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骗子的世界,练就识破骗局的火眼金睛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层出不穷。在2022年7月8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开发布了六起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让广大民众对骗局有所防范,增强反诈的能力。

其中一个案例是,利用客户想通过投资理财获取高额回报的心理,李某某成立了某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担任该公司的法人代表,郭某担任监事,雇佣10名员工,连续拨打受骗人电话,欺骗受骗人在其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投资。等到骗到足够的钱财后就注销公司,致使受骗人遭受经济损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在涉及概率的情况下,如炒股、金融投资或者给比赛下注这类事件,谁能够肯定受害者就是不走运呢?

在20世纪早期的骗子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分钟都有一个白痴出生,还有一个人去修理他们,一个人去敲打他们。”总是会有坑等着人跳下去,也总是有人掉进坑里。

那么,我们为什么被骗,是因为我们太过善良吗?怎样的人更容易成为骗子呢?要如何才能防止被骗呢?一切答案都被玛利亚•康尼科娃写进了这本读后不踩坑的真相之书《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中。



01  骗子的诞生

在生活中,我们普遍认为骗子就是邪恶之徒,他们动机不纯,不受道德约束。要是真的这样,那该多好。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如果西天取经的路上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唐僧不知道要被妖怪吃掉多少回。如果唐僧一眼能看穿妖怪的伎俩,一路上也就能平平安安了。

唐僧被骗是因为太过善良?是因为妖怪太善于伪装吗?

在《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中,指出了骗子的特点“谨小慎微、自私自利、不屈不挠、足智多谋、胆大包天、冷漠无情、别出心裁、傲慢无礼还有皮笑肉不笑。”



还好骗子只是我们当中的极小部分人,他们利用我们释放的善意来获取利益,并且冷漠无情,只追求利益。

也有人说,骗子具有黑暗三角人格。也就是精神变态者、自恋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变态者往往缺乏同情,不会悔恨,也没有内疚,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处理情感;自恋者会想尽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形象。比如,“糖果屠夫”弗雷德•德马拉,为了挽救他夸下的海口——要给学校带来有史以来最大的礼物,不惜去面包和糖果店订购大礼盒,即便家里付不起账;1968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理查德•卡尔胡恩在论文中定义马基雅维利主义为“采用侵犯、操控、剥削他人等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目的”的人。

但是,在《我们为什么受骗》中,作者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具备全部的黑暗三角人格特征,甚至有更多的性格缺陷,却不会走上诈骗的道路。



作者指出,真正的骗子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大多数人要从合法经营转变为行骗,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先天条件。具有潜在的犯罪倾向,这些往往由前面提到的黑暗三角人格特质决定;其次是机遇;最后则是一个看起来合理的原因。

要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位在监管不严的公司里实施欺诈行为的交易员也许在其他地方却可以是正直清白、遵纪守法的。

02  哪些人容易受骗

北美商业促进会的代表们曾接受过一项调查,名为诈骗案受害者与非受害者之间的区别。调查结果显示,受害者的特质有以下几项:容易上当、对他人天生信任、耽于幻想与贪婪。此外还有,受害者被认为不太聪明、受教育程度较低、较为贫穷、容易冲动、知识水平与逻辑能力较低。年龄较大者更容易被欺骗。然而,这真的是事实吗?

《我们为什么受骗》书中指出,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是受骗者的环境。这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无关,而是你当时的生活处于怎样的阶段。



罗宾•劳埃德并没有一夜暴富的思想,但她却被大街上的三牌赌局所吸引。在身上只有40美元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轻松地把手中的钱翻一倍,她尝试性的下注了。第一次赢了的时候,她认为是交了好运,接着连带压上了最后的20美元,结果也许和你想的一样,她输光了。

此时的她,情愿更相信那些“唾手可得”的钱。如果,她当时不缺钱,没有离开熟悉的环境,她很有可能会带着40美元直接离开。

一项研究表明,爱冒险的人比在风险面前相对保守的人受骗的可能性要高6倍。而在特定环境下,任何人都有可能铤而走险。

受骗的人不一定总是贪婪,也许骗子出现时,恰好受害者正处于感情上最脆弱的时候。比如,在生活跌入谷底时,为了尽快摆脱糟糕的境地,平时看起来荒诞的计划和建议也会变得诱人;在你怒气冲冲,想找个地方发泄情绪时,平日里看起来像赌博的事情也值得尝试。

这个时候的他们看起来,更加地乐观和虔诚。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越认为自己不易受骗,结果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正如书上所说,你越是防备周全,觉得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就越容易信任骗子,从而上当。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某个领域里你知道和了解的越多,越容易在这个领域落入骗子的圈套。

而且,如概括骗子的特征一样,我们没有一种能完美概括受害者的特征的可靠方法。



03 怎样躲避骗局?

大卫•毛雷尔对骗子有独到的看法“骗子会探查到人性中的弱点,因此,除非人性能够发生显著的改变,否则骗局的猎物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这句话刚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只要新的投资人不断加入,受害者就不会识破骗局。”因为不断有人“受骗”,导致大多数人都被蒙在鼓里,不清楚自己被骗的事实。

骗子最拿手的本事是在茫茫人海中锁定最完美的猎物。这是欺诈游戏的第一步:料敌机先。

他们的拿手把戏之一就是在受害者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去推测对方的种种生活细节。这种估量对方是怎样的人,分析其背景及欲望的手段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随后,骗子会利用这些细节对受害者进行影响,让他们言听计从。

这一步是骗术高手对猎物的选择过程。而且,骗术高手还会在行骗过程中从受害者口中得知更多信息。

在生活中我们都更喜欢那些与我们熟悉度和相似度更高的人,其实,这些也是可以造假的。骗子们可以毫不费力的装成和他人相似以及让你有熟悉感。从而获取你的信任,让你在其中越陷越深。

除了第一步料敌机先,还有动之以情、请君入瓮、完美故事、取信于人、欲擒故纵、得寸进尺、逃之夭夭与斩草除根等七种循序渐进的骗子惯用伎俩。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对名誉的爱惜,让骗子得以反复成功,让逃之夭夭和斩草除根达到目的。我们保持沉默,于是历史一再重演。同样的骗子,同样的受害者,同样的手法。这一切都不会消失的原因就是我们对美好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理想形象的信仰。”

了解骗子如何行骗,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躲过每个为我们量身定做的陷阱。



写在后面:

骗子是一个古老的行当。我们之所以会被骗,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骗子所说的话是真的,我们就可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目标、价值和方向,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就算其他行业都消失了,骗子也不会消亡。

还记得《独行月球》中,在月球的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没有及时撤离,一个人落在了地球。他以为自己成了“最后的人类”,开始了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可没想到的是,他最后却被包装成了“英雄”,给大家带去了欢笑和对生活的信心。

其实包装,也是一种欺骗,但是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成为比现在更好的自己。

希望大家能从《我们为什么受骗》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少踩坑,多脚踏实地,接受现在的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骗子的世界,练就识破骗局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