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过程的要素分析——《课程的逻辑》读书心得(六)

        理科课程,不仅要反应科学知识的本质,而且要反映学习者探究科学知识的特性和知识建构的过程的特性。

        探究学习的特征就在于重视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日本教育学者降旗胜信提出了理科教学的总体构想:在小学阶段,重点放在获得概念和知识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和态度上。随着年纪的递升,重点转移到科学概念的形成上。这样,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必须先行。在高中阶段,用小学、初中阶段培养起来的探究能力、态度和基本的科学概念,获得更高级的科学概念,从而更广泛深刻的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现代理课教学的模式。

        “探究学习”论推动了对“教育目标论”的分析研究探究。探究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和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正如科学家从事科学的探究必须具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一样,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探究方法,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降旗胜信教授探讨了应当培育的探究学习的态度包括:对自然现象具有兴趣、热爱的态度、根据事实,批判性的思考的态度;主动收集情报的态度;创新的态度;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态度,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把理科教学的目标仅仅归结为知识的授受是片面的。

        “探究学习”论推动了理科课程、教材、教法的根本改造。探究学习的课程要求教材尽量采用探究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要求提供实施小型的却是范例性的探究过程——实验——的机会;要求打破课堂与实验室的区别、动脑与动手的区别。

        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是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是有血有肉的知识,老师起到一个引导和连接新旧知识的作用,在我们理科课堂中,探究式的学习尤为重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不停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然后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正如费尼克斯所说:“课程,是由从学术引申出来的知识组成的。所谓教育,就是在探究过程引领之下这些知识的再生。儿童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生成确凿的源于学术的有组织的知识体。”“探究学习”论有它的合理内核和积极的作用,这是肯定无疑的。

        “探究学习”值得我们探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过程的要素分析——《课程的逻辑》读书心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