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偶思

  今天秋分,也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又恰好读完了一本关于中国乡村研究的一本书《回乡记》。这里想写一下我对于我们这些进城一代的一些思考。

  作为成长于传统农业家庭的我来讲,这本书所带来的触动是非常之大的。同时也更好的了解我们所谓的进城一代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我的童年记忆与乡村息息相关,在童年记忆里,周围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千奇百怪的植物,以及一望无际的黄土与绕山而行的河流。相对于进城二代的人来讲,对于故乡的记忆相对完整。这是值得庆幸的一点,但同时也会在融入城市生活带来一定的阻力。出来奋斗的农村人,其实心里都害怕别人看不起,害怕被城市边缘化,害怕回乡后被乡亲所看不起。所以无所不用其极,来打点自己的门面,我觉的这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我一直以来也不爱好面子,自己是什么程度自己最清楚了。做给别人看,实在没什么实际用处。乡土带来的务实态度是不能丢的。为了一些表面的车和房,而让父母为你再去赚钱,实在是有些难受。如果你自己有了这个经济实力,再去做这些事情也不晚。

  曾经农村是人情社会,城市是经济社会。人情社会是忍让与包容占主体的。经济社会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和利益去奋斗。而如今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新闻报道各种纠纷屡见不鲜,人情社会面临消失的预兆。而当下最最困难的莫过于我们这些进城第一代人的纠结,两种思维共存,迷茫而又纠结。

  有些人讲我们必须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才可以适应所处的这个社会。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你只能改变你所处生活的质量,而某些处于灵魂深处的东西无法改变,并会影响你的一生。比如:我们家祖祖辈辈心都很软,都一直奉行的是忍让的性格。这会有所改变吗?答案是不会的。虽然忍让和心软吃亏是和经济主义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只要坚定自己的人生信条,你或许不会成为一个有钱人,但你肯定会是一个精神世界富有的人。太宰治人间失格里讲过:“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其实不用抱歉,用儒家一句话来回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此便可。

  乡土中国,所有中国人启航的地方。未来乡村如何,谁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社会发展是向前的。农民的待遇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今年家乡的收成也不错。这就够了。

  最后,祝愿农民朋友们五谷丰登,祝愿所有奋斗在路上的人们人生事业双丰收。

你可能感兴趣的:(异乡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