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不断的亲情,回不去的乡愁:看深圳带娃万花筒

自从复工时间从2月3号,推迟到10号,再到13号,直到现在的待定、另行通知,工作群里已经从开始的哀嚎,“我的房贷车贷怎么办?”,“没钱还信用卡了怎么办”,“没有路费回深圳了怎么办?”,到现在的平静接受,一波波开始了晒娃日常。

我们组共14人,除了5个未婚,其余要么是宝爸宝妈,要么就是准妈妈。领导有点愁,招些小青年吧,人家自在又潇洒,不如意了就炒老板;稳重的吧,多是适婚适育的,后面婚假产假等着,可能还有各种意外的请假,如BB生病了、孩子有家长会…有个准妈妈三月份就要休产假了,去年底领导就各种暗示要有奉献精神,其他人帮忙分担分担她的工作,言下之意,就是不会再请新人了。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闪烁着各种高涨的经济数据,但普通人的口袋依然干瘪。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多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也弥漫着你看不到的乡愁。

我们组,除了我、Mike和Ling的娃就养在身边,其余的都在老家,无奈的成了留守儿童。因为深圳还是一个父母来了不到两个月就吵着要回去的地方,自己留下打拼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的所在。

Mike的老婆在天虹商场,灵活的作息也便于白天带娃。早上Mike送娃去幼儿园,晚上就去老婆店里先接娃回家。Mike从来都是到点就走、准时下班的顾家好男人。

LING两口子都是我们单位的,但她老公在另一个部门。儿子就在公司旁边的幼儿园,再顺便晚托下。常常看到两口子牵着儿子回去。因为单休,LING总是在周六这天准备各种零食干粮,方便独自在家的儿子不会饿着自己。“还好家里有监控器,他也有儿童手表,能时刻了解情况”,但也偶尔看到她中午匆匆忙忙地回家一趟。年末聚餐,我见过她家的小男子汉,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感觉性格有点内敛。

而我闺女也是两岁半后才从外公外婆那里接回的,因为太想娃了,思量着早点送幼儿园吧,自己就能天天看到了。幸亏老公工作自由,白天他管,晚上我陪。

我们三儿是幸运的,虽然自己带娃操心点、辛苦点,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甜蜜的。

所以群里晒娃的主力军,你也猜到是哪些人了吧!都是平时想见而不得,唯有思念的妈妈们。

Monica的儿子快5岁了,平时视频聊天,奶奶总唠叨孙子如何如何调皮,跟个泥猴儿似的。Monica就会辩解,奶奶太大惊小怪了,哪个孩子不调皮,难道要像木偶那样听话吗?然后会惊奇地跟我们探讨,“为什么我看到的情况和奶奶不一样呢?我觉得我儿子挺乖啊,还很粘人。我在家时,我去哪里他都跟着,饭也能顿顿吃个大半碗,晚上还要我給他讲故事……说着说着,就有点哽咽。孩子都是小天使,哪个不希望有妈妈宠着,天天像块宝。不管是跟自己乖还是跟奶奶闹,都是为了妈妈多关注自己,多陪自己吧。

去年10月,Monica的奶奶去世了,就请了半个月的假回湖南治丧。就在顶岗人日夜盼着她回来时,她又接着请了一周。然后又一周。领导也有点怒意了,但被Monica一句话噎住了,“若是为难就算了,当我自离好了”。嗨,领导又是各种宽慰,说那就再多一周,下不为例。

我们调侃,这招够狠,Monica勇猛啊,估计是想多陪下娃。这年头。领导也不好做啊。

阿珍呢,是十几年的老员工了,赶潮流生的二胎也两岁多了,一双儿女都跟着爷爷奶奶。她平时省吃俭用,衣服就那几件,周末也不见下馆子改善伙食,只是喜欢宅家里鼓捣糕点。都是从网上学的,绿豆糕啊,面包啊,烧卖啊,蛋挞等等。她说,每次回去跟孩子一起做糕点,他们都特别开心,说比买的都好吃。

我们说,可以接孩子来深圳上学啊,工作和带娃也差不多可以兼顾到。阿珍说不了,想着再过一两年就回老家了,孩子一眨眼就张大了,老人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是时候回去了,做点小生意,可能还比在深圳强吧。

梅姐也是一双儿女。趁着在深圳生女儿,把公婆和读二年级的儿子接来了深圳。就如前文讲的,老人住不惯,总闹着回去,可小女儿还太小无法丢幼儿园,就一直各种挽留劝着。也实际行动证明,一定会回去的。去年老家的别墅乔迁新居了,市里的商品房也交付了。就筹划着今年多请点假两地跑,把新房赶紧装修好,能赶在儿子读完四年级,就回去读五年级。深圳的教育资源太紧张了,外地户口的小升初比较吃亏,在深圳强挨还不如读老家市里最好的初中。估计等她新房装修好,也是该道别的时候了。

而想法最轻松的,就是静云了,别看都三胎了,每天过得是潇洒自在啊。她就住公司宿舍,单位里包吃包住这点很让人省心。娃们统统甩给婆婆了,她说她婆婆是超人,带了大大小小7个娃,有四个是她嫂子的。不得不佩服,很多广东女人在生娃上很随性。就像静云说的,“意外怀了三胎,我是不想要的,但我婆婆硬逼着我生下来,说只要我生下来,后来都不用我操心了,她会带好。然后我就生了。”就这么任性地决定了小儿子的到来。嗨,他们这种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很多外省人无法理解的,也养成了他们任劳任怨的美德。

我们好奇,“你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负担够重啊,还每天悠哉的吃零食刷剧,要是我们都愁死了。”

静云奇怪,“这有什么,反正能养活,等长大了就让他们自己去奔,能不能娶媳妇儿看自己造化。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好吧,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咱得入乡随俗。

在家近一个月了,天天听着女儿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抱抱我”,也就不觉得气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隔不断的亲情,回不去的乡愁:看深圳带娃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