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社死的启迪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这是一则《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讲的是魏晋时期一个叫裴遐的人,在当时的镇东将军周馥家做客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要说,还真给我们一些组织、参加社交活动的启迪。

组织活动要主题明确

周馥作为请客的主人,还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的。比如专门安排自己的司马负责斟酒陪酒监督当酒令,比如为了丰富活动的内容还安排了可以下棋。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晋时的酒局不单只是正襟危坐专门喝酒,还可以聊天下棋玩游戏。这样做,本来的出发点是让活动丰富多彩,增加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主人事先没有确定明确的主题,似乎是随遇而安,但主题松散,两个参与者都对这次活动的主题不清楚:司马认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喝酒,裴遐认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休闲。不同的理解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发生了认识上的碰撞。

活动安排要有序进行

这场就有点类似现代人的酒局。经常看到一些酒局有人在喝酒,有人会唱歌,还有些人抱着手机刷抖音、发朋友圈。活动内容多点,兴趣点也会更高,这个并没有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单位的学习活动中,会附加一些节目单。当然现在不敢搞公费旅游了,这属于腐败行为。开始说了,周馥的这次活动比较松散,就是因为几个节目同时进行,没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相互不同步,各自认为自己的事情重要,导致行为上的差异。

参与者要有所节制

可以看出发生对抗的两位,性格特点迥异。裴遐的棋瘾较大,或者当时的棋局比较胶着,一心扑在棋局上。司马则性格非常急躁,眼看着裴遐没有跟上节奏,司马倒上的酒裴遐不是没有喝完,就是早就空杯,令司马十分恼火。参加集体活动,不是居家过日子,也不是个人外出观景旅游。要尊重集体活动的规律,由不得个人耍小性子。如果裴遐知道该喝酒时喝酒,该游戏时游戏,那么问题就不会发生;假如司马顾及主人与客人的面子,忍住不发脾气,不做让人下不了台的事情,也就不会生硬拖拽了。节制和忍让,是个人的良好修养,也是不发生不愉快的必要保证。

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好好的一场酒宴,给两个意气用事的人搞得十分难堪。
恼羞成怒的司马一个箭步冲到裴遐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裴遐拽到地上。书里没有交待清楚,裴遐倒地的姿势到底是四脚朝天还是以头抢地,不过肯定是从座位拉到地面。
谁也不料变起仓促。说司马反应快,还不如说裴遐反应更快。只见裴遐一个鹞子翻身,立马就坐,他的行为举止一点都看不出刚才发生了什么?!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裴遐,迅速落子,还下出了一招妙棋,直到棋局结束。
一些社交活动起于美好的设想,终于未曾预料的收场。裴遐还算理性,没有当场发作,扩大事态。总之,还是没有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行为端庄,才不致贻笑大方

"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纸终究保不住火,酒宴中的故事还是在社会上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据说,同时期另一个文化名人王衍王夷甫,事后带着嘲讽的口吻问裴遐,说你那个时候怎么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呀?裴遐回答的是:别说了啊,只是当时天色暗淡,看不清楚而已。幸亏故事发生在魏晋,要是发生在网络无孔不入的现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网友还不知搞出什么幺蛾子,出现大型的不可收拾的社死局面。
《世说新语》里讲述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当时士大夫的雅量,并无我说的这些意思。权当逗君一笑的笑料,茶余饭后添点谈资。

你可能感兴趣的:(避免社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