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代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
所谓儒,实际就是温文儒雅,谦恭礼让。 古代的儒者就是传授六艺的人。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儒者,必能铁肩担道义;真儒者,理应精思而践履。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顾炎武,可以说是儒家的践行者。
了解顾炎武:
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抗清失败,家破人亡,经历牢狱之灾,
至死不食清禄。
关于此人,有三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9天后,常熟陷落,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说:“我即使是一个妇人,身受皇上恩宠,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
顾炎武不与清朝的名公巨卿有所交往,即使与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弟兄,也很少走动。有一次,徐乾学坚邀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去了,但拒绝饮宴,以示不食清禄。后来徐乾学兄弟在江南替他买田置地,多次请他回故乡养老,顾炎武始终没有答应。
康熙十五年,顾炎武客居北京,有一天他去看望两个外甥,两个外甥设宴款待他。可是只喝了三杯酒,顾炎武即起身要回住所。徐乾学立即说:“甥还有薄蔬没上桌,舅舅再喝一点酒,畅饮至半夜,然后我派人打着灯笼送您回去,怎么样?”顾炎武立即发火了,说:“世间只有淫奔、纳贿这两类人夜行,哪有正人君子夜行的?”身为大学士的徐乾学屏息肃容,不敢再说一句话。
儒家讲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生逢盛世,忠君爱国,食君禄担君忧无可厚非?然生逢乱世,如何自处?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就给出了我们答案。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什么意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说——
有“亡国”和“亡天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亡国”和“亡天下”怎样才能分辨?
答说:“换个姓氏做皇帝,改一个国号,
这就叫做“亡国”。
整个社会仁德和正义被堵塞,甚至于出现因为禽兽而吃人,甚至人会因为饥饿而去吃人,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说“亡天下”。
因此知道如何保护天下,
然后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国家。
保护国家的任务,主要应该由国君,
他的大臣,那些吃肉享受的人去谋划、去承担。
而保护天下的任务,
那么哪怕是最普通的一个老百姓,
也是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的。
是的,自秦灭六国,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不可胜数,国破之难频有发生,然而国破山河在,中华民族依然生存繁衍。所以说亡国指一个王朝灭亡。那何为亡天下?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率土之滨,仁义不行,道德沦丧,廉耻尽失,公正失衡,就会导致以强权为兽,以利益集团为禽,国家机器为其爪牙,待民众如鱼肉,视人命如草芥,其后国中人人自危,以暴易暴, 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这叫“亡天下”。顾炎武把国和天下严格分为两个概念,认为国家朝代更替是“亡国”,是其君其臣的责任。 而“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而食人,人将相食’就是“亡天下”了,是每个“匹夫的责任。
我们作为天下的少年,我们既不想亡国,更不愿亡天下,如何自处?其实,梁启超给了我们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