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舍友聚会-11:游天坛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9月23日。头两天在市外活动,交通工具是自驾车,后两天在市内活动,不好停车,交通工具就改为公共交通,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北京公交APP,把实体的公交卡借给了老五。老四离老大、老五的酒店近,所以后两天就由她去酒店带队,我则自己从家直接前往。

(网络图片)天坛导览图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老四从小家就住天坛边儿上,住了得有20来年吧,天坛就相当于她家后花园儿,她逛天坛的次数可比我住铁道部宿舍逛玉渊潭的次数多多了,所以对于她来说闭着眼都能指道。我小时候住西边儿,后来住北边儿,天坛真没来过几回,正好借这次好好走一遍。

南门,我们约在这里见。怕堵车我坐的地铁,虽然要倒两回,站内步行距离也挺长,天坛东门儿下来之后又骑了一段儿共享单车。买了通票,周一斋宫和神厨不开,所以这次就走个大直趟儿就行了。
建国70周年的花坛
圜丘外墙的棂星门
圜丘内墙的棂星门。棂星门是古代祭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天坛圜丘内外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八组24座,称“云门玉立”。
圜丘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初为一蓝琉璃圆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同时变蓝琉璃为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蹬坛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心圆形石板称“天心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

站在圜丘之上向北拍
皇穹宇建筑群的南门
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上图中可以看到现在整个儿回音壁一圈儿出于保护目的都加了围栏,人不能靠近墙面了,我小的时候贴在墙上感受过回音壁的传音。同样我小时候上去过而现在不可以的还有:中山公园儿的五色土(社稷坛)、颐和园的画舫和铜牛。应该还有别的,只是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了。

皇穹宇殿前的丹陛

       上图被围栏圈着的是丹陛,从丹陛往我身后的方向数,第三块石板叫 “三音石”。站在石上击掌一次,能听到三个回音,十分奇妙。因这块石板恰于圆形回音壁的圆心位置,从这里发出的声波经由东、西配殿和回音壁墙面的反射,均能回到圆心;又因两个反射体到圆心的距离差别较大,所以能听到三声回音。

天坛有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坛又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南为“圜丘坛”,这就是内坛分隔南北那道墙上的门——成贞门。
穿过成贞门后就是丹陛桥,桥两边紫红色的三角梅跟跟旁边的深绿色的松柏形成鲜明的反差但又不突兀。

        丹陛桥:长360米,是连通圜丘坛和祈谷坛的一条高出地面4米的大道。大道中部下有东西向券洞通道,故名桥,是古都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桥面宽30米,中间石板大路为“神路”,供天帝专用;东侧砖砌路面称“御路”供皇帝专用,陪祀王公大臣只能在西侧的“王路”上行走,上下进退等级分明。丹陛桥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说到这个丹陛桥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大概就是去年或者前年吧。不知道什么人传的躺在中间石板路的部分上“烤一烤”能强身健体治百病,于是这条路中间经常横七竖八的躺一堆人,大夏天的也不怕晒中暑了,后来园方就出来治理了,新闻里还专门播过。

原来具服台的位置,现在弄了个文创商品店。最近几年各大公园、博物馆都在推文创,有的确实是做的不错。

        具服台为一方形石台,周围护以汉白玉石栏板。每逢祭祀大典,先于台上支搭一黄云缎方形幄帐(俗称“小金殿”)。皇帝于大典前先行至此,净手并换上蓝色祭服,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后仍回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故又名“更衣台”。具服台属于临时建筑,每次皇帝参拜之前搭建,参拜之后,就拆除了。现在这个文创商品店是仿造原来“黄云缎方形幄帐”的样子建了个小房子。

吉祥物
具服台北侧下凹部分的草坪
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
祈年门

        祈年门是祈谷坛仪门,坐落于祈年殿南,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称大祀门,后改为大享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经乾隆皇帝钦定为祈年门。祈年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祈年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门。

祈年门前的丹陛
门额上的匾
门钉和门环
祈年门外两侧布置了天坛公园第三十八届菊花展
很小型的展览,就这8间花棚。 因为建国70周年各大市属公园都有大型主题花坛,所以年度例行的花展就都缩小了规模。
穿过祈年门后高大的祈年殿出现在眼前,天蓝的有点儿“不像话”,没有一丝云彩。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 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台基前搭了舞台,10.1期间有演出。
这么大体量的建筑,看起来却那么精巧细致。北京市旅游的标志就是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前的丹陛
密密麻麻的斗拱和椽子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西侧人少的地方合个影
祈年殿是建在高6米、有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
千手观音
祈年殿与皇乾殿之间的门
皇乾殿(进深不够,拍不了全景)

        皇乾殿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祈谷坛内壝外北侧,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级。院内西侧有古稀门。檐下悬挂“皇乾殿”匾额为明朝嘉靖皇帝亲书。

祈年殿的背面
接龙
皇乾殿的北面并没有门能继续向北,只能折返先向南然后经过祈年殿的东西两侧路出去再向北,我们走的是西边。
花甲门前小燕儿飞

        皇帝祈谷均需自正道(即丹陛桥)步行至祭坛。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乾隆皇帝已达花甲之年,感到力不从心,特辟此门,以减少皇帝行走之劳,称“花甲门”。

        除了这个“花甲门”,天坛里还有个“古稀门”——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时年七十,太常寺官员建议在皇乾殿西侧辟一小型角门,供皇帝祭祀行礼出入以减少步行路程,乾隆欣然采纳。但又恐子孙均走此门形成懈怠不恭,便下诏明确“今后子孙寿达七十者方可出入此门”,故称此门为“古稀门”。以后,清代各帝均无高寿,事实上出入此门者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

祈年殿祈谷坛建筑群外墙上的西门
皇乾殿的背面
远处是北天门,两侧立起的围挡好像也是在进行国庆游园活动的布置。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北天门的门洞儿(北向南拍)
上个卫生间,坐下歇一会儿。
北门两侧的花坛
北门
天坛北墙外,午饭的地点是锦芳小吃,步行大概1km。
比个一二三四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9舍友聚会-11:游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