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说,电影《美丽人生》以二战特殊时期犹太人苦难中的超现实浪漫打动了我,让我在剧情结尾时,微笑着,流着眼泪,抱着笔记本电脑,泣不成声。过了很久,我还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
我想,如果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能看到结尾女主人公朵拉举起他的儿子约书亚倒在地上,哭着、笑着,再看到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地板上哭着、笑着,他该多么感动和欣慰。
然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感慨万千,收获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这部电影,导演用主人公1900传奇的一生,用优美的钢琴音乐,用他固执的浪漫彻底撼动了我。这是我第一次看完第一遍接着刷第二遍的电影,我愿意奉献上我的眼泪,奉上我难以企及高超艺术境界的笨拙文字,向导演,向主人公1900,向这部伟大的影片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是9.6分。多年来一直好评如潮,精彩的影评也数不胜数。这么多年了,层出不穷的新电影,都无法撼动他稳居前列的排名,这足以说明了它独特的魅力。
我想写的是三点。
大海是人生,轮船是命运。而我们自己,渺小的不值一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就像电影中的1900一样,他一出生就被抛弃在轮船头等舱上,他是谁?来自哪里?父母是谁?这一切的一切谁都不知道,电影中也没有交代,就像他最后生命也止于轮船上一样,这是他的宿命,它无法选择,也无力选择。如果从世俗的角度看,他没有父母,没有护照,没有国籍,没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号码,他下不了船,他只能生活在船上,最后在轮船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是一个叫人同情的可怜的孩子。但仔细想想,如果把我们的世界无限的放大,放到宇宙这个大的背景中去,作为一个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不是和他一样?茫茫宇宙,浩渺太空,谁在乎我们是谁呢?谁知道我们是谁呢?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太在乎来自哪里,姓名是谁,国籍哪里,那个证明身份的号码,真的能证明身份吗?我看未必,即使证明了,又有何意义呢?
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没有这些世俗的证明,1900用他天才的钢琴演奏,证明了他辉煌绚烂而短暂的人生,证明了他到这个世界曾经来过。这个电影神一般辉煌的存在,其实也在说明这个道理。电影似乎在告诉我们:既然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何不用我们的精彩照亮自己的灵魂;让我们独一无二的有趣的灵魂告诉世界:这个世界,我来过,即使你不承认。
第二点,电影超浪漫画面下的残酷人生。
电影中,第一个让人难忘的画面,是主人公用钢琴声治愈了初来乍到的小号手马克思的晕船。大海让轮船颠簸,让马克思天眩地转,呕吐不止。导演的高妙之处在于,他用轮船上所有的物品的颠簸,轮船上大大小小的物品的摇晃,马克思自己的摇晃表现了马克思晕船的感觉。
这时1900出现了,他让马克思去掉了钢琴四角的固定脚伐,让马克思坐在他的旁边,他开始弹奏曲子,导演同样用钢琴的动感表现了音乐的魅力,轮船如丝滑的绸缎般在大海上航行着,钢琴如丝滑的绸缎般在轮船的大厅里滑行着,两人也如丝滑的绸缎般跟着钢琴滑行着,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了一体。丝滑的绸缎般的钢琴音乐弥漫着整个房间,世界笼罩在它的丝滑温柔中……
整个大海,整个画面。马克思晕船感觉神一般的消失了,他拿起红酒来喝了一口,他完全正常了,而且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钢琴音乐的魅力。而影屏外的我,被画面和音乐感动得一塌糊涂,享受着神奇美妙的快乐。
第二个叫人难忘的斗琴,这是1900与杰利的钢琴对决。在我看来,这是一场浪漫与世俗的对决,是浪漫战胜了世俗。电影中爵士音乐的发明者杰利是一个世俗音乐家的代表,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世俗钢琴界最杰出的代表,他还是爵士音乐的发明者,当他高傲的主动来找1900 决一高低时,他已经失败了。因为他要竞技的是技术,而且企图用世俗给他的荣誉,世俗豢养成的高傲来碾压灵魂冰清玉洁,干净的如一张白纸的1900。不过,他的失败更加突出了1900的演奏水平。
电影中导演还用1900的流泪来衬托杰利钢琴水平的非同一般,也显示了1900没有被世俗侵染的纯净的灵魂,他只为琴声所动,其他,他一无所知。尽管杰利最后灰溜溜的下了轮船,他算是比较优雅的失败了,是1900让他保持了最后的体面。
第三个场面马克思用1900的自己录制的音乐光碟来轮船上找他。这个光碟是1900短暂一生中美好爱情的证明,也是他的巅峰之作。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能到达制高点的艺术,是用情才能达到,爱情无疑是最美好恰当的事物。它与艺术结合,让1900的艺术也达到他个人的最高境界。1900不愿把光碟在市场上推广,换来金钱和荣誉,他要送给他心中的最美的姑娘。尽管这场爱情没有圆满的结局,但对1900的艺术生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后来,当要爆破轮船时,马克思用残破后又修好的光碟来轮船上寻找1900,康恩坐在破旧的楼梯上放着音乐,找到了藏在黑暗角落中的1900。后面两个人坐在木箱上的对话,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只有用音乐才能找到1900,1900是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存在的。
我想谈的第三点是: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这是豆瓣评分榜上为《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留下的一句话。似乎是很励志。但1900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浪漫,纯净,辉煌、甚至是喧闹的活着,而战争降临,曲终人散,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爆破的时候,他与轮船一同化为灰烬,归于大海,他悲剧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这是一部有关自由与限制,选择与命运,孤独与华丽,浪漫与世俗,人生终及追问和思考的电影。
电影安排的非常巧妙,1900在轮船上邂逅心仪的姑娘,就是前面他遇到的那个农民的女儿。电影似乎在追问一个问题,世界的尽头在哪里?人生的尽头在哪里?农民说了他的经历,刚开始他觉得世界的开始与尽头都在他那片土地上,后来他失去了五个孩子,他的妻子也跟着神父跑了,但幸好他还有唯一的一个女儿,他万念俱灰。当他看到了大海,大海的声音让他充满了力量,他决定要改变生活,让生活重新开始。1900就生活在大海上,他听不到大海的声音。他寻找不到这样的感觉,这是不是在说大海对于1900,既养育了他,成就了他,又限制了他,这不是他的人生尽头,那么他的人生尽头在哪里呢?是下了舷梯走向陆地吗?不,也不是,陆地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是世俗的世界,尽管也许那里有他美好的爱情存在,但绝不是他人生追求的尽头,他把他的帽子扔进大海,回转身,重新回到轮船,很显然,他选择了大海,作为他人生的尽头。
电影让我们在唏嘘之余,感慨之余,我们似乎还在不停追问:人生的尽头到底在哪里?难道只有死亡?除了死亡,难道我们别无选择?死亡的意义呢?人生的终极意义呢?
关于这部电影,要探讨的还很多。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因为经典就是一个取之不尽,挖掘不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