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肯定信任赞美时,他被感觉到获得了社会的支持,会因此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免对方会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的稳定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期望效应”。
故事
相传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人翁的名字,他是一名雕刻家,他雕刻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真诚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于是他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向神求助,祈求女孩成为他的妻子。爱情女神被他感动,决定帮他。
于是在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雕像发生了变化,复苏了并成为了他的妻子。
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都要对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看到的就是你希望的对方的样子。
运用
回顾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中的感受。当听到他人的否定的语言时,我会内心产生异动,有愤恨、委屈、怀疑、怨恨等负面的情绪,就会思考的如何去结束这种社会关系。
这样的体验感也让我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如果是我们否定孩子,她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然后对成人的行为做负向解读,最后延伸成自己不爱自己了,放弃自己了。
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有什么。曾经我们说把考多少分给什么奖励 ,比如考100分奖励100块钱,将这样称为物质奖励,看做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这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当孩子有这种需求和渴望的时候,不妨去满足他,因为孩子需要有花钱的自由和驾驭能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用去强调“你考了多少分就给你多少钱”的这种物质化结果,而要去肯定和鼓励他在这个过程中努力的本身,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比如仔细、认真、专注,反复复习等。
这些获取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平移到其他的做事的方面,这样就容易成事。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往好的方面,孩子会往好的方向走,如果往“成绩靠金钱交换”来到,家长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后,就容易养成谈条件做交换的孩子了。
圈子
当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就用鼓励肯定欣赏的语言来鼓励她,让她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
这也是我列的“每天一句鼓励的语言,成就一个自信的孩子”的圈子的初衷。
在这个圈子运行将近2年的时间里,我自己打卡了608天。这个圈子的目的就是先养成鼓励的思维模式,再去巩固孩子的品质。
每一个品质要在孩子心目中植下根深蒂固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内在品质需要3000次的鼓励和肯定。
育儿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把孩子推向正向的高速路上,就需要父母保持尊重的思想和意识,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独立意识的发展
在我家孩子身上具备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独立意识,独立意识包含独立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大宝参加作为替补参加区运动会,有400米跨栏跑步和跳远两个项目。
400米跨栏从来没有接触过,周末自己约着实习老师,让老师训练她跨栏。
她的说法是跨栏只有11人参加,跳远有20多个人,跨栏更容易拿名次。
我听到后很欣慰,她能够去尝试、经历和体验,这种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就很不错。结果如何不重要,我能给到的支持就是欣赏她的想法和行动力。
小宝根据前两次的上课经验,调整上兴趣班的时间。原因是要先完成作业再去上兴趣班。
而我能做的就是配合她去和老师协商时间,而不强迫她去遵从老师的时间,毕竟她能知道重要事情先做,这样她自己就能把控住自己学习和上兴趣班的节奏。
这就是马格利翁效应,当我们学习欣赏肯定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时,孩子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独立人格,也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朝着她自己想要的方向成长。
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看见发现好的地方去鼓励和欣赏,这样你的人生就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了。
这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