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莱奥纳多的深,米开朗基罗的大,拉斐尔的明媚的解读

莱奥纳多的深

说句实话我并不是非常同意这句话,莱奥纳多最大的特点便是他如理科生般的研究。但是从一些莱奥纳多的画作中可以体会到莱奥纳多的深。

相比于其他两位大师来说,达芬奇更加学究,他对光学和阴影的研究超过了其他二人,他也更加擅长使用。从而使他的画作显得更加深邃。

在达芬奇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于透视的深入理解。通过墙壁和天花板边框的勾勒,我们可以将本画透视到墙面之后更深的地方。同视我们可以通过背后的那面墙的阴影明暗程度感受到莱奥纳多对于阴影如火纯青的掌控能力。这中能力是其他二者所不可达到的。

最后的晚餐

下面这张《吉内薇拉·班琪》我们也可以看到达芬奇对于阴影和数学的功底。背景的黑暗与女孩白皙的肤色和金色的头发形成反比。但是不聚焦的眼神表达了女孩心中的悲伤和茫然。同时,旁边透露出的景色也通过透视和透明程度的方法透露出了信息。所以会有人猜想是女孩对不知所嫁老公是老是丑映射她的内心。

吉内薇拉·班琪

米开朗基罗的大

相比于其他两者,我更喜欢米开朗基罗。因为米开朗基罗喜欢用他的作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的丑陋与命运带给了他丰富的悲怆的内心。

比起大,他更多带来的是丰富的情感,与藏在一座又一座雕塑后的故事。比起拉斐尔无忧的生活和达芬奇的学究米开朗基罗更加感性,他有他自己的偏执(对肌肉近乎偏执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傲慢(对于绘画的傲慢),也有自己的恐惧(那一张丑陋的人面具)。比起大,他更适合使用深去形容,藏在一座座雕像后面的深邃的恐惧与追求。

回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本身。最能称得上大的是他的名作《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

我们可以看到,整张图所有的人从左下到右下有一个围绕着中间的圣子与圣母的一个顺时针得趋势。

下图描述的是圣巴多罗买,一位在传教时被割下人皮的传教士。而人皮上俨然画的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面孔。所以米开朗基罗到底是有多痛恨自己丑陋的面孔,以至于不惜寄生于一位传教士被割下来的人皮上呢?

在米开朗基罗画这副画的时候,本不屑于绘画的他早已是精疲力竭了。画中如此耷拉的形象,如同死亡一般的面孔,是不是也象征着他当时的心境呢?

圣巴多罗买

右下方便是落入地狱的人类与恶鬼。许多“人类”早已成为恶鬼,船夫面目可憎的轰赶着不肯堕入地狱的人们。船上的人很多恐惧的掉入地狱之中。

地狱

这是一个处于整张画面右边中下的人。他被蟒蛇啃咬,又被两个恶鬼拽入地狱。他神情惶恐,遮住眼睛,仿佛恐惧于下方地狱惨景,和自己将要哦成为惨景中的一员的命运。

恐惧的人

拉斐尔的明媚

相比于莱奥纳多偏于学究的绘画与米开朗基罗深沉的雕塑与绘画作品,拉斐尔的作品要显得明媚的多。而在我的理解中,这份明媚更多的体现在他对于女性的绘画上。

相比于米开朗基罗对于肌肉近乎偏执的美(连女性也会画成巨大且壮实),拉斐尔画作更加柔和。

在我看来,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1483年,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山区的一个画家家庭。他在早年就展现非凡的绘画天才。在他短暂的37年中,他已成为梵蒂冈的艺术总监,并且由于他俊朗的外表和温柔的谈吐,无数女子为他倾倒。而他也没有拒绝过任何人,几乎全部接受了这些女人对他的爱慕之情。他的死因也据说是因为纵欲过度。

于其他大家比如丑陋并生活不自由的米开朗基罗相比,拉斐尔的事业和情感更加一帆风顺,所以展现出的画面也更加明亮。

拉斐尔自画像

拉斐尔以圣母像见长。

以下面的圣母像为例,画中两个小孩正在嬉戏。可以看到,圣母面色红润,表情慈祥,肤色白皙。整个画面以暖色调(黄,黄绿,红,橙)为主,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色调也侧面表现出圣母的慈爱。而两个小孩更是通过神情表达出调皮活泼的性格。

拉斐尔绘画的圣母像

下图则是拉斐尔的《圣玛利亚的婚礼》。与其老师佩鲁基诺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和《圣玛利亚的婚礼》相比,拉斐尔的《圣玛利亚的婚礼》虽然基于他们,但是进行了重新构图和设计。从而使人物更加自然柔和:拉斐尔的圣玛利亚婚礼中牧师引导约瑟将戒指套入圣玛利亚的情景,而所有人都在瞩目这一神圣而伟大的行为:顺着他们的眼神看,可以看到圣玛利亚和约瑟。整体色调更多使用了黄色和红色。

圣玛利亚的婚礼

相比于他的作品,其师的《圣玛利亚的婚礼》主要使用白色和蓝色(拉斐尔将其师画作中的蓝色皮肤换作了绿色,使眼色更加鲜艳),其红色也不如拉斐尔的鲜艳。在此之上的,在佩鲁基诺的《圣玛利亚的婚礼》中,围观人群并没有全部集中于他们的婚礼:顺着部分围观人群眼神看,不能聚焦于图片中心,即圣母玛利亚和约瑟。牧师也略显僵硬,包括圣母和约瑟的头部细节也不如拉斐尔的好。

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3008a-1552832050915)]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莱奥纳多的深,米开朗基罗的大,拉斐尔的明媚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