社会”的确不会遥远。

感知者:

“液化”这个概念提得好,自私、狭隘、僵化的个人是到了该“液化”的时候了。生命观念使人成为一个“固体”,固体是固定不变的、内敛的存在,固体与外界有明确的界限并排斥外部事物的进入。而液体则不同,液体的外形是不固定的,随境而变,随遇而安,并且试图接纳一切和融合在一切之中,固体与液体存在的物理特性大不相同。这个道理用到人的身上,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人。问题在于:我们是“固体”的人还是“液体”的人?我们应该是“固体”的人还是“液体”的人,我们做哪种人好?我们希望自己是哪种人?

“固体”的人构成的人类社会运行了千万年,其间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固体与固体”的摩擦,这个“固体社会”让人苦不堪言。为什么我们不建造一个海洋式的“液体社会”呢?为什么人不是液状的人呢?原因我们已经追究得很清楚了,就是生命理念制造的这一切,生命伦理分裂了人类共体的存在,个人被生命观念固化,社会只能是一个“固体社会”。这就是方式的困境,我们一直在“固体”方式中运行,要改为“液体”方式,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将一粒沙子变成一滴水是困难的,而让一个人彻底改变观念,从一个生命的人、自私的人、孤独的人、焦虑的人、痛苦的人……变成一个感知的人、外向的人、开放的人、快乐的人、幸福的人、美好的人,则并非不可能办到,只要换世界观、换人生观、换价值观就行了,换一套精神系统就行了,换一套价值体系就行了,换一种意识模型就行了。人只是一个形式,其装载的内容才是实质。沙子很难换物质属性,人则不断在换、常常在换思想观念,人的思想观念一转换,人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让人“液化”即转换观念的难点在哪里?难在找到一个转换的理由,一个非转不可的理由,一个让人可以接受并乐于接受的理由。这也就是存在方式变革的理由,找到这个理由困难吗?如果用生命理念来“固化”人的方式得到的都是人间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固体社会”充满了灾祸与苦难,智慧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换自己的思想观念,换另一种方式的社会生活?想想“液化”的真正含义,不就是换一种存在观念、换一种思想情感、换一种意识形态吗?被“液化”的自己完全进入到一种新的形态,一种无我、无私、无执、无忧、无惧、无患……甚至无形的精神形态,全面彻底地开放,全无禁忌的接纳,全无界限的融入,这不就是水的属性吗?

我们都知道“上善若水”,却不知道我们可以成为水,我们就是水。我们知道水的自由是一种至高境界,我们不知道水的相融是最大的幸福。水的存在逻辑正是我们万寻不得的道理,水与水从不相争、水与水目的一致、水与水不分你我、水与水没有各自的利益区别……更奇妙的是,水的伦理逻辑与我们施行的伦理逻辑全然不同,水与水不是爱的关系却不分你我,水与水没有各自的目的却同在存在的目的之中,水与水没有个体却永远共同存在,水与水没有分别却再也没有谁死谁活……水的逻辑让人恍然大悟,这就正是我们千呼万唤、求之不得的人间真理。

水的存在逻辑就是人类未来的存在逻辑,水的伦理理念就是我们该要有的伦理理念,这个发现有石破天惊的意义,如果人类社会遵行的是水的伦理逻辑,我们的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接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美人性,上善若水(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