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但不执着于目标。用行动靠近目标,而不是光喊喊想想目标吧。

20210306 周六

*晚上吃完饭,出门溜溜腿消消食。现在不太冷了,健步道上走路的人也多起来了。

我前面有一对母子,那孩子看起来也就六七岁的模样。呵呵,估计低年级的小学生,作业课外班没那么多,还有时间被老妈拉出家门活动。

顺着小风,这母子俩说话声飘过来。

“你有什么目标啊?”妈妈问。

“我没有目标。这刚开学,你,爸爸,还有学校里老师,你们怎么都要问我目标啊。我就不能不定目标吗?定了到时候也完不成,又要被你们吵。烦死了。”

“人怎么能没目标啊。不说目标,就说什么是你想要的,你想做成什么样子吧。人有了目标,才会努力呀。”这妈妈开始苦口婆心了。

“不说了,不说了,行不行。咱们回家吧,我不想走路了。”孩子开始有情绪了,拽着妈妈往前走。

*人家俩人走的快了,我也不好跟上去听哦。

但是,这样的对话场景和模式,我是太熟悉了。

很多时候,我和孩子也是这样。本来想一起玩一玩聊一聊,想找机会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增进亲子间感情的,可我就是有本事,明里暗里带着要求,期待,指责,否定;用说教,唠叨等方式说些我认为非常必要,非常正确但孩子不想听不爱听的话,把轻松的气氛搞紧张,把孩子想说想聊想亲近的心思给逼退。

现在我是越来越感受到,关系之间(尤其是亲子间),对对方(孩子)目前当下的状态,发自内心的接纳认可,比自以为是的评判,着急的教导,要靠谱的多。

那些正确的大道理,那些我认为必要的该做的事,对方(孩子)真的不知道吗?未必哦。

亲近的舒服的关系本身,比起所谓的“我教你说你要求你…,”可能,才是对对方(孩子)真的好吧。

再一个,不是靠要求,期待,教导等能让对方真的有所改变或愿意改变的。而是靠“不管你怎样,我愿意去了解理解你,尝试接纳认可你”而让对方感动;以自己做出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上说“你要怎样”来带动对方的。

*另外,有关目标的话题,让我想起在文章里看到过的相关内容。

“该不该有目标?

当然。

人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意图,都是想让自己更加进步,变得更好。

也许,没有目标,会让人显得盲目而混沌,就像一艘原地打旋的船,没有方向了。

但太沉迷于目标,就会把目标当成一种执念,光盯着目标(自己想要的,想达成的),执着于结果,从而忽略了人生的终极意义——接纳当下,体验此刻。”

*想想,从小到大,我也是爱给自己定目标,立flag。

可是,很多时候,我定的目标,并不是从我当下的实际能力情况出发,或者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我“真正的想要”;而是于我而言过于“高大上”,或是为了迎合跟风满足虚荣心等等原因。以至于,我定下的目标,并没有对我起到导航“路标”的作用或是鼓舞激励的作用,反倒成了压力,成了怎么也达不到的挫败…

呵呵,也许,目标是要有的。就算不是自己有意识刻意制定的,自己无意识中也是有“想要的,想达成的”(目标)。

但我们也要知道,目标,是给自己导航的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还是制定切合自己实际情况,是自己真的想要的目标吧。

一个个目标,就如我们旅途中的一个个路牌和站台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吧。

同时,也得承认和接受,人不可能达成自己制定的所有的目标,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想要。

所以,不要执着于目标,执着于达成所有的“我想要一定要”。

学着接纳当下的现实状态,接纳“做不到,未完成,和想要的目标不一样的”结果,比起是否达成目标,我们也许更需要关注和看重的是,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去体验,去享受,和学着历事成长。

再一个,目标是来做的,不是用来喊的,标榜的。

比如:我近来的目标,是“想让自己快乐一点,想让自己有温柔可亲的模样”。

可我嘴上喊着目标,却甩着脸色,说着“我不高兴我不开心,我就这么硬邦邦的性格”的话,不断给自己暗示,不断要求期待他人改变,那这目标,对我又有什么用?

反倒是明确自己想快乐的目标,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觉察和提醒自己:来,笑一笑,说话柔一点,做事不较劲软一点…这样子做下来,才会离自己想快乐的目标靠近一点哦。

*还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但不执着于目标。用行动靠近目标,而不是光喊喊想想目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但不执着于目标。用行动靠近目标,而不是光喊喊想想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