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心理学》(理查德.怀斯曼)

书名:怪诞心理学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路本福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01 科学地揭秘古怪现象

有时候,人们很难分清伪心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区别,甚至不少人直接定义心理学是一门伪科学。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借助严谨的实验来解释人类行为。那么,从科学角度看,为什么会有那些神奇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人生的每一次决策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玄机?面对复杂的人性,我们又应怎样与身边人相处呢?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是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英国著名的大众心理学教授。与其他心理学家不同的是,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那些难以解释的行为。而我们今天解读的这本书,是他的巅峰之作。在这本书中,他将众多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不同角度的心理学出发,对不可思议的现象进行解释,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令人吃惊的是,走进心理学之前,他是一个专业魔术师。那作为一个专业神秘人士,兼知名心理学家,他会怎样解释这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呢?

本书首先揭露“心理暗示”在那些神秘现象中的作用。接着,为有效决策,找到那些影响决策的“隐形说客”。最后,从自私心理学角度,探索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简单来说,本书旨在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并给出能让我们更好工作和生活的方法。

02 不可思议事件背后的三个原因

生活中很多事情总是看起来很神奇,比如不曾见面的两个人,一方仅凭出生日期或者星座就能推算出另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对方会大呼“真准”。真的这么神奇吗?在第一个重点里,作者表示,不可思议的神秘大多是“心理暗示”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怎么可能呢?我是亲自见过,还体验过呢?”是的,大多人都很难相信。但为什么我们判定,这不可信呢。首先,是“谄媚效应”:大部分人都深信正确积极的事

《对“伪科学说不》一书中提起过,职业魔术师詹姆斯•兰迪曾在一个广播电台假扮“星象学家”,他提前组织听众提交自己的笔迹和出生日期。几天后,他为三位听众进行了解析,并要求他们根据是否准确,给予0到10分的评分,三个听众分别给了9、10、10分。是不是很神奇?然而更神奇的是,兰迪不是“星象学家”,他根本没有看过任何人的笔迹和出生日期,他只是把一位真正星象学家的解读稿读了一遍。也就是说,这份解读不是他给的,也不是针对这三个听众而说的。

你可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那请你看这样一段文字:“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从外表来看,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心却常常焦虑不安。”请你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现在我告诉你,这是给你的性格解析,你觉得像你吗?估计不少人会点头称是,其实,这是我摘抄了书中的几句话,它是一个心理学家的实验素材。他将包含这句话在内的一段文字发给了学生,并要求根据是否准确,给出0到5分的评分,有87%反馈4分以上。也就是说,87%的人觉得这句话准确解读了他们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被试者都是大学生,看到的也是同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可以这样解读,你还很有潜力,你自律且自制,但是人都会有焦虑,你也一样。不难发现,这段话积极正向,听的人会觉得很舒服,甚至会窃喜“原来我这么厉害”,这就是“谄媚效应”。

除了“谄媚效应”让人防不胜防。其次,因为记忆可以被操控,所以你会盲目坚信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博士金伯利·韦德邀请了20个人,让他们说服自己某个家庭成员参加他的实验,并偷偷提供给韦德一张这个家族人员的儿时照片。接下来,研究人员会根据这张偷偷提供的照片,去后期制作成一张坐在热气球上的照片。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会邀请这些参加实验的家族人员自己提供3张儿时照片。在此后两周时间里,研究人员会对这些参考实验的家族人员进行3次访问,让他们回忆并讲述3张真实照片和实验者制作的照片背后的故事。刚开始,会有1/3的人记得乘坐热气球的经历,其他人表示记忆模糊,实验者会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让人震惊的是,3次访问后,所有人都记起了乘坐热气球的经历,甚至能够具体描述到那时候多大,和谁一起以及花了多少钱等等细节。可见,记忆被操控时,我们不仅可以睁着眼说谎,而且还有模有样。测试人员提醒说,人类记忆的重塑要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惊人。所以,别说权威愚弄我们的认知,连我们自己都能把自己骗得团团转。

生活中,一些人学习片面的心理学后,就开始细数曾经不幸,比如婚姻不幸福,工作不顺利等都归于原生家庭不好,创伤太多。不可否认,曾经的创伤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但绝对不能决定你的生活。但实际上,没有人的过去完美无缺,沉浸在“创伤”里,我们就倍感无力。所以,要记得时刻告诉自己,记忆会说谎,有些“创伤”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小时候你可能为得不到一盒巧克力而哭一下午,但长大之后,这类伤痛其实已经不值一提了。但我们很多人却揪着不放。

其实,除了“谄媚效应”和记忆被操控,还有一种常见的消极心理暗示,它就是认为“幸运是天生的”,也有人会觉得自己天生命不好。其实,没有“天生幸运”,只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些人很容易就得到领导喜欢,每当他们有困难时,总会有个“贵人”从天而降。羡慕之余,我们也难免会不解,他们怎么会如此好运呢?

作者和我们一样,也很好奇是不是真的有人天生好运气,可他不是个只想想而已的人,他进行了一个实验。他分给参加实验人员一人一张报纸,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数一下有多少张照片。其实,作者还做了一件事情,在报纸的中间部分,用半版的篇幅和大字体写了一句话“如果你告诉研究人员看到了这句话,就能为自己赢得100英镑。”实验最后,有人赢得了钱,而有人就只是努力地数清了照片。赢钱的人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能说那些赢到钱的人是天生好命吗?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面对的是同一件东西。

那为什么说只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呢?为了解释这个内容,我们先打个比方,比方说小费,在美国很盛行,一年能达到260亿美元。一般人会觉得饭菜质量、饮料和服务影响小费的多少,其实,学者的研究发现,心情才起主要原因。比如在账单底部添加一个微笑表情或者写一句“谢谢您”,就能获得更高的小费。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有人天生幸运吗?其实,生活中有些不如意很正常,我们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更不是认命,而是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去思考还可以怎么样完善,有没有更好的行为模式。总之一句话,幸运是自己创造的,不是谁赋予的。

通过上面的内容,你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可思议,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暗示”在作怪。一个是“谄媚效应”的影响下,我们更愿意听那些积极且正确的东西。第二个是,记忆是可以被操控的,所以我们会盲目坚信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第三个是,没有“天生幸运”,只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见,很多所谓的不可思议没有那么神秘,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自导自演”。

03 隐形说客和吊桥效应

除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难以解释的巧合,而这些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第二个重点,每一次决策背后,那个潜伏的“隐形说客”

首先,科学实验证明,那个影响决策的“隐形说客”是外在因素。

我们先举个决策的例子。比如说,你要买一套洗发水,标价89元,但店员说过几天店庆,59元一套。又比如你打算买料理机,标价699元,店员同样说过几天会搞活动,669元一个。看起来都是要再跑一次,两个商品也都是节约30元。但决策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人会等到活动时,再去买洗发水,但会选择当场马上买料理机。如果理性计算,不难算出获利是一样多,显然消费时,理性是很难的。那另一种导致这样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是肉眼可见的降价比例,洗发水折扣比是34%,而料理机的折扣比是4%。这样的对比会给人一种买洗发水更划算的感觉。这就是外在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商家喜欢制造一些强刺激的外在因素,例如用与“性”相关的图片来做包装,运用得最得心应手当数维多利亚的秘密,维密天使的性感美丽让人趋之若鹜。

除了性,外在因素还包括职位、高矮、书籍等一切外显的东西。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曾经非常畅销,引发过“维特效应”的悲剧。书中的主角维特因为感情、生活的纠结选择自杀,很多入戏太深的读者,纷纷选择模仿维特的方式进行自杀。以上的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但在决策中,仅仅知道“隐形说客”还是不够的,更深一步的是那些看起来必然的联系。比如有些人改名之后,工作、事业都顺利起来,所以很多人开始效仿。真的是改变姓名带来的好运吗?其实未必。因为很多看起来必然的联系,大都是人的主动选择而已。

举个例子,你就会更好理解。曾经有人将美国总统林肯和肯尼迪作比较,从出生日期、名字字母数一直到死亡方式进行比对发现,两人拥有惊人的相似。难道这代表着一类人的命运吗?其实不是。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巧合被一个电脑高手李维识破,他随便组合了好多个相似的总统履历。为此,研究学者总结说,一个人一生要经历那么多事情,没有相似才是让人吃惊的事情。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称这些是“罕见匹配”,即一些很平常的事情被我们强行联系在一起,并认为这是必然的。它最坏的影响就在于,一旦认定这是必然的,我们就会失去了斗志,甚至相信命运。其实,你从案例中就可以发现,这不过是我们的的一种主动匹配。

书中还介绍了一个让国外很多心理学家困惑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姓氏的含义通常和他们从事的职业匹配。比如,姓布瑞勒夫,这个词有“培养爱情”的意思,奇怪的是他是一个婚姻关系顾问。姓马姆帕沃尔,这个词有“妈妈的力量”之说,而她就是一个亲子教育专家。还有人姓彼特,这个词有拍子的意思,而刚好她是一个音乐教师等等类似案例。当你听到这些,是不是也很好奇,你身边应该也有类似的巧合。看起来的确像冥冥中注定。但是作者及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是这些人主动选择了相关的职业,比如很多名字里带着某个地方信息的人,主动去了那个城市生活,带着某种寓意的人,主动选择了相关的职业。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找到影响我们决策的“隐形说客”,它就是诸如名字、外表、图片、广告等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知道了那些看似必然的联系,实则是人们的主动选择。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要如何利用这些技巧,打造自己的优势呢?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如何利用这些“隐形说客”的因素,来打造自我优势。

而最需要打造自我优势的,莫过于亲密关系了。我们每个人都期待遇到对的人,过幸福的生活,但问题是“遇到”合适的人变得越来越难。即便遇到了,能够走入婚姻,并且长久幸福也很难。这里,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吊桥效应。

这个实验的地点是两座架在河上的桥,一座桥比较高,而且下面是岩石林立的河床,另一座桥就比较低且比较坚固。女研究人员假扮成市场调研员,分别在两座桥上拦住过桥的年轻男性。在他们填写调查问卷后,女研究人员顺便了留下自己的私人号码。结果显示,高桥上遇见的男性更多地联系了女研究员。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不难理解,在晃动的高桥上,人会出现害怕、紧张的迹象。而相似的情况是,遇到喜欢的人,人也会出现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变快,甚至脸红等迹象。可见,高桥的男性,误认为自己喜欢上这个女研究人员,所以打算追求她。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以与喜欢的人,一起参加一些带有刺激的活动,会很好地提升两人的亲密度,例如一起去听听摇滚乐,看看恐怖片,玩玩跳伞等,无论是塑造高大威猛的可靠形象,还是反差萌的楚楚可怜形象,都很有帮助,那么最后两人成功在一起的几率都会大大提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第二个重点里,你知道了每次决策背后,都有外在因素这个“隐形说客”。然后知道,那些恰到好处的巧合,看起来像是必然,其实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最后,我们也学会了可以利用“吊桥效应”来塑造自身优势,增加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几率

04 从复杂人性看相处之道

在探讨了神秘的“自我暗示”和“隐形说客”之后。最后,我们来探讨最为复杂的人性。我们将从自私心理学角度,探索与人相处之道。

说到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圣人,也都是罪人。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亲和动机,同时,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作者曾参加一个叫做《世界在行动》的节目,目标是要测算国家的忠诚度。他们首先选择了一个大型报刊经销商的连锁店,故意安排店员给顾客多找钱,比如收了顾客5英镑,却假装按照10英镑来找钱。实验证明,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会欣然收下店员多找的钱。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实验中,店员故意口头重复要找多少钱,目的是让顾客知道店员此时已记错金额。但结果是一样的,几乎所有人都收下了这个钱,甚至顾客在出门时,露出得意的笑容。但这个实验还没结束,实验人员将大型机构的连锁店换成街边商店,店员还是故意将5英镑当成10英镑来找零,但结果是,一半的顾客把钱还了回去。在采访中,他们表示,从经济水平和自己相仿的人身上,赚意外之财是不合适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型机构的钱是可以拿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有圣人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很常见,当以盗贼为主角时,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从大型企业或者是财团首脑那儿成功坑到一大笔钱。

其实从上面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一点,那就是:人们更愿意帮助相似的人。

这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研究为证。尼克松在职期间,因为越南的处理问题引发了示威活动。借此机会,研究人员让一个演员装扮成嬉皮士,并手持“反对尼克松”的牌子走进游行队伍里。在预定时间里,他会倒地,假装很不舒服,由研究人员以帮助朋友为由,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结果抗议者们很快会伸出援手相助。但还是在同样的游行队伍里,实验人员换成正常人装扮,并手持“支持尼克松”的牌子,结果这一次,人们不再出手帮助。同样是和平抗议的现场,只因两次立场不同,就会出现积极帮助和袖手旁观两种情况。不难看出,我们的确更愿意帮助与我们相似的人。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求于人,那当你想寻求帮助时,可以去找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可以是年龄、气质甚至服装相似。只有这样,你的胜算比例才会高。

说起人际关系,最难的莫过于说服。其实,说服很容易让双方都处于敌对状态。那这本书会给你一个可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说服人时,先从小处入手。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有研究者假扮志愿者,询问住户是否介意在自己花园安装一个大的告示牌,上面写着“小心驾驶”。看过效果图片后,几乎所有的住户都拒绝了,因为大牌子让花园变得很不美观。在第二次实验里,研究者找了临近的住户,拿着一个很小的告示牌,询问住户是否可以放在自家花园里,而这次,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了。过了几天,研究人员回访,并请求是否可以安装大告示牌,结果,76%的人接受了这个请求。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的态度是很难瞬间改变的,需要循序渐进。那些接受了小告示牌的人,已经有了接受说服的心理准备,所以,对于更高一级的请求没有提出拒绝。

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合作时,或者说服别人做一件事情时,不要期待他一下子就接受,可以先从小事入手,一旦适应了这个阶段,你再说更大的请求,他才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了,面对复杂的人性,首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圣人,也都是罪人,我们有亲和友善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其次,我们更愿意去帮助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所以需要求助时,不妨向那些和我们气质打扮相像的人进行询问。最后,需要说服人的时候,不妨从小处入手,过了适应阶段,再提更大的请求。

05 总结

生活中,很多神秘到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让人们眼花缭乱。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心理学会如何解释这些不可思议的神奇呢?看起来存在必然联系的决策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玄机呢?面对复杂的人性,我们要怎样相处呢?

《怪诞心理学--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在这本书里,作者借助一个又一个学者的科学实验,一一为我们揭秘。首先,不可思议现象大多源自“心理暗示”;其次,每个决策背后,都有个隐形说客;然后,又从自私心理学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之道。

我们知道了,因为“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深信积极正确的事;记忆可以被操控,我们真的会盲目坚信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天生幸运”,只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然后,我们知道了决策背后,那个潜藏的“说客”是外在因素,例如广告,氛围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那些所谓的,看似必然的联系,其实是人的主动选择。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以巧妙利用这个“隐形说客”,例如吊桥效应,来巧妙打造自身优势。最后,我们又回到与人相处之道上,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是“圣人”,也都是“罪人”,因为我们既自私,但也有友善的一面。同时,每个人都更愿意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最后要想说服别人或者与人达成大的合作,要先从小事下手,往往会更容易达成。

其实,不存在天生幸运,也没有随便的巧合。今天,你已经知道了,那些不可思议日常背后,都有些隐藏很深的东西,比如自我心理暗示。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独立思考,尽可能去借力那些潜藏的积极因素,让工作、生活和学习更加高效顺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诞心理学》(理查德.怀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