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反思] 连接想法与行动的三个问句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的Julie,继续转述喜马拉雅系列音频节目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反思,有很多层面,我们今天这一讲谈到的是:对一件事的反思。这个话题很重要,如果大家能够学会这个方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想法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行动,人生就能不断地出成果。

课程回顾

杂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行动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事件的分类。首先要对事件进行收集,清空大脑,因为大脑是CPU不是硬盘;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记忆是一种低级的大脑活动,不能让它占据太多大脑的资源。

不能用大脑来管理杂事。大脑是记不住事的,事情没完成,大脑一定会焦虑,所以我们要把大脑中的事件收集下来,放到手机的软件或者纸箱里的事务只能叫做“杂事”,杂事是不能被管理的,例如你的担心、关注、想法......这些都不能用来行动。

如何将杂事转变为行动

杂事与行动之间,要透过3个问题来连接:

第一,要不要做?

第二,我要的结果是什么?

第三,我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这三句话其实是对一件事的反思:要不要做,是对一件事情的思考与选择,需要做或者不需要做。当需要做这件事的时候,要学会关注结果!行动不是目的,取得结果才是关键。所以要问自己: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让自己定位在结果的视角里面。

这里分享一个杂事转变为行动的公式:我+动词+关键人+事情。


举一个例子

当大脑里记录着一件事:体检!但因为很忙,没时间去体检,等想起来时,发现自己没有预约。这个时候大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把突然想起的事记下来!不需要记录很多,“体检”两个字足以。把“体检”这件事从大脑里收集下来,放到脑外记录系统里,然后就可以安心继续做手头的工作了。等有时间清理自己的记录系统时,会发现收件箱里有非常多像“体检”这样的事。

看到体检这一项,于是就要问自己:要不要体检?如果要去,那么接着问自己:我要达到什么结果?结果是:拿到一份体检报告。下一步行动就可以是:打电话预约!我们的脑外记录系统就可以把记下来的杂事“体检”修改并丰满为下一步行动的公式,即“我打电话给招商银行预约去医院体检”(我+动词+关键人+事情)。这时候,杂事“体检”才变成了下一步行动“打电话预约体检”。

如果大家每件事都可以这样想清楚,那么出结果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强!

反思与下一步计划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被各种杂事占据和扰乱。有了“日历+清单”这一神器,可以顺利地清空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变的轻松无负担,不焦虑,做事的时候更专注于当下。然而,那些让我们焦虑的各种杂事依然还在,只不过换了个停留的地方,暂时被放在了日历或清单上。我们一空下来,还是要对每个事务进行处理的。

每日的上午是我能量最高的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当日的青蛙。下午一半时间继续处理上午未完成的事务,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处理清单中记录的各种杂事。对待记录的每一件,我首先都会问自己:要不要做?每每这时候,我都会删掉一些记录,因为在收集的时候很可能是出于头脑一热或三分热血,而冷静的时候仔细一想,就会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去做或者不应该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

而对于自己非常肯定“我要去做”的事情,应该马上追问自己一句“我要的结果是什么?”。关于这第二问,我之前并没有太刻意去问,有时直接过渡到第三个问题,直接制定下一步行动去了。然而事实证明,这第二问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还拿自己转述一百讲和学英语这两件事,之前我也非常明确地回答“我要做”,然后就去行动了。可是后面坚持的并不是很好。在上完一阶线下课之后,我又重新对自己问了这三个问题。

首先是:要不要日更100讲转述?我的回答依然很肯定:“我要做”。“那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于是我特别认真地想了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转述100讲,通过对一阶课程的内容进行回顾与输出,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吸收与转化,能够彻底做到融会贯通以及深入持续地践行。这是对自己上完一阶课后的一个交待,如果对其他人有启发,那就是我额外得到的福利了”。当我理清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时,我觉得这件事变得更有意义了,也成为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我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就变得特别简单了,每天寻找碎片化时间听课,码字就行了。

关于英语学习,我的一个问题的回答自然也是“我要做”。“那么我要的结果呢?”之前确实没想过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既因为喜欢而学,也因为需要而学。这次我也是经过了深入思考后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希望半年后参加雅思考试成绩不要低于6.5”。这个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怎么复习了,于是,我的下一步行动变成了: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截止日为:本周末)并严格执行。

如果大家每件事都可以这样想清楚,那么出结果的能力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49 [反思] 连接想法与行动的三个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