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商》前言: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新年伊始,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一本书的前言取了这样一个题目,的确会让读者惊讶,没错,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八个字的问题第一次提出,是我在过去的就职一家公司高管年度内部总结会议上。

这是一个五年历史的公司,业务发展飞速,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并有让人激动的远景和未来的上市计划。CEO要求高管在年终总结时候做一些战略性思考和总结,我当时分享的题目就是这八个字,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在总结会上,我展示了这个题目,更解释了我的思考过程:如果把我们所在业务拆开看,构成这个业务的关键要素远不止教育,至少要在在前面加上服务、商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的定语,如果分析清楚未来的机会和挑战,每一个定语,都应该被认真地考虑进来,缺一不可。

我的问题是,教育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服务业也是数千年,商业历史也是数千年,PC互联网历史不长,但也有三十多年,移动互联网也快十年了,人工智能数十年,大数据十多年,每个要素单独都有自己独特特性和规律,都在给商业带来很多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成就新的商业趋势。

凭什么偏偏我们会议室的几个人,能有能力带领五年的新公司,顺利地嵌入到有以上这些新元素驱动或组成的新的价值网络中,长期存在,创造出持续的、独特的价值、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并赢得市场的奖励,成为一家受人长期尊敬的公司?

未来得到数百万客户信任,服务数百万的学生,成就如此的伟业,我们何德何能,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偏偏我们能获得如此成功,天理何在?

就是那些定语在制造挑战、焦虑和机会

而这次把我们从事的教育业务分解为服务业、商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元素的思考,源自于我受邀参加的一次教育联盟的思考,大会邀请我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视角给参会者解读这个时代教培行业管理者的商业认知分享。

在会上,我问了自己和大家这些问题:

如果把教育当做教育,教育就是教育,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工作得核心,这话肯定没毛病!

如果把教育当做一种教育服务,教育还只是教育吗,如果不完全是,缺失的那部分认知是什么?

把教育当做一门服务业的生意,教育还只是一种服务吗,如果不完全是,缺的那部分认知又是什么?

把教育当做PC互联网时代的服务业生意,教育还只是一种服务业的生意吗,如果不完全是,缺的那部分认知又是什么?

把教育当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业生意,教育还是PC时代的一种服务业生意吗,如果不完全是,缺的那部分认知又是什么?

把教育当做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服务业生意,教育还是移动时代服务业的生意吗,如果不是,缺的那部分认知又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教育问题可以一直不停地问下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5G,技术的新进展、新商业模式涌现出来的时候,教育还是那个教育吗,左右我们未来的赢和输还是以前我们熟知的那些因素吗?

可能大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确是个校长、老师,但我们也是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里,从事着商业服务性教育的,渴望事业成功,为自己伙伴和家庭以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个正直的商人。

有人说,以上每一个问题,不光适应于教育服务业的从业者,也适用于到这个时代每个人,每个行业,把教育这个词换一下,就可以问医疗、物流、制造业、农业、环保、餐饮、零售、媒体……

在这个时代,可能从业者没有变化,但环保早已不只是那个环保,媒体早已不只是那个媒体,零售早已不是那个零售,医疗不只是那个医疗,餐饮不只是那个餐饮,想准确地描述这个时代从事的行业,至少需要在前面加了很多定语。

因为这些定语的出现和限制,在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都要重新理解自己的角色,解读自己的业务,即完整业务认知和角色认知的升级。

在每个行业从业的人或许都要回答,做生意究竟是在做什么,互联网来了,人工智能来了,云计算来了,5G来了,XX又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对做生意意味者什么,每个人,每个组织,能借助这些时代大潮做点什么。

不难理解,类似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描述就是每个人所从事的生意前面的关键定语。

除了要对对生意本身要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认知,还要对对每个定语的深刻认知和准确理解,因为,每一个定语就是这个时代的挑战、焦虑的来源,也恰好是新的机会的来源。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关键定语的发现和认知之旅--

每一个大时代来临,背后都是技术、模式、创新驱动的结果,但我们看不见风,树动了我们才知道风来了。

有时候灭掉你的,和你无关,我们可能看不见技术、模式、创新,但是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地变化了,我们必须知道,是技术、模式再发生作用了。

每一个大时代来临,不仅被技术驱动,背后也都是商业和利益的驱动的结果,商业就是人和人广泛协同的模式,存在的,就是合利的,新的商业协同模式建立,是技术和模式创新带来的红利迅速成为现实的最大动力。

每个人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交换,新时代需要新的商业认知,个人和组织行动的主动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捕捉新的机会,这样的时代变迁人类历史上已经多次重演。

当汽车替代马车成为趋势的时候,马车制造者、马车驾驭者、还有借助马车来实现自己业务目的的人都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业务和职业发展机会和风险在哪里,造车、开车、修车、修路、架桥都是新机会。

当电灯替代煤油灯成为趋势的时刻到来,煤油灯、煤油厂家、蜡烛厂家、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要思考一下,在电的时代,我们的业务和职业发展的风险和机会又在哪里。

旧的认知不能解决新的问题,就像亨利福特说的,你如果问人们需要什么交通工具,他只会告诉你,我需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创业家亨利福特汽车的制造者有了正确的认知,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新的机会,他的认知变了,汽车就造了出来,新的财富机会和职业机会都来了。

未来已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数浪叠加,而且波涛汹涌,服务业大潮、商业的模式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的机会正在颠覆时代的时候,任何一个人,一个家庭,任何一个组织,因为几乎所有人未来职业选择,家庭幸福,社会贡献,子女就业,无法躲避,升级认知,也必须考虑就受这些要素认知的影响。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无非是在这个巨大变化中的价值协作网中,寻找并占据了一个新的、难以替代的位置,和别人协同,无论是做资深员工,当经理,做总监,还是成为VP或CXO,都是具有独特的能力,贡献了独一无二的价值,在新的商业协同的大网络中,能占据位置并被奖励,我们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家庭的幸福,有其物质基础的前提,夫妻之间,需要互相成就,所以无非是在这个巨大变化的价值网中,找到了家庭的位置,而且夫妻之间成就彼此,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家庭幸福,被市场奖励,我们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一个老牌公司,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新的致命性挑战和历史机会同时,就唯独我们转型成功,克服巨大惯性,形成了新的机制和能力,再次嵌入到新的价值网络中,被市场奖励,得到长足的进步,我们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一个初创公司,刚刚诞生几年,和众多大公司、老公司还有个人英雄同台竞技,我们独领风骚,快速成长,成为新的价值网络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的一环,我们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

这样的问题可以不断问下去,其实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成功一定是符合某个充分条件的结果,有天理可依的,只有满足必要条件,是不会成功的,勤奋、聪明、资源都不是商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商业的世界,存在的就是合“利”的,长期稳定存在的,其背后的合利性就是就是其商业模式。

在一个广泛商业协同的时代,商业现象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合利性:客户得到了超出自己成本的价值,供应商得到了长期的订单,员工收获了薪酬和长期的成长,投资人得到了合理的回报,每个人的利益,都在其中得到了合适的考虑和安放,这种合利就是商业存在的天理所在。

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想得到好的伴侣、成功的事业、更好的未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配得上这些。

那些具有创新精神且不屈不挠的探索者,找到了自己需要找到那个关键的定语,首先嗅到了变化的机会,发现了新的合利性机制的人,把认知变为行动,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路径,在新的合利性方向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把自己嵌入到未来的协同网络中,正确的商业认知是的德以配位的起点。

商业认知升级的价值,就是新的商业现象背后合利性的认知以及新的合利性对即将产生的商业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描述、解读、预测,最终正确的行动和影响,商业认知升级是这个时代每个人修炼德能,找到天理的不可或缺的功课。



                                     --不会包饺子的新司机,不是好作者--

一本书,能让别人值得花几个小时阅读,甚至能对其产生影响,其实背后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提出,那就是何德何能,天理何在。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思考总结写出一本高质量科普读物的方法论的过程,这也是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好书的天理。我知道,只有掌握这样方法论并成为一个忠实的的践行者,才能成为一个好作者。

那么什么是写一本优质的科普书的方法论呢,我的总结是包饺子和倒饺子式的写作。

这源于任正非一句名言,任正非说,说倒不出来的就不是饺子。背后是那句尽人皆知的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这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帮助我形成了我对写书和培训的方法论的认知,在我看来,任正非的这句话里有知识服务价值形成、传递的几层含义,包括“包饺子”、“倒饺子”、“端饺子”。

首先,食材和面皮单独都不是饺子,馅儿本身也不是饺子,只有通过包的过程,才得到了食客想要的饺子,食客不要馅儿汤,也不需要面片汤,高质量的“包”在制造了饺子的特殊价值;

其次,在茶壶里煮出来但倒不出的饺子不是饺子,能倒出来能有机会被人吃到的才可能是饺子,有技巧的“倒”实现了特殊的价值。

再次,在厨房里做的饺子,即使能倒出来,也不是饺子,跑堂的伙计把他端出来,到每个点单的食客,让他们真正吃到,才是饺子,“端”的过程也制造了价值。

写书是知识服务的一个子集,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一定至少是“包饺子”和“倒饺子”的过程,而培训和咨询的过程,就是为特定对象“端饺子”的过程。

同样的道理,一本书作者独特的经验、大量数据、丰富的素材都只是食材,但都还不是饺子,加上作者的独到的、深刻、有价值的观点,才是饺子,总结和归纳是最关键的“包饺子“的过程;

在有了有价值的观点之后,输出方式就十分关键。

作者很容易使用晦涩的图表、复杂的推理、充满术语的讲述,这就是在茶壶里煮饺子,不是倒饺子的方式,只有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了解认知基础,通过深入浅出解读,高质量的类比和案例,才是倒饺子的过程。

如果再进一步,包出来倒出来,未必就能被食客吃得到,饺子馆会有服务员端饺子,这个“端“饺子的过程也很重要。端到食客的桌前,确保他们吃到,最后还要确认一下是否吃饱吃好,培训、咨询这一类的知识服务都是在做端饺子的这件事。

这个类比会成为我写书的主要指引,即指导我自己对一本书作者角色的认知和方法论的理解,会一直贯穿整这本书,

那么,我这本书尝试包出来并倒出来的是那些饺子呢?

这本书要倒出来的是关于商业认知的饺子,是帮助大家进行互联网时代商业认知的升级,换句话,就是以独到的视角和观点,自洽的方式,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做生意,就究竟是在做什么?互联网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对我们意味者什么?每个人,每个企业,能借助这些大潮做点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一致、完整、系统、自洽、普适的,而不是碎片的、隔离的、艰涩难懂的。就像只有把把韭菜、虾仁、炒鸡蛋按照一定比例和流程制作出来,才是北方人爱吃的饺子,其他的食材,或韭菜、虾仁、鸡蛋本身,都根本不是饺子的味道。

二十年工作、培训的经验告诉我,最近这些年企业发展、个人成长、子女就业、家庭经营时候,很多人的疑问的根源,其实不是大家没有得到信息,甚至也不是对某个角度的深刻解读,而是没有整体的、一致的、逻辑自洽的商业认知,这个层次的商业认知,一定是大家想吃和该吃的“饺子”。

关于做生意我的饺子也很简单:其实做生意无他,管理好两个“漏斗”和一个“抽屉”足矣,这两个漏斗分别是流量漏斗和连接漏斗及其经营,而抽屉指的是客户的心智抽屉及其占据过程。

管理好漏斗不是静止的,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最好管理模式是开车式管理,而不是骑马式管理,其差异,在于是否形成了数据闭环和管理动作闭环,仪表盘就是数据闭环,而方向、制动、动力系统构成了了管理闭环,开车和骑马的差异,就是有无这两个闭环的差异,一个好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修车开车的老司机,而不是一个好骑手。

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所有做生意时遇到新技术和模式驱动的变化和创新,都是围绕两个漏斗和一个抽屉展开的,包括漏斗里面内容增加和及漏斗和抽屉本身管理方式的改进。

比如,漏斗显性化和数据化让漏斗的管理可以迭代,而新的数据化的流量成为进入漏斗的新的流量来源或连接对象来源。互联网来了、人工智能来了、大数据来了,生意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这两个漏斗和一个抽屉的内容、管理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我要求自己尽量到能包饺子并倒出饺子的程度,也拥有有这样的风格,和我过去十多年一线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独特的工作角色和职责和经历有关。

在这些工作中,追求结果、理解本质又接地气的支持,让我成为了一个提问控、逻辑控、归纳控、类比控。

这本书的风格,我和之前的每一本都相似:节首提问引出问题,节中归纳给出结论,类比以提升理解,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包”得出彩,“倒”的顺利。而大部分的问题和内容,都来自于我上过的培训课程,即都已经“端出来“过,验证过客人的需求,并现场试吃得到过反馈。因此,这是一种以终为始,因为有端的验证,所以验证了食客对饺子的需求,也尽力实现了通俗易懂的表达的包。

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也是迭代的过程,数次的架构调整,数不清的内容完善,才成终稿。未来出版后,迭代也不会停止,这本书会两个版本,一个是纸版,方便客户的购买和使用,另一个是线上可以交互的电子版,我也会在适当的平台上,按照章节发布书的部分内容,和读者互动,并根据提问和后续的思考来持续迭代,这样一定程度上,是实现了“端”的过程。

最后,好吃不过饺子,祝你用餐愉快!

2019年国庆节-银川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商》前言:何德何能,天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