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什么是的复盘
最近觉得自己的复盘写的越来越飘了,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通过学习虞莹老师的「结构化复盘」,重新开始梳理到底什么是复盘,该如何做复盘,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复盘的来源
在美国最早引入复盘的是美国军队,为了降低战损比,采用AAR(After Action Review,行动后反思)的训练设计方式,在训练过程中详细的记录所有的动作和结果,然后对行动进行精细化的点评——为什么做这个动作?有什么样的效果?还可以换成什么样的动作?……经过这样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训练方式。
在中国许多古谚语及历史标志性事件都揭示了反思总结的重要性。“复盘”是围棋的一个术语,在对局完毕后复演记录,研究其中的局势优劣、得失关键,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中国最早是由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将复盘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企业中运用。
复盘的好处
复盘有效的关键是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事情发展的全貌,通过抽离和视角切换,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能够有效发现盲点和隐藏问题。关注全局的优化,而不是局部的优化,获得更大的成果。通过开拓思维,寻找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复盘也是一件能够带来复利的事情,通过不断的迭代行动积累经验,迁移运用到各个方面,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帮助我们学习更优质的资料,积累更优质的人脉,充分叠加技能、资源和人脉,获得更好的成果。
任何事情都可以复盘,但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复盘。有三类事项一定要做复盘:
1.重要的工作和项目,无论结果成功与否,都需要从中分析具体的原因和过程找到优化和调整点,让偶然成功成为必然成功。
2.全新的工作,通过复盘快速迭代,从中积累新的经验,也能帮助我们在做人和做事的方式上更加成熟。
3.日常经常做、占用很多时间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大幅改善空间,对于这种重复且占用很多时间的工作,如果能够优化,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
什么是「结构化复盘」
结构化复盘可总结成6步:
- 回溯行动目标
- 寻找结果事实
- 全面分析原因
- 设计有效行动
- 跟踪反馈优化
- 总结固化规律
复盘是一个系统,向前需要锚定目标,向后需要落实行动、跟踪优化,最后延伸到经验的固化总结,在未来可以持续复用。
我的复盘的迭代
经过结构化复盘的学习,找到几个之前复盘做的不够满意的原因,原来的复盘基本只做到2-4步。
首先对于复盘想要达到的效果没有清晰的澄清,只是感觉不满意,但也没有明确满意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想要获得什么效果,所以也无从改进。行动目标依托于计划,计划有时候没有对成果进行详细描述,就会出现无法对标衡量的问题。➡️接下来会重新澄清每个复盘想要实现的目标,围绕目标去推动也更能看到效果。
设计有效行动后,更重要的是要去执行和跟踪迭代。目前在写完EBI和落实行动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沟壑,有因为第一步目标不清晰的原因,也有因为EBI较多反而无法聚焦阻碍行动。➡️接下来会以最小闭环快速迭代的方式推进,一次只迭代一个EBI,小步快走。目的不是在行动上完成复盘的动作,而是要实现核心目标,使改变发生。目前日复盘已更新到2.0版本,满意的样子其实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只要基于现在的情况去不断改进就足矣。关于每月发布一篇月复盘,意图是整合自己这个一个月的收获进行分享,能够影响他人,明确不再关注数量上的指标。现在看来可能不算是复盘,围绕这样一个意图,之后可能会把每个话题拆开单独书写,突出可落地行动的改变。
初探DISC
听闻海峰老师的DISC社群很久了,一直很好奇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确实想提高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在4月份完成了人际关系训练营的学习。课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学习,每个程度都有清晰的任务和目标,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当下我的目标是了解DISC是什么、有什么用,选择轻度学习。
DISC是一种行为风格倾向性的测评体系,学习DISC的目的是提高人际敏感度,通过行为风格分析形成对一个人特点的认知,据此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之相处,实现“独处时照顾好自己,获得内在幸福;相处时照顾好他人,对外获得好人缘”。
任何事物都有使用边界,需要基于相应的原则使用,避免以一概全。
DISC的三个前提假设:
-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
- 四种风格是特点,不是优缺点
- 四种特点是可调整、可改变
人们习惯于用优缺点来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评价,DISC教会我们用特点来认识他人,一个特点在这样的场景可能是优点,在另一个场景就可能是缺点,所以用特点将更加客观而全面。提升人际关系敏感度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与自己或他人相处,而不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有没有照顾到别人的需求。让别人充分感受到“我懂你”,还有什么关系是处不好?是你的回应决定了结果,而不是事物本身。
可调整可改变,充分体现了人的可塑性,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性,这种选择权是无法被剥夺的。我的DISC的测评结果是非常典型的SC风格,从数据上还可以看到自己在自然状态、接受任务的工作状态、有压力的潜意识状态各种风格的变化,经过解读其实是反应出了我近期刻意做的一些调整。
DISC强调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也通过各种角色和案例分分享来展现如何灵活运用这四个特质。无论是从人的层面还是从事的层面,都可以从如何掌控全局、创造影响力、给予支持、客观严谨去进行突破。对四种风格深入学习充分发挥确实会带来出彩的效果。
DISC在团队建设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机会成为完美的团队,所谓完美团队是在不同方面都有人可以做到极致。所以在建设团队时,更要关注团队的多元化,不是找最优秀的,而是找到能带来更大边际效应最合适的那个人。优秀的领导,会盘点自己的团队成员特质,把他们都用好。
在整理过程,也学会了如何创造人生
谷雨时节,悦简的整理师们相聚在拾物集的小花园。因为疫情的原因,已经很久都没有线下的聚会了,聚在一起特别的兴奋。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于网络社交,但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无法被替代,相见的亲切、飞舞的表情、跳跃的语调、洋溢的热情,为言语增添了万分色彩。
我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整理一直停留在物品和空间的层面,经过了多次整理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为什么很多人都通过整理有了很大的改变,自己好像没有体验到。仙女姐姐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子?”。确实我还没仔细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改变成什么样子,自然不会离那个样子越来越近。木棉老师也提醒整理第一步是「心动」,整理是一个觉察的过程,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过往的整理过程过多关注在空间的分配,物品的筛选也是基于各种规则和条件,太少调动感官去感受。
特别有意思的是,空间和物品也是个人状态的映射。意识到自己当下非常想从日常习惯的模式中走出来,打破惯性寻求改变,同样还没有勾勒出新的模式是什么样。另一位伙伴提出自己纠结于是否要为厨房增添一个置物架,这种纠结也关联到生活正在了难以获得定数的难题。
每一次交流都是从他人的宝贵经历中学习,要时常和有智慧的人相处,倾注能量,在更大的格局看待问题。
五月期待
五月的关键词是“打磨”。着重关注复盘的迭代,实现生产力的螺旋式上升,让最小闭环可以持续运转。减少轻度学习项目,更加专注而聚焦,一次改变一个EBI,真正实现小步快走。