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然一得】《爱,金钱和孩子》摘抄札记

      今天在“樊登读书”APP上听了两遍樊登老师讲的《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好像到国外转了一圈儿,了解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


      由于地域、国情不一样,各国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我们来列举一下几个典型的国家:

      首先是荷兰。荷兰的特点,是他们的口号叫作“正常点,已经够疯狂的了”。就是这个社会已经够疯狂了,我们都够累的,所以,对孩子正常一点。所以,荷兰是相对比较放松的方式。

      第二个,瑞典。它是有大量的户外教学,带着孩子出去,然后在外面走,经常是坐在户外上课。最重要的是人家也不怕冷,因为那些地方是特别冷的,他们的老师照样带孩子出门,然后跟他们家长说,没关系,不要紧,就这样。所以,孩子们非常喜欢在户外待着。他们的口号叫作“让孩子成为孩子”。

        接着,德国和瑞士,叫作相对宽松的父母。他们可以允许让孩子上学,但是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管得比较严。原因是因为瑞士,有一个跟中国特别像的高考。所以,瑞士跟瑞典名字听起来很像,但是教育方式还是有差别的。他们在学习这件事上盯得比较死。

        然后,英国和美国的特征,是变得越来越集中。越来越集中的意思,就是密集型教育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因为竞争压力很大,商业化程度高,收入水平差距大。

      中国,用这个作者的话,叫作密集教养常态化。就是中国人是把这个当作是统一的标准。

      然后,日本人的教育理念,叫作“让可爱的孩子踏上旅途吧”。就是放手给孩子们更多更独立的机会。所以,他们更平等、更重视独立性。

      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就是法国和西班牙,专断型父母是特别普遍的。体罚在法国和西班牙来讲,是正常的现象。就是他们觉得揍孩子是应该的。在欧洲那么一个大陆环境之下,为什么法国、西班牙会完全不一样?第一个原因,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他们是非常传统的天主教国家。所以,他们会有这样严厉的教养传统。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的考试制度都比较严格。法国,你们知道有一个叫作“大学校”,如果你考不上这个所谓的“大学校”,你就根本没法成为法国社会的精英,你只能上普通的大学。所以,这种差距带来了教养方式的典型变化。

      在看美国的经济的书的时候,会发现美国有一个政策叫“扫地出门”。有一本书叫《扫地出门》。美国的政策是说,这个穷人如果没有钱交房租了,通知你两次还不交,好了,政府会派一个清扫队过来,当天就把你的家全部搬在马路上。然后这个妈妈回到家,带着孩子,东西放在路边,就流浪了。所以,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当中,就有“扫地出门”这一项。就是你没钱交房租就扫地出门。

    日本,这么高的税收比例,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日本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像我们这样创业。就是他们觉得,反正你挣了钱也得交税,我论资排辈混到40岁,一个月也能挣5万。最后到了退休,我拿一笔退休金。所以,整个社会的创新就开始放缓。以,在这样的地方,导致至贫第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是单亲妈妈。因为单亲妈妈只有一份收入,而只有一份收入,这个妈妈又特别希望带着这个孩子。这时候你会发现,她焦虑到什么程度?孩子只要一感冒,这个妈妈就有可能丧失工作,开的车轮胎只要被扎了,这个妈妈就有可能丧失工作。所以,任何一点生活当中的小波动,都会导致这个人可能再失业。然后陷入到贫穷的陷阱当中没法自拔。


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如果你家里边,有个大吼大叫的父亲,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叛逆型的少年,离家出走跟别人打架。他从父亲那儿获得的都是暴力的情绪。但如果家里边,有一个碎碎念的母亲,有一个天天盯着他的母亲,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被摁在那儿,变成了一个不情不愿的学霸。

      所以,父亲更需要改变自己吼叫孩子的习惯。父亲如果能够听到这一段的话,你变得稍微温柔一点,因为你的吼叫,给孩子带来的是更糟糕的结果。但是母亲,假如你还有一点学习能力的话,我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权威型的母亲。就是在家里边真正有权威的人,是说话很少的人。

      权威型的母亲是价值观层面的沟通,是让孩子能够欣赏你,接受你,理解你的价值观。所以,这个需要我们父母不断地学习。


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高考的?

      中国的教育系统,给父母、老师和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它的有效性颇具争议。

    一方面,很多中国父母质疑太多压力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强烈的激励确实使中国学生表现非凡。中国内地学生的教学考试成绩,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那么,日本在这一点上,跟中国不一样。虽然同是亚洲的国家,但是日本既有高风险考试,又很强调独立性。只有34%的日本家长认为勤奋很重要,而中国是90%。中国是叫作独立性权威型。


看看芬兰的初等教育

    到底什么是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芬兰的教育很好?

    芬兰的教育系统的特征,是低竞争性和低压力。孩子相对较晚才上小学,7岁上小学,入学率接近百分之百。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免费的。

      这些机构并不进行正式教学,他们的宗旨是寓教于乐。托儿所和幼儿园不教孩子学习、阅读 写作或者算术。名牌幼儿园通过面试来挑选孩子,这在芬兰家长听来匪夷所思。就是那么小的小孩你挑什么呢?!

      大多数芬兰孩子上公立学校。目前私立学校数量很少,他们不能收取学费,但会有国家补贴。学校不能挑选学生,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去所在社区的学校。

      除了免费教学外,学生还享受免费的教育资料、免费的午餐、健康体检、牙医服务和上下学接送。教室的氛围也比较随意,学生不穿制服、直呼老师的名字。

      学校没有官方排名。虽然地区和学校在调整课程安排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所有学校,有共同的全国性教学目标。老师也来自同一个受过大学培训的群体。

      也就是说他们下了很大的力气,在教师的标准化这件事上。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拿到真正的那个资格证,而这个资格证是由同样的一个群体培养出来的。因此,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角度,芬兰农村孩子接受的教育与住在大学城,或者城市的孩子非常相似。虽然学校的名声各异,但是区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而且学校间的这些区别从来就不大。大学层面也是如此。芬兰的学生不会有高风险的考试,而评估体系是用于改进教学的。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人家也给孩子打分,也给孩子建立评估体系,但这个评估体系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水平,是为了让老师来调整,而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

      当小学老师评估学生时,评估结果并不是个人水平测试的形式展现,学生得到的反馈只有“很好”到“需要努力”这么几个级别。数字评分根本不被采用,孩子和家长经常都不会知道结果。只有老师把它们用作反馈和目标规划。就是老师在慢慢调整。所以,芬兰孩子的辍学率很低,没有留级。就是他们觉得留级是个不可思议的事。但是留级在德国和欧洲南部,仍然很常见,在芬兰基本上没有。学生16岁结束基础教育时,参加第一场考试。这场考试得到高分的学生,能够选择更有名气的高中。然而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中学之间的差异也很有限。在高中结束时,学生参加第二场考试,这通常被称为大学预科考试。考试成绩会被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在大学继续学习。学生不仅要回答标准的学术问题,也要展示他们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发表对于失业或者节食的看法,还要讨论政治、体育、道德、性、毒品、流行音乐等话题。这与中国教育体系重视核心学科的做法完全不同。就是他们更看重这个孩子在社会上的生活能力。


为什么来解释芬兰教育的成功呢?

      第一个鲜明特征,是非常重视教师的资格。就是芬兰国家教育局坚持对所有层次的老师的高学历要求。所有老师都要有硕士学位。这是人家的要求。此外,即使是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想要当小学老师,也需要在其他学院上课,精通至少两个其他领域。虽然当老师要求严格,而且工资基本与国际水平一致,但是老师仍然是最受芬兰大学生欢迎的职业选择之一。就是尽管工资不吸引人,但是高教育水平和高能力的芬兰人,愿意选择作为老师。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芬兰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高学历要求保证了,只有最好的学生才能成为老师,使他们受人尊敬。只有10%到15%的老师放弃他们的职业。这可以反映教师的受欢迎程度。他们的收入并不是全社会最高的,只是跟大家差不多。但是因为整个国家都认为,教师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

      那有人讲说,不是,最主要的,还是人家芬兰有钱,给孩子什么教学条件又好。不是,我们来看下一个案例,你就立刻会发现说,芬兰跟别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瑞典跟芬兰挨着,瑞典也是高福利国家,瑞典的教育体系跟芬兰甚至非常像。瑞典也是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差不多,但是瑞典的教师的地位和芬兰有着明显的差别。就是瑞典跟芬兰几乎一样,但是略有不同。导致的结果是瑞典学生的成绩退化很严重,就是从大量的数据当中来看,瑞典的学习成绩退化很严重。

      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两个国家父母都不焦虑。咱们先说因为他们学校都差不多,所以收入也差不多。所以,父母都不焦虑,但是从教育出来的成绩来看,瑞典孩子的成绩大幅下降。原因是什么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芬兰与瑞典的教育系统的实质区别要比我们想的更大。

      区别之一,是瑞典的教师不像芬兰一样享有高社会地位。瑞典老师工作满意度较低,就是大量的老师会抱怨他们的工作。三分之一的瑞典老师提到,他们很有可能或肯定不会一直在学校工作到退休。低社会地位与满意度,也导致了教师聘任的困难。就是一个国家最好的那些人,学习成绩最棒的那些人,不愿意去当老师。这就是瑞典的状况。就是他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就不去当老师了。那为什么这个老师们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瑞典政府给学校发代金券,就是他们的教育是免费的,但是他们把这个代金券发给了所有的家长,然后你们去上学不用花钱,你们花教育券。拿这个教育券给到学校,学校拿教育券可以到政府换钱。所以,这个跟我们过去的拨款方式是不一样的。就是你想想看,如果我们中国,现在我们说不要搞义务教育,我们大家花钱来投票。花钱投票的结果就是有钱的家长,就会花更多的钱去上更好的学校。导致的结果是教育的两极分化,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的办法就是我们教育免费。但有人说发教育券可以,发教育劵的方式,你们是照样是免费的,但是你们依然可以用教育劵来投票,这样可以保证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回报,政府给他们钱。这是一个市场化的方法。

所以,在平衡免费教育和市场化之间,他们选择了教育劵这么一个半市场化的方法。结果这个方法导致什么?就是基于这样的环境,市场机制推动独立学校迎合对玩乐的需求,而非激励其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一个相应的现象,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竞争转化为所有学生成绩的虚高。就是如果你希望赚到学生们,更多的教育券,那么教育就不再是教育,而变成了迎合。商业和教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话,商业的本质是满足,是迎合,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就是我要改变你,我需要让你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个才叫作教育。

      所以,当瑞典用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举措发生了变化时,让大量的学校开始要争取家长和孩子的投票的时候,看起来是市场化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是学校过度地迎合孩子给了更多玩乐的时间。然后学术成绩开始大幅下降。芬兰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没有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教育的问题。教育就是把所有的老师培养到最好,让每个老师标准化地获得足够的教育,然后给他们足够的社会尊重,让大量的硕士以上的人愿意当老师。

      这时候你发现,整个教育变得均衡,而且大家都很重视学术教育,学术成绩这一块。这就是瑞典和芬兰看起来很像,但是细微上的差别。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马赛厄斯·德普克 和[美]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有兴趣的伙伴不妨读读这本书。️

图片来自网络,大部分文字来自“樊登读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然一得】《爱,金钱和孩子》摘抄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