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包容,别让“暖心”变“寒心”

常怀包容,别让“暖心”变“寒心”


2020年11月26日,有微博网友发帖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宿管阿姨感恩节给送学生糖果,一名学生欲举报阿姨公开搞“过洋节”活动,且语气十分强硬坚决。27日凌晨,哈工大回应:经调查了解,学校的公寓阿姨派发巧克力是出于好心,学生留言提醒阿姨也是出于善意。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中国新闻周刊11月27日报道)


我国不提倡过宗教色彩的洋节的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是对我国意识形态和本土节日的一种保护,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但若是什么事情都上升到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只会显示出异议者思想的狭隘性。大学本该是一个最具包容氛围的场所,是多样性、差异性、自由发展的天堂,而在送礼的公寓阿姨眼中,她可能大概率不清楚感恩节本源于美国清教徒,她只是想通过“感恩”二字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对学生们的喜爱,但学生的误解使送礼的阿姨遭到举报威胁,难免会使人的暖心变成寒心。


其实但凡有一丝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出宿管阿姨绝非恶意,且一盒巧克力本身价格不菲,她完全不必“居心不良”而惹祸上身,行为存在争议性无可厚非,但“不知者无罪”,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或是朋友表达长久陪伴和支持的感恩,是人性向善的本性,就算感恩节起源于西方,但是人们的美好感情却不是分国界的。人常怀包容,才能不使“暖心”变成“寒心”,如果学生觉得阿姨的行为欠妥,大可单独找阿姨普及相关的知识以消除误解和误会,偏偏要采取最偏激的举报威胁方式上纲上线,让阿姨伤心,实在容易让社会大众质疑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否到位。读书要读得有人情味儿,一句善意的“谢谢”说出口并不困难,我们读书不仅学的是课本知识,还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涵养,对他人多一分理解包容,社会才得以有正能量的存在。


近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是什么坏事。但所谓的兼收并蓄绝不是完全排斥外来文化,不代表人们有足够的资本对外国节日中的美好感情存在鄙夷态度。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闭门造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狭隘的人也是不会有光明前途的,“感恩节”本来是“感恩”,偏偏有人把字眼放在“节”上,让人汗颜。我们虽不提倡“洋节”进校园,但一块巧克力、一束鲜花,祝福仍可以送达我们心间,我们虽然可能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异议,但动不动“举报”、动不动“威胁”,用恶意去揣测别人的善意,大可不必。没有包容之心、没有感恩之心,一个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怀包容,别让“暖心”变“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