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英语:Factory method pattern)是一种实现了“工厂”概念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就像其他创建型模式一样,它也是处理在不指定对象具体类型的情况下创建对象的问题。工厂方法模式的实质是“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实现这个接口的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让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中进行。”[1]
创建一个对象常常需要复杂的过程,所以不适合包含在一个复合对象中。创建对象可能会导致大量的重复代码,可能会需要复合对象访问不到的信息,也可能提供不了足够级别的抽象,还可能并不是复合对象概念的一部分。工厂方法模式通过定义一个单独的创建对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子类实现这个方法来创建具体类型的对象。
对象创建中的有些过程包括决定创建哪个对象、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以及管理特定对象的创建和销毁的概念。
认识工厂模式
当使用new
时,就会实例化一个具体类,而代码绑着具体类会导致代码更脆弱,更缺乏弹性。因此需要使用接口来让代码具有弹性,但还是得建立具体类(Student
)的实例,如下面的代码:
People people = new Student();
当有一群相关的具体类时,通常会写出下面的代码:
People people;
if(study){
people = new Student();
}else if(teach){
people = new Teacher();
}else if(work){
people = new Worker();
}
这里有一些要实例化的具体类,究竟该实例化哪个类,要在运行时由一些条件来决定。
当这样的代码一旦有变化或扩展,就必须重新打开这段代码进行检查和修改。通常这样修改过的代码将造成部分系统更难维护和更新,而且也更容易犯错。
new
有什么不对劲呢?
在技术上,new
没有错,毕竟这是Java的基础定义。真正要说的是“改变”,以及它是如何影响new
的使用的。
针对接口编程,可以隔离掉以后系统可能发生的一大堆改变。为什么呢?如果代码是针对接口而写,那么通过多态,它可以与任何新类实现该接口。但是,当代码使用大量的具体类时,等于是自找麻烦,因为一旦加入新的具体类,就必须改变代码。也就是说,你的代码并非“对修改关闭”。想要使用新的具体类型来扩展代码,必须重新打开它。这就是个问题了,因此我们应当找出“变化”的代码,将其从“不变”的代码中分离出来。
一个例子开始了解工厂模式
假如你要开一个包子店,你首先需要写一个包子类Bun
来描述包子的详细信息,各种包子都要继承这个父类,该类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n {
String name;//包子名称
String dough;//面团种类
String stuffing;//馅的种类
//准备阶段
void prepare() {
System.out.println("将面粉和酵母水混合搅拌捏成团");
}
//发酵阶段
void ferment() {
System.out.println("将面团盖上保鲜膜放置一到两小时");
}
//切片阶段
void cut() {
System.out.println("将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份,揉成小团");
}
//包馅阶段
void farci() {
System.out.println("把准备好的馅放进面团中间,再整理好形状");
}
//清蒸阶段
void steam() {
System.out.println("将包子放进蒸笼清蒸");
}
//打包阶段
void box() {
System.out.println("将蒸完的包子打包好");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有了基本的包子类,你就可以卖包子了,所以还需要一个包子店铺类BunStore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unStore {
//订购包子
public Bun orderBun(){
Bun bun = new Bun();
bun.prepare();
bun.ferment();
bun.cut();
bun.farci();
bun.steam();
bun.box();
return bun;
}
}
但是包子的种类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要作出一些变化,而且为了使系统更有弹性,我们的Bun
类应该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开始我们就这么定义的),改变后的代码:
public class BunStore {
//订购包子
public Bun orderBun(String type) {
Bun bun = null;
//具体包子种类的英文太长,此处用拼音代替
if (type.equals("三鲜")) {
bun = new SanXianBun();
} else if (type.equals("蛋黄")) {
bun = new DanHuangBun();
} else if (type.equals("豆沙")) {
bun = new DouShaBun();
} else {
return null;
}
bun.prepare();
bun.ferment();
bun.cut();
bun.farci();
bun.steam();
bun.box();
return bun;
}
}
但是作为一个小商人,肯定会关注包子的销量情况,如果豆沙包卖的不好,可能将其下架换上另一种类的包子。而且有些馅的包子是不同季节才有的。因此,我们上面的代码可能频繁地变化(if语句的内容频繁增加删除)。
“变化”?那就像策略模式一样,将“变化”的代码抽离出来封装不就行了。其中包子的加工流程是不怎么变化的,变化的是订购包子的种类,将其抽离出变为一个类,这个新对象就叫工厂:
public class SimpleBunFactory {
public Bun createBun(String type){
Bun bun = null;
//具体包子种类的英文太长,此处用拼音代替
if (type.equals("三鲜")) {
bun = new SanXianBun();
} else if (type.equals("蛋黄")) {
bun = new DanHuangBun();
} else if (type.equals("豆沙")) {
bun = new DouShaBun();
} else {
return null;
}
return bun;
}
}
该工厂处理创建对象的细节,之后修改下原来的BunStore
代码:
public class BunStore {
SimpleBunFactory factory;
//将工厂作为参数传入构造器
public BunStore(SimpleBunFactory factory) {
this.factory = factory;
}
//订购包子
Bun orderBun(String type) {
Bun bun = factory.createBun(type);
bun.prepare();
bun.ferment();
bun.cut();
bun.farci();
bun.steam();
bun.box();
return bun;
}
}
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似乎只是把问题搬到另一个对象罢了,问题仍然存在。
答:``SimpleBunFactory
该工厂可以有许多客户,现在是只有一个orderBun
方法是它的客户,但未来可能还有BunShopMenu
(包子店菜单)类,会利用这个工厂来取得包子的价钱和描述,或者其他更多的客户。总而言之,该工厂可以有许多的客户。因此,把创建包子的代码包装进一个类,当以后需要实现改变时,只需修改这个类即可。
问:
经常在代码中看到把工厂定义为静态的方法,这有何差别?
答:
利用静态方法定义一个简单的工厂常被称作静态工厂。为何使用静态方法?因为不需要使用创建对象的方法来实例化对象。但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通过继承来改变创建方法的行为。
定义简单工厂(非设计模式)
简单工厂其实不是一个设计模式,反而比较像是一种编程习惯。虽然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模式,但了解其用法还是很有必要,让我们看看新的包子店类图:
改进原有例子
假如你的包子店经营有成,希望在别的地方开加盟店。身为加盟公司经营者,不得不考虑不同地域包子风味的问题,天津的包子有天津的特色,陕西的包子有陕西的特色。
如果利用工厂SimpleBunFactory
,写出多种不同的工厂:TianJinBunFactory
、ShanXiBunFactory
,那么各地的加盟店都有合适的工厂可以使用,代码如下:
TianJinBunFactory tjFactory = new TianJinBunFactory();
BunStore tjStore = new BunStore();
tjStore.orderBun("三鲜");
ShanXiBunFactory sxFactory = new ShanXiBunFactory();
BunStore sxStore = new BunStore();
sxFactory.orderBun("三鲜");
在推广工厂SimpleBunFactory
时,你发现加盟店确实是用你的工厂创建包子,但是其他部分如包馅阶段、清蒸阶段可能采用它们自创的做法。你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框架,把加盟店和创建包子捆绑在一起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弹性,那么如何得“鱼”又得“熊掌”呢?
我们可以这样做,把createBun
方法放到BunStore
中,不过要把它设置为“抽象方法”,然后为不同地域的加盟店创建不同的BunStore
的子类。首先看看BunStore
的改变: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nStore {
//订购包子
public final Bun orderBun(String type) {
//从工厂对象移回BunStore
Bun bun = createBun(type);
bun.prepare();
bun.ferment();
bun.cut();
bun.farci();
bun.steam();
bun.box();
return bun;
}
//把工厂对象移到这个方法中,该方法是抽象的
protected abstract Bun createBun(String type);
}
现在有了一个BunStore
作为父类,让每个加盟店(天津包子铺,陕西包子铺)子类都继承自这个BunStore
,每个子类各自决定如何制造包子,让我们看看现在的类图:
问:``BunStore
的子类终究是子类,如何做决定?而且子类TianJinBunStore
也没有看到任何做决定的逻辑代码啊。
答:
这个应该从BunStore
类的orderBun()
方法来看,此方法在抽象的BunStore
类中定义,但是只在子类中实现具体类型。
现在更进一步地,
orderBun()
方法对Bun
对象做了许多事情(准备、发酵等等),但由于Bun
是抽象的,orderBun()
方法并不知道哪些具体类参与进来了,换句话说,这就是解耦。
如上图,BunStore
对象通过orderBun()
方法调用createBun()
方法取得包子对象,但究竟会取得哪一种包子对象呢?这不是由orderBun()
方法所能决定的,那么究竟是谁决定呢?当然是具体的包子铺(TianJinBunStore
、ShanXiBunStore
)来决定啦。
那么,这些包子店子类是实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吗?不是的,但从orderBun()
方法的角度来看,如果选择在TianJinBunStore
这个子类店订购包子,则由这个子类店来决定。严格来说,并非由这个子类店实际做决定,而是看顾客选择哪个包子店,此时才决定了包子的风味。
下面是TianJinBunStore
的代码:
public class TianJinBunStore extends BunStore {
@Override
protected Bun createBun(String type) {
Bun bun = null;
//具体包子种类的英文太长,此处用拼音代替
if (type.equals("三鲜")) {
bun = new TianJinSanXianBun();
} else if (type.equals("蛋黄")) {
bun = new TianJinDanHuangBun();
} else if (type.equals("豆沙")) {
bun = new TianJinDouShaBun();
} else {
return null;
}
return bun;
}
}
//天津口味的不同类型的包子
public class TianJinDouShaBun extends Bun {
public TianJinDouShaBun() {
name = "天津风味的豆沙包";
dough = "普通的面团";
stuffing = "豆沙馅";
}
}
public class TianJinSanXianBun extends Bun {
public TianJinSanXianBun() {
name = "天津风味的三鲜包";
dough = "上等面团";
stuffing = "猪肉芹菜馅";
}
}
public class TianJinDanHuangBun extends Bun {
public TianJinDanHuangBun() {
name = "天津风味的蛋黄包";
dough = "劲道的面团";
stuffing = "蛋黄馅";
}
}
可以看到,TianJinBunStore
类继承自BunStore
类,创建的包子都是天津口味的,陕西包子铺的代码类似。
我们在回头讲解一下BunStore
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nStore {
//订购包子
public final Bun orderBun(String type) {
//从工厂对象移回BunStore
Bun bun = createBun(type);
bun.prepare();
bun.ferment();
bun.cut();
bun.farci();
bun.steam();
bun.box();
return bun;
}
//把工厂对象移到这个方法中,该方法是抽象的
protected abstract Bun createBun(String type);
}
原本是由一个对象负责所有具体类的实例化,现在通过对BunStore
类做的改变,变成由一堆子类来负责实例化。而且,现在实例化包子的则类被转移到createBun()
方法中,此方法就如同一个工厂。
工厂方法用来处理对象的创建,并将这样的行为封装在子类中。这样,客户程序中关于超类的代码就和子类对象创建代码解耦了:
测试例子
终于到了测试包子店的时候了,订购包子的流程如下:
①首先需要实例化一个地区加盟的包子店;
②然后在这个店里订购相应种类的包子;
③之后就可以获取订购到的包子的详细信息了。
BunStore tjStore = new TianJinBunStore();
Bun bun = tjStore.orderBun("豆沙");
System.out.println("有顾客订购了" + bun.getName());
测试结果如下:
将面粉和酵母水混合搅拌捏成团
将面团盖上保鲜膜放置一到两小时
将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份,揉成小团
把准备好的馅放进面团中间,再整理好形状
将包子放进蒸笼清蒸
将蒸完的包子打包好
有顾客订购了天津风味的豆沙包
了解工厂模式
没错,上面这些类又、用到了工厂模式。
所有工厂模式都用来封装对象的创建。工厂方法模式通过让子类决定该创建的对象是什么,来达到将对象创建的过程封装的目的。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类图:
可以看到,将一个
orderBun()
方法和一个工厂方法联合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框架。除此之外,工厂方法将生产知识封装进各个创建者,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框架:
定义工厂方法模式
下面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正式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能够封装具体类型的实例化。如下面的类图,抽象的Creator
提供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方法的接口,也称为“工厂方法”。在抽象的Creator
中,任何其他实现的方法,都可能使用到这个工厂方法所制造出来的产品,但只有子类真正实现这个工厂方法并创建产品。
经常有开发人员说:工厂方法让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希望不要理解错误,所谓的“决定”,并不是指模式允许子类本身在运行时做决定,而是指在编写创建者类时,不需要知道实际创建的产品是哪一个。选择了使用哪个子类,自然就决定了实际创建的产品是什么。
疑问解答
问:
当只有一个ConcreteCreator
的时候,工厂方法模式有什么优点?
答:
尽管只有一个具体创建者,工厂方法模式依然很有用,因为它帮助我们将产品的“实现”从“使用”中解耦。如果增加产品或者改变产品的实现,Creator
并不会收到影响,因为它们两者直接都不是紧耦合。
问:
如果说天津包子店是利用简单工厂创建的,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看起来很像。
答:
不正确。它们很类似,但用法不同。虽然每个具体商店的实现看起来都很像是SimpleBunFactory
,但别忘了,工厂方法模式里的具体实现是扩展自一个BunStore
类,此类有一个抽象方法createBun()
,由每个商店自行负责createBun()
方法的行为。而在简单工厂中,工厂是另一个由BunStore
使用的对象。
问:
工厂方法和创建者是否总是抽象的?
答:
不是的,可以定义一个默认的工厂方法来产生某些具体的产品,这么一来,即使创建者没有任何子类,依然可以创建产品。
问:
每个商店基于传入的参数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包子。是否所有的具体创建者都必须如此?能不能只创建一种包子?
答:
我们采用的方式称为“参数化工厂方法”,它可以根据传入的参数创建不同的对象。但是工厂经常只产生一种对象,所以此时可以不需要参数化。工厂模式的这两种形式都是有效的。
问:
简单工厂和工厂方法之间的差异令人很困惑,看起来很类型,差别在于,在工厂方法中,返回包子的类是子类,如何解释?
答:
子类的确看起来很像简单工厂,而简单工厂把全部的事情在一个地方都处理完成,然而工厂方法却是创建一个框架,让子类决定要如何实现。比方说,在工厂方法中,orderBun()
方法提供了一般的框架,以便创建包子,orderBun()
依赖于工厂方法创建具体类,并制造出实际的包子。可通过继承自BunStore
类,决定实际制造出的包子是什么。简单工厂的做法,可以将对象的创建封装起来,但是简单工厂不具备工厂方法的弹性,因为简单工厂不能变更正在创建的产品。
问:
那么这些所谓的“工厂”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
答:
有许多好处。将创建对象的代码集中在一个对象或方法中,可以避免代码中的重复,并且更方便以后的维护。这也意味着客户在实例化对象时,只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类。针对接口编程,可以让代码更具有弹性,应对未来的扩展。
参考资料
《HeadFirst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