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想做官吗?

上周我们说了,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的诗人代表,《唐诗三百首》里收了孟浩然14首诗,数量还是不少的。孟浩然本人在早年的时候,一直过着游山玩水、半隐居的生活。孟浩然隐居在襄阳城外的鹿门山,现在湖北襄阳。这个地方很好,曾经汉朝著名的隐士庞德公也在这里住过。孟浩然的诗里也写过自己的隐居生活,比如:“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意思是说,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我的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但是,在孟浩然40岁的时候,还是决定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说实话,唐朝的诗人或者文人完全不想当官的几乎没有,孟浩然虽然几乎没有做官的经历,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做官等于出人头地,他其实也是想做官的。为什么孟浩然这么一个爱隐居的诗人也想做官呢?天天在山林里看看白云、吹吹清风,听听鸟鸣和流水声多好啊,还没有那么多烦恼?这里我就告诉小朋友,为什么孟浩然要在这么大的年纪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其实这个答案可以从他的诗里看出来,他有一首诗叫《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中有一句诗说:“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还有一句叫“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这首诗题目中的“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就是对和尚很尊敬的称呼。“远”是这位僧人的法号,具体是谁不太清楚,没有记录。“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是说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是说身上的黄金就像烧柴一般快速地耗尽,壮志也随岁月逐日衰减。

山林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孟浩然说,我想长久地隐居,但是没钱花啊——其实我们知道,很多人跑到终南山隐居、跑到庐山隐居,跑到其他地方隐居,并不是像陶渊明一样,自己种田,自己种菜,好歹不让自己饿着。很多人隐居他是不种田的,所以隐居也需要准备很多物资、很多钱财来维持自己闲云野鹤的生活。说白了,隐居也是很费钱的。孟浩然不种田,也不做官,隐居时只出不进,这生活迟早有一天过不下去嘛。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孟浩然生活在大唐盛世,这个时期的人们都比较积极乐观,有一种很强的进取精神,都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孟浩然生活在那个年代,自然也会受环境影响,也不例外。于是在40岁的时候,孟浩然也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没考中!仕途失意,但是孟浩然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首经典的诗作,比如《宿建德江》,就是在仕途失意时他出去旅游散心写的。这首诗内容是这样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不过,在唐朝想做官,要么参加科举考试,要么祖辈父辈当官有地位,子女享受特殊待遇,这个是门荫制度,还有一种是由权臣推荐,就是由当大官的人推荐你做官,因而进入仕途。

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据说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做生意的,他的身份审查没通过;孟浩然倒是有考试资格,但是没考到好成绩。他们两个人的祖辈父辈也不是做官的,没法通过门荫制度来做官,所以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别人举荐。不过比起其他文人,孟浩然算是非常有气节的男人了,他即使求人引荐,也写得很含蓄。比如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关于这首诗在什么时候写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开元21年,就是公元733年,孟浩然写给唐朝丞相张九龄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开元5年,张九龄写给张说(shuò)的。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和诗人,是西汉时期张良的后人,唐代著名的贤相。

张九龄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7岁就能写文章。在朝做官时,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选拔新的宰相,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就是问这个新的丞相,有没有张九龄那样学识渊博又风度翩翩呢?因此张九龄一直被后世人所崇敬。

而另一位张说也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不过传闻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多次遭到别人的弹劾。然而有趣的是,张九龄就是被张说提拔的,张说欣赏张九龄的文采,张九龄也把张说当成知己,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不过,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更被人倾向于认为是写给张九龄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题目中的“望”字很有动感,唐诗中用得很多,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刘禹锡写的《望洞庭》……如果把这些“望”字都改成“看”字,小朋友想,是不是少了很多韵味呀?“望”在古代汉语中是“远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远远的眺望”,或者是“远远的看”。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这里的“涵虚”,意思是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就是指天,中国古代道家称天为太清。这两句意思是:八月时,我站在岸边欣赏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和岸一样平了。远远望去,水和天是一个颜色的,水天相接,气势磅礴。

这说的是洞庭湖的美景,讲被唐诗捧红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时说过,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大部分在今天湖南省的北部,跨越湖南和湖北两个省,因为它很大,再加上八月是雨季,雨水一多,湖面就上涨,所以看上去很宏伟。

接下来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大气,也是千古名句。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就要知道两个地名,第一个叫云梦泽,云梦泽这里指的就是洞庭湖;第二个地名就是岳阳城,岳阳是现在湖南的一个城市。岳阳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岳阳楼,我们以前说过,宋代文人范仲淹曾经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杜甫也登上岳阳楼,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名句。洞庭湖和岳阳楼闻名天下,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这两句总体的意思依旧是在称赞八月洞庭湖的美景,说整个洞庭湖像有水汽蒸腾一样,感觉岳阳城都随着波涛涌动了起来。这里有一个蒸字,水蒸气的“蒸”,还有一个震撼的“撼”字,写得特别棒,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湖水呀扑面而来。这么美并且令人震撼的景色,其实是在衬托诗人孟浩然心中的波涛汹涌啊。

接下来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开始就有点点题了,说的比较明显。济,就是横渡的意思,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孟浩然也是这意思。“欲济无舟楫”他说,面对着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想乘舟横渡,可惜呀,没有船。“端居耻圣明”这句诗的意思是,生活在这么圣明的时代,本来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没有人推荐我呀,只好在家闲着,实在太愧对这个大好时代了。

孟浩然想表达的意思是,虽然我现在是个隐士,但还是想出来做官的,只是找不到门路,这么有才华不用就浪费了,所以希望张九龄推荐一下呗。看到这里,真有点心疼孟浩然呢。

最后两句诗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垂钓者,就是钓鱼的人。这两句诗大概意思是,孟浩然在湖边看那些钓鱼的人,真的很羡慕他们钓的鱼上钩。实际也可以理解为孟浩然想做一番事业,却一直不顺利,只能羡慕那些有官职的人。在这首诗里,孟浩然的意思是,我与其在这里隐居等待,不如努力请您推荐我。

这封自荐信啊,虽然没有能让孟浩然到朝里做官,但还是让张九龄对孟浩然的才华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张九龄还是把孟浩然弄到自己的府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不久之后呢,孟浩然觉得自己不合适,再次归隐,孟浩然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归隐,加上云游,然后偶尔写写诗推荐一下自己。所以在隐居的日子里,他写了好多的田园诗,和王维一起,被称为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二、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马上中秋节就到了,如果天气晴朗,在中秋节和家人朋友一起赏月亮,实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秋高气爽,皓月当空,一边赏月亮,也顺便背背有关月亮的诗词。真不错呢!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写月亮的诗词中,你最喜欢哪几首呢?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另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勾起了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离乡怀远之情的《望月怀远》。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张九龄,这样就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意思。

张九龄,他可不是一般人,他出生在公元678年,比李白大23岁,他是韶关人。一看年龄就知道啊,张九龄是李白、王维、杜甫的老前辈,他出山的时候,李白王维还没有出生,就更别提杜甫啦。

张九龄虽然仕途也不顺利,但是他晃晃悠悠地做官做到了中书令。前面我们讲过,他举止优雅,气度不凡,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后来他去世了,再有人推荐宰相,当时的皇帝唐明皇李隆基都会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就是问,这个新推荐的宰相有没有张九龄那么学识渊博又风度翩翩呢?可见,张九龄的威信有多高,皇帝又是多么欣赏他。

张九龄是很多人的伯乐,比如王维,可以说是他影响了王维的一生。王维就是因为受到张九龄的赏识,才被弄得朝廷里做右拾遗,拾遗本来不是大官,名字很有意思,就是帮助皇帝查缺补漏,皇帝哪里做的不好时,拾遗就帮助皇上看看怎么补缺补漏。

张九龄也影响了孟浩然的人生,前面我们想过,孟浩然写了一首干谒诗,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个张丞相呢,很多人说就是指张九龄,其实张九龄还是很欣赏孟浩然的。这这时他自己很快也被贬官,所以想帮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张九龄心里一直记得这件事,被贬官到湖北荆州之后,他专门请孟浩然来府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孟浩然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湖北襄阳鹿门山中隐居,这次出山正好地点不远,也在湖北,孟浩然就去了。不过史书记载,他只在张九龄府上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辞职了。

张九龄当时绝对是文坛的领袖,很多人都渴望见到他,再加上他官位很高,人品也很好,很让人崇敬。他在朝里当官,经常因为说实话说真话得罪人,也有人想收拾他,幸亏他没有什么把柄让人抓住,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仕途一直还算顺利,虽然也被贬过。

说到张九龄,一定要提一下安禄山。张九龄很早就看出来安禄山有可能会闯下大祸,并且给皇帝提了醒。只可惜,唐明皇没当回事儿。李隆基当皇帝这44年间,一共用了三个年号,最初登基年号是先天,两年后改为开元,开元用了29年,这29年可以说是国泰民安,史称“开元盛世”,后来又改了一个年号,就是天宝。

在开元21年,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派自己的手下将领安禄山到长安去呈送奏折,当时接见安禄山的正是中书令张九龄。一般人被宰相接见估计特别的激动,可是安禄山行礼之后,不卑不亢。张九龄看了送上来的奏折,没什么大事儿,却对这个送公文的安禄山比较感兴趣。张九龄和安禄山聊了一会儿,安禄山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简洁明了。讲到自己4个人就擒杀契丹40人的时候,仍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张九龄觉得这个安禄山真是不一般人。后来张九龄还和朝中的另一位宰相叫裴光庭的说:安禄山这个人,心思缜密,得防着他点儿。

过了三年,安禄山已经当上了平卢大将军,率领3万大军征讨契丹,不料安禄山竟然被打败了。这下安禄山闯祸了,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只能选择丢下安禄山,以保自己的命。于是上奏折请求斩杀安禄山。张九龄接到奏折说,安禄山应该是要斩首!张守珪也是有军令的,这样大败真不应该,安禄山不应该免死。

安禄山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他明白张守珪已经不准备保他,只能靠自己求生了。于是他派史思明悄悄来了长安,贿赂了唐明皇身边的宦官。这些宦官每天管理皇上的吃穿住行,是有很多机会和皇帝交流的,皇帝说起安禄山,宦官就讲安禄山是多么的骁勇善战啊怎么样用4个人对付了契丹40个人等等。唐明皇觉得一将难求,于是不想杀安禄山了,先罢免官职,留在军中继续效力。

张九龄又赶紧上书说,安禄山不应该免死。唐明皇都觉得奇怪了,一向温和的张九龄这是怎么啦?就把张九龄叫过来问,张九龄无奈讲出了自己第一次见安禄山时的感觉和担心。但是李隆基没有相信张九龄的判断,他觉得大唐盛世怎么会有叛臣。就这样,安禄山逃过一劫,后来安禄山果然造反了,就在天宝14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估计西逃的唐明皇肠子都悔青了吧。

这件事情再次证明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个预判准确的政治家。那我们说张九龄写了不少诗,马上就到中秋节了,我们来一起学习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是写得非常优美的律诗。

这首诗写在张九龄被贬官之后,正是他的心情低落期。月夜怀远,就是月夜思念远方的朋友,具体思念的是谁,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写在一个圆月之夜,就是农历十五左右。

前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得很漂亮,很有画面感,很直白的大开大合,最有意境的是“生”字,很多人认为是上升的“升”,因为觉得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也没错。但是“生”就更加形象了,就是大海上生出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这轮明月。

颔联说“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里的“情人”,是诗人自己,也是指所有的有情人。竟夕就是整夜的意思,说有情人埋怨着漫漫长夜,而我因为思念你整夜都睡不着。这画面感就更强了,诗人张九龄因为思念亲人或朋友睡不着觉,看着窗外的明月,就在心里托付明月送去我的思念。多么浪漫的诗句!

颈联说“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就是说月光洒落屋内屋外分外的明亮,让人喜欢和怜惜,喜欢是不用再点蜡烛了,怜惜的是如此景致,却不能与远方的你一同欣赏和体会,我想着远方的亲人,不知不觉夜色已经凉了,露水都出来了,要披上衣服。这两句主要是表达作者思念远方之人难以停止,从小事入手,让人感觉很温暖很实在。

尾联说“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赠给远方的你,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包含了我对你满腔的思念;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算了,睡吧,也许能在梦中跟你相见!

尾联这两句,真是出神入化,细细品味之后,你就会觉得张九龄这个人啊,他真的是很有情有义,就像一位温暖的兄长一样。

马上中秋节快到了,看着窗外的明月,我就想,当年,张九龄看的也是这一轮明月!对于月亮来说,1300年可能弹指一挥间,可是对于我们来说,确实张九龄到我们的距离比较遥远,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谢谢张九龄,送我们这么美的月光。

10月4日打卡(①②③任选1首,有余力者可全部背会)

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想做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