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情绪觉察

昨天晚上情绪特别糟糕。对于队友的或是趣事分享或是玩笑话都非常烦躁,当然我的反馈也非常冷漠。就在那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情绪不对。

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情绪呢?表面原因是晚饭吃得不舒服,不如我愿。还有一些零零碎碎其他的事情凑在一起。可又总觉得这些事也倒不至于让我这么烦躁。

晚上睡觉前翻看小红书育儿的帖子,脑海中又个特别强烈的声音:当我和来带娃的老人有观念冲突的时候,队友会站在我的对立面。我孤立无援。而这是我最害怕的。

我震惊于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细想之下,白天的时候和队友讨论猫咪。他非常坚定地说,怀孕就不应该养猫,养猫有很多危害,甚至害得他都是头皮屑。我据理力争,可还是没有说服他。我潜意识觉得,他的这个意识,一定是家里老人灌输的。由此,之后育儿的时候,他会更倾向于老人的意见。

之后我跟队友说了我的担忧,让他保证到时候一定要向着我,不然我会产后抑郁。队友笑着答应我,听他的语气,感觉我有点小题大做。昨晚的当下我放心睡去了,可现在回想起来,我从始至终还没有听到他真实的想法,到时候保不齐会非常直男地跟我讲大道理。只能后面再潜移默化,给他多吹吹科学育儿的风。

最近在看育儿百科相关的书,发现产后的一两个月,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尤其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连基本的喂奶、换尿布、洗澡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小孩子会在各种方面有稀奇古怪的小问题,到时候的处理也非常繁琐。我很怕因为我的疏忽,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前几天在b站看可妈采访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的视频,沈老师提到“密集母职”这个概念。她建议小孩子从最小的习惯和性格培养这些大的方面入手,抓大放小。可能刚开始学习成绩一般,但从小培养的基础能力,效果会慢慢显现出来。学习成绩变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我非常羡慕沈教授的洒脱,不过相信她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她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状态,也给孩子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这样言传身教,比总在身边叨叨要好很多。

上周买了蒙台梭利教育相关的书。其中一本书中提到,比起马上给孩子即时反馈,先观察他,和他互动一下再回应他的需求,这样能让孩子更有自主性。当然具体操作比较复杂。总之蒙氏理念我还是比较认同,希望能尽量理解其中精髓,在实际教育中实践起来。

同时,希望教育孩子不会让我迷失自我。我还能保有自己想做的事,积极探索自我边界。

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勇气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他对周围事物、对知识有足够好奇。

希望我今后不会出现,气急败坏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情形(感觉很难避免)。

希望我们的家庭环境是轻松愉悦,平等互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一次情绪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